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家广平事儿(第31篇)

李顺清

<p class="ql-block">李顺清:收集整理</p><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31篇 广平老县城曾有过一座著名的的“魁星楼”</span></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很多县级以上城池都建筑“魁星楼”。魁星楼里供俸着的神灵名字叫“魁星”。魁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奎星”的俗称。它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备受古代读书人尊崇,是读书人赶考求取功名前必拜的地方。可想而知,古代之所以在县以上行政区首府建设“魁星楼”,其目的就是昌文盛武,希望人才辈出,国强民富。</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广平县民间广泛流传着一首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其内容是:“北京到南京,广平好魁星。”说的是,从北京到南京,数广平县建筑的魁星楼最好。</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图片</p> <p class="ql-block">根据县志中了解到的广平县建城史,魁星楼应该是在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土城竣工后而建。起初,该楼建在城池东南角城墙内文庙、儒学前易被水淹的低洼地。万历三十五年(1605年)时任知县王一龙请示府衙后,照原来样子将其迁至城墙上的东南角。据明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修葺一新的魁星楼上下两层楼阁,砖木结构,“坐巽向兑”。“巽”为八卦中的东南方位,乃是求学业,明智慧,出文采的方位。“兑”为八卦中的正西方位,属金。魁星楼外观“威神自壮”,内瞻“飞阁起崚嶒”。“魁星”塑像黑脸红发,鬼形人像。右手高执朱批笔,左手执卷,左脚后翘跳斗,右脚踏鳌鱼头顶,意为“魁星点状元”,“独占鳌头”。以示点中了考取功名的士子。整个形象就是将“魁”字人形化了。</p> <p class="ql-block">魁星塑像</p> <p class="ql-block">知县王一龙在重修魁星楼的同时,又请示将建于北城楼“文昌祠帝君之象”移祀魁星楼内。这样以来,两个管理文运的神仙合并一处办公,省去了再单独重修文昌祠的大笔劳民伤财工程费用。此举得到府衙赞扬,並允许“改魁楼为文昌阁”。但是,民间习惯仍称其为“魁星楼”。</p><p class="ql-block">广平“魁星楼”为什被世人称好?第一:经查,是因为它比别的地方建设的早。当时,在国内实属罕见。我们现在在各地见到的“魁星楼”的历史大多建于明末清初。由此推测,后来各地建筑的魁星楼很有可能是参考广平县魁星楼而建。第二:万历三十五年,知县王一龙提出将“文昌”与“魁星”合并一处祭祀,实属事出空前。第三:此时,广平县城内东南角城下有文庙、儒学,城上有“魁星楼”,把我们国家地地道道的祖传文化“儒”、“道”有机融合成为了一体。</p><p class="ql-block">由于从明朝洪武年到万历年间广平县各任知县非常重视“儒”、“道”传统文化教育,并且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树立起了元末文状元李齐这个宁死不屈,“吾膝如铁”的榜样,所以自明成化年开始到清朝末年广平文化振兴势头空前强劲,县内文武人才辈出。根据清朝光绪年《广平府志》记载,在广平这个面积不过三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几万的小县竟又出了一名武状元张蜀锦,8名文进士,7名武进士,30多名文举人,40多名武举人。</p><p class="ql-block">“魁星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但是,它因载入史册,至今仍留在广平人记忆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抛砖引玉,请指正)</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