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分钟教子更轻松‼️(231—240)

郭妍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31 孩子早恋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最近,初三的玲玲成绩下滑很大,妈妈发现她写作业的时候经常发呆,有时会拿着手机看着什么傻笑,还撞到了一次有男生送玲玲回家,这可愁怀了玲玲妈妈,心想孩子莫不是早恋了吧,但在这么关键的初三,玲玲妈妈害怕处理不当会影响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向我们求助。</p><p class="ql-block"> 孩子进入青春期,由于第二性征的发育,对异性的关注开始增加,很多父母会开始紧张,担心孩子会因早恋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担心孩子与不良少年交往而学坏等等。其实,有很多研究显示,早恋并不仅仅只有坏处,它还会有积极的作用,例如:爱的能力培养,情商的提高、开朗性格的塑造,迅速学习对方的优点而矫正自己的缺点,克服心理的空虚、孤独、压抑等负面情绪等等。</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发现了孩子早恋端倪,不要惊慌,我们可以正确处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首先,如果孩子已经早恋不可生硬制止。</b></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中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的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我们首先要理解恋爱是人之常情,然后可以跟孩子聊聊他喜欢对方什么方面,哪些品质,鼓励孩子学习对方的优良品质,鼓励两个人一起好好学习,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其次,我们需要去探究孩子早恋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通常在家里被忽视、情感缺失的孩子容易早恋,我曾经的一位来访者,母亲过于强势,父亲游离于家庭之外,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的问题,长期忽视情感需要,于是孩子从小学开始不断谈恋爱,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内心的情感空虚。所以我们需要多关注、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聊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压抑、挫折或喜悦等情绪。</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后,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b></p><p class="ql-block"> 年少时的恋情就像青涩的果子,虽然酸甜但却苦涩,只有熟透了的果子,才有真正的甜美与幸福。我们可以与孩子多聊聊他理想中的未来生活,例如,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要跟什么样的人共事,想要与什么样的人共渡人生,当孩子看清了未来人生的美好,就不再容易留恋当下的愉悦啦。</p><p class="ql-block"> 早恋是一柄双刃剑,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发挥它积极的作用,规避它消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32 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b></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困惑于,明明 24 小时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怎么还是没有安全感;也有些家长困扰于,工作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其实陪伴孩子并不只是陪着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每天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一,参与互动</b></p><p class="ql-block"> 在陪伴的过程中以孩子为中心,跟随孩子陪孩子玩,而不是指导孩子怎么玩,这一点非常重要,决定了孩子性格的走向,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以孩子为中心,而越大的孩子越需要平等、尊重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注意力聚焦</b></p><p class="ql-block"> 陪伴孩子不是只陪在孩子身边,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陪孩子玩,其实是孩子在玩,而自己在孩子身旁刷手机,这不叫陪伴孩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三,正面积极。</b></p><p class="ql-block"> 就是说我们要带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体验,而不是负面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家长带孩子在书店里选书,这个家长在孩子翻开一本有意思的书时,问孩子这个你会不会,孩子说不会,家长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呢,我教你啊,这个要这样这样。如果我们陪伴孩子时总是给负面评价,孩子会很容易受伤,越来越没有自信,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体验,忽略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强化孩子好的方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四,及时反馈</b></p><p class="ql-block"> 及时反馈是指,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提供有必要的帮助、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启发孩子思考解决,给予孩子肯定和认可。</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五,每一天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 不管这一天发生了多么不好的事情,孩子犯了多少错误,都不要让孩子带着负面情绪入睡,一定要在睡前与孩子和解,并让孩子带着愉快的情绪入睡。为什么呢?心理实验发现,人在睡着的时候,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进行梳理和修复的工作,如果孩子带着负面情绪睡觉,这个负面情绪就会在大脑中通过神经突触的信息传递形成脑回路固定下来,以后遇到事情就容易进入负面的脑回路,陷入负面情绪,形成负面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容易快乐。如果让孩子带着正面情绪入睡就不容易形成负面的脑回路,就不容易沉淀负面思维。</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高质量陪伴的五个方法,每天半小时,陪出健康心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33 三个锦囊,让孩子不再沉迷游戏</b></p><p class="ql-block"> 游戏能带给孩子很多快乐,例如,简单易学的成就感、被肯定和激励的快感、朋友团体的归属感。而现实中,父母陪伴少、玩伴少以及挫折感让孩子深陷游戏。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三个锦囊,让孩子不再沉迷游戏。</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达成共识</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首先,避免正面冲突,找准时机与孩子沟通游戏问题。</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其次,了解孩子对游戏的看法,</b>例如:“你都在玩什么游戏?多少级?有自己的联盟吗?” “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呢?” 再次,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原来这个游戏这么好玩啊!”</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最后,坦诚说出自己的担心,邀请孩子共同解决,</b>“妈妈不希望你失去这份快乐,但妈妈必须为你的健康和视力负责”“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 在不失去游戏的前提下,孩子一般容易配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约定规则</b></p><p class="ql-block"> 规则一定要简明扼要,例如,一次玩多久?什么时间玩?玩哪款游戏?如果没遵守约定怎么办?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次玩多久?孩子和家长的想法肯定不同,其实时间的长短没有绝对标准,而与孩子年龄大小、学业程度以及课余时间多少有关,但是对视力健康而言,至少半小时休息一次,如果一定要孩子听家长的,那么就会演变成权力之争。什么时间玩?建议给予孩子自主权,只要多长时间确定了,什么时间玩其实并不重要。如果违反约定怎么办?我们要与孩子形成书面约定并坚定的执行,这个过程中要充满仪式感,例如:签字画押、击掌拥抱,但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灵活性,例如:每遵守一次约定累积一个信任数,违反一次减少一个信任数,时间到了还没结束任务,可以用信任数借下次的时间,如果没有信任数了或下次没有时间了,就不能再借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优质陪伴</b></p><p class="ql-block"> 研究显示,经常和父母共度亲子时光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调节自己的时间而不会沉湎于网络、电视之中。在生活中能够得到父母合理关注的孩子,不会使用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许多孩子沉迷网络往往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在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孩子只能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寻找可互动机会满足情感需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34 上幼儿园,孩子分离焦虑怎么破</b></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开学一周了,乐乐妈妈为此也头疼心疼了一周,原因是每天送乐乐去幼儿园转身要走时,乐乐便哇哇大哭,抱住妈妈的大腿不让走,乐乐妈妈试过了很多方法,比如:买玩具、买零食,甚至威逼利诱,结果都不行,这可愁坏了乐乐妈妈。</p><p class="ql-block"> 乐乐的这种行为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在学龄前儿童中非常普遍,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b>孩子很弱小,一只小猫一条小狗就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孩子对外界感到害怕很正常,父母是孩子唯一的依赖,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使用天生的哭闹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是孩子的生存本能。所以当孩子由于害怕恐惧而哭闹时,如果我们再以严厉的态度处理,那么孩子更容易崩溃,这时,我们需要安抚孩子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分离焦虑来源于安全感不足。</b>面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即使平时安全感很好的孩子也会产生不安全感。这时,千万不能说:“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会让孩子更加惊慌,我们需要做一些增强孩子安全感的事情,例如:承诺具体几点一定来接孩子回家。</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为孩子和幼儿园环境建立链接。</b>我们可以和幼儿园老师一起带孩子参观教室,探索各个区域,带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杯子小毛巾,最后带孩子看看自己的小床,让孩子产生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四,跟孩子介绍幼儿园里一天中的时间安排。</b>例如:什么时间会吃饭,什么时间做游戏,挂钟指针指到几点时,就可以看见父母了,让孩子内心踏实不慌张。</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五,带孩子认识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朋友的存在让孩子内心不孤单。</b>最后,在幼儿园里忐忑了一天的小朋友,一定希望能尽早见到家人,所以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来接孩子,让孩子产生信任感。放学后,带孩子在校园里玩一会儿,提升孩子内心的愉悦感,增强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根据孩子情况的不同,有的孩子的分离焦虑可能几天就过去了,而有的孩子分离焦虑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这段时间都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和爱心,多陪伴孩子,相信孩子一定可以经由我们的爱而去探索更宽广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35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这样和孩子聊聊天</b></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好朋友起争执等,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解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帮助不是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孩子遇到困难向您求助时,您不妨耐心地、温柔地问一问孩子这三个类型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个类型是奇迹问题,</b>类似“好的,假设发生了一个奇迹,把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奇迹问题可以让孩子想象问题解决后的积极结果,给予孩子一幅目标的心理画面,从而激活孩子解决问题的心态,也是我们常说的视觉化想象。</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个类型是例外问题,</b>类似“那些没有问题的时间里有些什么不同?”例外问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一些潜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其实已经在他们手里了,通过探索这些例外及其不同之处,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线索,知道做些什么可以增加这些例外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例外可以帮助孩子在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果无法找到例外,家长可以问一问孩子“为什么问题没有变得更糟糕?<b>你是如何应对过去的?”</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就是第三个类型——应对问题。</b>应对问题能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比自己所认识到的要更有资源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四个类型是等级评定问题,</b>类似“假如在 1-10 的量尺上,1 代表你刚遇到和这个问题时候的感觉,10 代表奇迹发生之后你的感觉。你现在感觉是几?”询问等级评定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预期阻力和减缓退步,鼓励来访者做出改变的承诺,让孩子量化对问题解决的信心,朝着目标发展变化。比如孩子遇到的困难是与朋友起了争执,您可以问一问孩子:“在 1-10 的量尺上,你觉得自己的感觉现在是几?如果发生了一个奇迹,你和朋友不再争执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你和朋友没有起争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前你俩吵架但是又很快和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来说,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孩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和积极资源去解决问题呦。下次孩子再遇到问题时,就这样和孩子聊聊天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36 孩子不爱锻炼身体,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如果经常使用的话,它就会越来越灵活。身体的灵活不仅仅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能带来思维的敏捷,也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聪明。另外,如果孩子经常运动,也会避免体重肥胖、锻炼孩子的毅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让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所以,如果孩子不爱锻炼的话,家长朋友就要花一番心思去引导孩子啦。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几个建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重视同伴的陪同作用。</b></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同伴是一起的小伙伴的意思,既可以指陪着孩子锻炼的家长,也可以是和孩子相近年龄的同学和朋友。家长要允许孩子和朋友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当家长在陪同孩子锻炼时,也应该放下家长的角色和架子,用朋友的方式陪伴孩子,而不是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直批评。这样孩子才可能会放松,会有真实的表现呦。</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增强锻炼的趣味性。</b></p><p class="ql-block"> 可以让孩子采取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方式,比如跳皮筋、跳山羊、丢沙包、抛石子等。另外,可以在锻炼中引入比赛和竞争的机制,激发孩子参与的动力,引发孩子的运动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一项专门的运动爱好,比如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游泳、舞蹈等,这不仅会成为孩子锻炼的主要方式,也会成为孩子遇到压力时的发泄方式,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帮助。</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三,安排定期的郊外远足。</b></p><p class="ql-block"> 在远足运动中快走与慢走、快跑与慢跑以及跳跃交替进行,既训练了孩子的基本动作,又训练了孩子的速度、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更使孩子欣赏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增长了知识,进一步调动了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锻炼身体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家长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让孩子把锻炼身体也变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呦。从今天开始,就来试试我们为您提供的这三个建议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37 孩子抗挫能力差,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受不了一点批评,承受不了失败,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从不主动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也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所以,对孩子实施必要的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三个建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个建议是赋予孩子遭遇挫折的权利。</b></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代办或者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比如吃饭、穿鞋,殊不知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但是父母总有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那个时候孩子会恐慌、会无措、会害怕,却独独不会独立地、自信地面对这些琐事也好、难事也罢。所以家长朋友不要害怕,勇敢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着做事情吧!您做好孩子的后援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个建议是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b></p><p class="ql-block"> 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而不是退避三舍。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就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真行”也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我真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个建议是提高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b></p><p class="ql-block"> 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说,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失败,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其次要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最后要培养孩子自立生活的能力,能力就强了,挫折相对来说就弱了或者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抗挫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家长朋友要从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38 孩子偏食厌食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是很多孩子却有着偏食甚至厌食的问题,体重不增加,身高不增高,瘦瘦小小的身体让人看了心疼,可是吃得少、吃得慢、吃得挑、不定时、爱吃零食、边吃边玩、含着不嚼等偏食和厌食的样子又让人忍不住想发火。孩子有偏食和厌食情况的家长,我们建议您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和缺锌的情况。在孩子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我们从饭前、饭中和饭后三个方面提供培养孩子合理饮食习惯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饭前:</b>让孩子少吃或者不吃零食、甜食、饮料等,给正餐空出肚子。同时,家长在做饭时要尽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饭菜适当做卡通化的摆盘,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的眼球,让孩子有想吃的欲望;可以研究学习怎么把饭菜做得美味好吃,让孩子吃了很开心、念念不忘,吃了这一顿还想吃下一顿;另外,家长在做饭还可以挑选一下食材,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都要有,让孩子从饮食中获得均衡的营养。这可以解决孩子吃得少、吃得挑、爱吃零食和不定时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饭中:</b>形成一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孩子和大人吃饭的时间要保持一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收碗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同时,吃饭的时候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看电视、手机或者不做其他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吃饭。这些可以帮助解决孩子吃得慢、边吃边玩和含着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饭后:</b>一定不要做“追着喂孩子”的事情,这会让孩子当作一种游戏,反而会恶化孩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一定要坚决地告诉孩子,过了吃饭时间就不能再吃饭,也不能吃零食,只能等到下一顿饭的时候。饭后一段时间,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吃一些水果,有一段运动和玩耍的时间,这对于孩子的睡眠和排便都是有帮助的,也会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饮食动力。</p><p class="ql-block"> 解决孩子偏食厌食的问题,既是一场技术战,需要家长有很好的饮食知识储备和做饭技能,也是一场心理战,需要家长了解孩子偏食厌食背后的原因。您要加油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39 孩子睡眠习惯不好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朋友为了孩子睡觉休息的事情头疼不已,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好,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影响孩子白天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扰乱家长的睡眠、工作和生活。今天,我们教您几招,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首先,我们要和孩子规定好日常作息的时间,</b>什么时候睡觉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这里的休息不仅包括晚上的休息,还包括中午的休息。午休可以缓解孩子上午的疲累,精力充沛地度过下午的时光。而晚上的休息更是孩子第二天一整天活动的前提。要注意的是,中午休息一般半个小时时长的效果最好,晚上睡觉应该在九点左右入眠,第二天六点到七点起床为好。</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其次,我们要为孩子创造容易入眠的环境,</b>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或者家长给孩子唱摇篮曲、给孩子讲童话故事、读绘本等。睡前的亲子时光非常宝贵,这既是亲子之间表达爱的很好的机会,也是家长向孩子讲述关于这个世界种种奥秘的好机会,这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和希望的美好种子,等孩子长大后满满发芽长大。总之,给孩子创造容易入眠的环境,两个字非常关键就是“轻”和“柔”,声音轻轻的,节奏柔柔的,孩子就会睡得甜甜的。另一方面,在睡觉之前要避免一些活跃身心的活动,比如运动锻炼、写作业,这会让孩子的身心和大脑处于激动和兴奋的状态,对入眠是非常不利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后,我们要表扬孩子按时作息的行为,</b>当开始逐步有规律的睡觉之后,家长可以适当地多给予一些表扬,甚至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比如,当孩子以前一天晚上会醒来三次,现在只醒两次了,就要表扬孩子。让孩子争取以后晚上一次也不要醒来。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孩子改正起来就容易得多。还记得我们讲过的怎么正确地表扬孩子吗?如果还不会的话,赶快关注我们的四合院家长课堂,一起来学习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40 培养孩子学会思考的三大法宝</b></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一个孩子的思考能力,透露出他日后是否会取得成功,这种能力预示着他们的眼界和胸襟,他是愿意突破自己,还是活在既定好的框架里。</p><p class="ql-block">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孩子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那么,他们会把经验当成习惯,总是作出相同决定,形成“定向思维”。因此,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和孩子在互动中质疑和辩论</b></p><p class="ql-block">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当他们的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取向于单一,缺乏弹性。允许孩子们在互动中辩论和质疑,是著名的“哈柏露学习法”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质疑,每天也可以通过和孩子讨论热点新闻,启发孩子思考。同时,鼓励孩子能说出至少 3 个角度的看法,拓展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边界,在同样的问题面前孩子便不会只是执着于同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2.鼓励孩子再想一个办法</b></p><p class="ql-block"> 孩子都习惯依靠情绪和本能来应对问题,孩童时期的撒切尔夫人也不例外。但父亲告诉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说“我不能”或者“太难”。正因为从小养成的思考习惯,才成就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p><p class="ql-block"> 阿德勒认为,如果人人缺乏社会情感,对自己所在的社会不管不顾,只想着怎么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那肯定天下大乱。而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因此,父母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吧!孩子在最初想到的办法,可能是没有效果的,但不要做任何评价。对孩子想出的每个办法作出积极的回应和鼓励。“除了这个办法,还有更好的吗?”“我们来想下,如果使用这个办法,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孩子经过不断的思考,会逐步建立较为理智的思维模式习惯,也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b></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饥渴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们在一件事情上就会找到意义,就能发现另一个崭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未来的样子,还可以和孩子学习一个新技能。孩子的求知欲得到重视和保护,才会跳出固有思维,主动接收新知识,走向卓越。</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终日埋头苦思,所阅读的每一本书都能引起他无限兴趣和思考。妈妈为此生气极了。比尔·盖茨告诉妈妈:我在思考。思考是比尔·盖茨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也让他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超越同龄孩子,最终在大学期间找到了创业机会,成了世界首</p><p class="ql-block">富。</p><p class="ql-block"> 越思考,越优秀;越思考,越会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后续请看下一篇💝</b></p><p class="ql-block"><b>💁目录请看第一篇💝</b></p><p class="ql-block"><b>💁连续阅读请查看作品集💝</b></p>

孩子

家长

可以

我们

陪伴

早恋

问题

思考

父母

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