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牛田洋位于汕头市内港,榕江西侧,那里曾是一片海滩,潮涨时淹没,潮退时地干,面积足有万亩,这就是牛田洋。在6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军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开进了牛田洋围垦造田。</p><p class="ql-block"> 1962年41军122师前往围海造田,一下围出7.8平方公里的良田来;1963年就开始了粮食生产;到1994年,牛田洋基地共生产原粮4.5亿斤,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作出了贡献;到1965年时,粮食已达亩产1190斤。当年有个粮食“纲要”,长江以南的指标是800斤,超千斤是相当拔萃的产量了;1968年122师调防,55军219师接过了这杆生产红旗。此外,2100多名大学生也驻进了牛田洋,与人民解放军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大多数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暨南大学、华南农大、广州外国语学院、中山医学院。还有一部分人介于学生与非学生之间,他们来自北京,从七机部、八机部、外交部下来参加劳动锻炼;1968年7月,牛田洋筑堤拦海工程全面完成,围垦面积达2万多亩,原为荒凉海滩的牛田洋,在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大型军垦农场。</p> <p class="ql-block">四十余年来,这片热土历经世事沧桑,既创造过当年围垦当年种植,亩产粮食1190斤的奇迹;也有过强台风来袭,553名年轻战士学生护堤捐躯的悲壮事件;更有着退田还渔,两万多亩池塘虾欢蟹肥的当代传奇。</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曾写信赞扬牛田洋,号召全国各地向牛田洋学习。“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这样一个大学校……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牛田洋的精神原子弹》这就是毛泽东于1966年5月7日在牛田洋生产基地事迹材料上所作的批语,即著名的“五七指示”。此后改变千万中国青年命运的“上山下乡”运动,对干部下放劳动锻炼进“五七干校”劳动,都是“五七道路”的产物。如今已没有多少人知道牛田洋,但牛田洋正是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28日,强台风正面袭击牛田洋,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可抗拒地发生 “七·二八”强台风(风力强达18级)袭击牛田洋时牺牲470名部队官兵和83名大学生的悲壮事件</p> <p class="ql-block"> 据《汕头大事记》载: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半,第三号强台风在本区沿海登陆。台风中心登陆时,汕头、澄海、潮阳、南澳等县,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这次台风正值大潮期,风、潮、雨交加,汕头市区海潮急剧上涨,全市受浸,水深2.3米,郊区及各县地势较低的地方水深4米左右。强台风造成公路交通瘫痪,通讯联络全部中断。为保护这片新垦的土地,当时55军驻守牛田洋生产基地的部队官兵与在该基地锻炼实践的2183名大学生,参加了抗击强台风和暴风潮的战斗,共抢救遇险群众3700多人,动员帮助6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而部队和大学生在抢救海堤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有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官兵、学生无私无畏地开展劳动生产及抗灾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据统计,汕头受浸水稻42万亩,其他作物45万亩;崩塌民房141025间,仓库、工厂3502间;崩决堤围316540米。全区死亡894人;水里到处浮着尸体。有的人还穿着那一身橄榄绿的军装,衣服扣得十分整齐,大多数尸体上只着背心和裤衩,那是抢险突击队的队员们。尸体中有的三个五个手挽着手,扳都扳不开。最多的有八个战士手挽着手,怎么也扳不开。最后收尸的时候,只好动用了钳子。这次强台风是汕头解放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像章是一种鲜活的历史记忆,记录了一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这枚像章述说着牛田洋围恳造田的先辈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在这里奏响了一曲悲壮而感天动地凯歌。被当时人们誉为"北有珍宝岛,南有牛田洋"的赞誉。这里曾是广州军区旗下的一个军事基地,像章副图描绘一幅欣欣向荣农田春色,其中有一段文字"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所大学校"正是对牛田洋围恳造田成果展示,让人欣慰的看到这里是一遍春色满园的图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