心之所向 力量则至

微笑向暖lf

<p class="ql-block">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心之所向,便是阳光;无所畏惧,更是远方……</p> <p class="ql-block">  培训第二天,我们聆听了济南市长清教体局心理教研员曹志荣老师的《运用心理学理念 赋能家庭教育》和天桥区教体局团委书记张秀丽老师的《现代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智慧》两场讲座。</p><p class="ql-block"> 曹志荣老师从认识自己、赋能学生和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方面,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详细讲解如何识别问题学生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曹老师指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为学生的一生点亮一盏灯。</p> <p class="ql-block">  张秀丽老师从班主任应具备的理念与智慧和如何打造情感班级两大方面,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智慧盛宴。</p> <p class="ql-block">感悟</p> <p class="ql-block">  1.读懂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做学生的心灵捕手。</p><p class="ql-block"> 学生每一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没有被看见的心理需求,作为老师,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去看清楚学生的这些行为是到底是要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打压。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为学生在学校犯的错误而感到生气和不解。两位老师在讲座中都提到了要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就要走进学生的家庭,通过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成员的行为模式,就会找到学生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所在,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建立链接和交流。当我们关注了学生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感受时,我们才会把目光从学生的行为和问题剥离开来,才能更好地进行疏导和引导。</p> <p class="ql-block">  2.站在学生立场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和处理问题,或对某一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当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不自觉地、轻而易举地就把“应该”视为天经地义,而挑剔或抱怨处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不成熟,其实这正是基于我们的成人立场而得来的。张秀丽老师指出,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背后,都需要一个极其有耐心的成年人。只有站在学生立场上,我们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要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给学生们一个安全、可信赖的学习、成长的环境,让生命的花儿自由绽放。</p> <p class="ql-block">  3.用学生的方式去充分表达。随着近年来家庭、社会的诸多改变,许多学生都会把一些不满的情绪带入到学校,他们需要机会表达他们的情绪,并把这些情绪通过多种方式发泄出来。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和引导学生的情绪表达。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获得和找到一种积极的情绪表达方法,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曹志荣老师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告诉我们,可以用画画和沙盘去帮助学生排解情绪。</p> <p class="ql-block">  4.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习主席曾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张秀丽老师用自己和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发自内心爱学生,设身处地想办法,给学生爱,给学生尊重,给学生希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成为撑住学生的那个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师要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她们都在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心有所往,终至所归。</p>

学生

老师

我们

成长

情绪

引路人

曹志荣

秀丽

问题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