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人的毕生发展》读后感

穿梭的时光

<p class="ql-block">  人和人生长和发展的差距,也许就是在一些细微的、日积月累的教育大环境下所造成的。迷茫有时、困惑有时、焦虑有时、释然有时。其实人啊,有时候在缺乏一些知识储备的时候确实不太明白人的发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本心理学著作,学到了很多新鲜的词汇,譬如“元认知”“元语言意识“等。这种“元”的概念要是泛化到“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上来,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正确又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培养我们的元发展心理学意识,可以加深对人类毕生发展的了解。因为这门心理学科目,实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联太大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用发展与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还可以把从中学到的一些成长小技巧运用到我们未来的子女教养上去,让他们更加快乐健康地长大。</p><p class="ql-block"> 3~6岁的学前期在儿童生活中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备阶段,在这个时期里孩子憧憬着正式教育。儿童如何发展种族认同感和性别意识?学龄前儿童形成对种族的不同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对其环境做出的反应,包括父母和其他的一些影响。性别差异出现得很早,而且与每种性别的适宜行为和不适宜行为的社会刻板现象一致。</p><p class="ql-block"> 皮亚杰如何解释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皮亚杰所描述的前运算 (有组织有形式的逻辑性的心理过程)阶段,儿童尚不具备有组织的、形式的和逻辑的思维。然而,当他们突破感觉运动时期学习的局限性时,象征性符号功能 (心理推理出现,概念的使用也有所增加)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进行更快和更有效的思考。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前运算阶段首次进行直觉思考,主动运用简单的推理能力获得世界知识。</p><p class="ql-block"> 其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与皮亚杰的观点有何不同?</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关于认知发展的不同观点是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的支持者关注学龄前儿童对信息的储存和回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的量变 (如注意)。而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本质和过程依赖于儿童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依赖于和他人的互动。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学龄前儿童如何发展自我概念?</p><p class="ql-block"> 埃里克森认为,学龄前儿童(18个月~3岁)正处于自主对羞愧怀疑阶段,他们发展出独立性和对于物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掌握,或者感到羞愧、自我怀疑和不开心。之后,在3-6岁.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的学龄前儿童面临着冲突:一方面渴望独立行动,另一方面又由于其行动所导致的不理想后果而内疚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概念 (关于他们的身份,关于自己作为个体是什么样子的信念体系) 部分源于他们对自身性格的自我知觉,部分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