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政权在镇巴的建立及革命斗争

思政学科建设

<p class="ql-block"> 镇巴中学思政学科组 张书友</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政权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采用苏俄革命政权的组织形式——苏维埃来建制,在中央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攻府。苏区是新中国的最初雏形,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环境中,首次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国家进行治理和管理的一次实践。</p><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与川北苏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川北红军在陕南广泛开展以创建红色政权为重点的革命活动,使川北中心区苏维埃版图向汉中拓展。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离汉入川,迅速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后,在两年多时间里,相继派出红10师后勤部队、特务团、政治部、34团政治处、红30军、31军、4军、9军相关师团以及红73师等红军部队,先后进入镇巴县、南郑县、宁强、勉县等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县、区、乡各级游击队、赤卫队等红色武装力量得到空前发展,革命力量活动的区域不断向四周扩展,陕南汉中与川北同被融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大熔炉,早已被土地革命的熊熊烈火熔化为不可分割的同一整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2年12月至1935年2月,红四方面在川北陕南边区活动期间,边区的土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党的各级组织和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立了3个县委、6个区委和10个乡党支部;相继建立了7个县、22个区镇、95个乡、320个村苏维埃政府。镇巴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融入其中,积极展开革命行动和建立苏维埃政权。陕南先后建立了陕南县、阳平县、宁强县以及赤北县简池区、钢溪区、长滩区、陕南县红花坪区、范家窝塘区、红江县坝溪区等县区苏维埃政府和区党的委员会;1932年12月中旬,红军第29团在镇巴县核桃乡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拉开了镇巴县创建红色政权的序幕。红军深入到镇巴县的东峪关、长滩、简池坝、苏家坡、宝山子、平落、陕南县红花坪、范家窝塘等地,消灭、打击民团、神团,给贫苦农民分田地、粮食、财物,组建游击队和赤卫队。在红军的帮助下,很多地方的村级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先后建立起宝山子、毛垭、张家塘、盐场、梅坡等乡村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陕南苏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区党政干部牢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宗旨,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为苏区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了使贫苦农民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苏区农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无数镇巴儿女同广大苏区革命志士一样,加入红军,踏上革命的征程。</p><p class="ql-block">1935年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苏区长征以后,陕南党组织和陕南人民遭到敌人的镇压和迫害。据镇巴等四县的调査,在1932年12月底至1936年期间,苏区竟有1651名干部和群众被敌在“清乡”中杀害。反动派残杀革命者手段极其残忍,“铡脑壳”、“挖心肝”、“剜眼睛”、“割舌头”、“点天灯”、“上刀山”、“背火笼”、“穿锁子骨”等酷刑,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陕南的人民并没有被反动派的淫威所吓倒,继续顽强地与敌进行斗争。红军在陕南地区撒下的革命火种始终未灭。一些革命同志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留下的川陕边的“巴山游击队”,在大巴山区继续英勇战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信心和决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虽历经磨难、历经挫折,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念从未动摇和改变,并为之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