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6日,体音美教研组进行了本学期第六场“新课标学习分享”研讨活动。讲授道法课的三位老师依次分享,从对新课标的理解到课堂实录反思,让同组老师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p> <p class="ql-block">李明月老师就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与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她指出新课标中变化比较大的两个方面:1.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2.课程评价更具体、更细致了,可操作性强。根据新课标理念的变化,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地挖掘课程内、外资源,“因势利导”地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p> <p class="ql-block">杨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学习新课标后在教学中的反思和做法: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教育孩子有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养成教育,时时处处想着立德树人;利用网上发布的有教育性的最新事件和时政,教育孩子爱国、爱党,激励孩子发奋学习,养成各方面的好习惯。用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这样用实事,时政教育孩子更有说服力,更能感化孩子,教育孩子;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我平时上课尽量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教材不是学生的全世界,全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尽我所能力图把全世界变成学生的教材;讲课注意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紧跟课程理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朱晓瑞老师认为,通过学习新旧课标的增改对比,发现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变化。课程内容反映新时代发展的伟大成就,框架和线索更加清晰,形成了学段间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公共事务。 </p><p class="ql-block">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要用好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此外,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是道法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让法律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就得贴近学生生活,将法律条文涉及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情感上能有共鸣。</p> <p class="ql-block">海燕老师在三位老师发言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新课标对各个学科都有共性的作用。通过学课标,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科教学的本质,用学科方法教授学科知识,在知识教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运用的训练,以达成运用能力的养成。</p> <p class="ql-block">最后,申静组长对这次活动做了总结。听完道法老师们的课堂实践,让我们由衷地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真的成长在滋养心灵的课堂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这个世界,了解了人生的道理,得到了法治意识和道德情操的提升。</p><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绝大多数学科老师已做了分享。虽学科不同,但在老师的理解和运用的分享中,某一句话,某一个做法,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让我们在之后的教学中去调整去改善,去做得更好。希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带给老师们真正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