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敬爱的彭老师:</p><p class="ql-block"> 您的儿子新华告诉我,说您还收藏我三十多年前写给您的一封信。我很惊讶,三十多年前,不就是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么。隐隐约约记得,我给您写过一封信,不记得具体内容了。</p> <p class="ql-block"> 我请新华拍照把信发给了我。满满十页纸上,蓝色的钢笔字,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发黄了,但依然看得清楚。</p> <p class="ql-block"> 拙劣的字迹,年少轻狂的情感,幼稚肤浅的思想,看得让我有点汗颜无地了。但这的确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最真实的内心独白,这的确是我三十多年前的成长足迹。在今天的我看来,时间改变了我的容颜,也改变了我的心态,更改变了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当然,唯一没改变的,就是三十多年前,我在书信里向您表达过的诚挚的敬意和谢意,三十多年后,我依然保留了对您崇高的敬意和谢意!</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工作中,我曾不断地提醒青年教师:学生现在尊敬你,那是因为他们都还未成年,不经世事。等他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成熟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后,你的学生依然尊敬你,那才是你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回想我自己,我从乡村来到省城,看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一线教师变成了行政人员,从父母的儿子,升级为儿女的父亲。人到中年,但是一想到彭老师您——我对您依然是当初的尊敬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您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难忘的。时常闪入我记忆的,就是开学第一天,您在教室黑板上方贴的班训,是您亲笔书写的八个大字“身在教室,胸怀天下”。那时候的乡村,没有电脑电视和报纸杂志,也少有知书达理的读书人,我认识世界的通道几乎是封闭的,打开家门看见的就是对面巍峨绵延的金紫山,从没有想过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您倡导的班训,还有您后来反复的教导——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把我的认知范围拓宽到山外面的世界,拓宽到了从未见过的城市和大海,把“天下”和“世界”的概念植入了我几乎空白的心灵,唤醒了我对诗与远方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过去了,您在讲坛上讲过的作文和文言文,讲过的词语解释、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很多我已经印象模糊了,但有一点我记忆犹新,那就是您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您不喜欢那种藏头藏尾的中庸之道,您的想法和做法从来就是鲜明独到,从不含糊,也很少退缩。无论是在落后的乡村,还是到了人事复杂的县城,您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尊重常识,尊重历史,坚守良知,坚守底线,这也是我对您肃然起敬的所在。不只是在三十年前,就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您的这种表现,依然是知识分子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几十年来,我对这种品质始终不渝的追求,除了家父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就是您慷慨激昂的思想启迪了。</p> <p class="ql-block"> 您总对人说,我是您优秀的学生,是您特别看好的学生。我在想,如果我的成长还真的让您有点满意,让您有点欣慰的话,那我要衷心的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因材施教,对我的润物无声。初三的时候,您不断地鼓励我,也不断的宽容我。您允许我不听课,不做作业,只要我在专心学习,就包容我任何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天晚自习后,我还留在教室学习——那时您的宿舍紧挨着教室——半夜里您发现教室还亮着灯,连忙起来查看。发现我一个人还在学习,便走过来轻轻提醒我一句:要注意休息,要注意学习效率。其实,您暗地里是很高兴的——在为一个乡村少年如饥似渴的求知而高兴。那一晚,我在教室里学习一直到天亮。那一晚,也是我人生中通宵达旦学习的第一次。后来你允许我搬出寄宿生宿舍,在隔壁倒闭的茶叶厂独居一室自习,您完全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正是在您的鼓励和支持下,无论我是在顺境逆境,无论是在忙碌闲暇,至今我依旧热爱读书学习。我不一定是您读书最好的学生,但肯定是您读书时间最长、读书最多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过去了,您还收藏我写给您的信,我非常感激,也特别感慨——如果在社会的丛林里,摸爬滚打之后,我侥幸竖子成名,让您手握妥妥的硬通货,而不是十张发黄的旧信纸,或许这就是我该回赠给时光的红利了。然而,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破帽遮颜过闹市,躲进小楼成一统。学生我始终不忘初心,然而终不能白日衣绣,招摇过市。三立不得,疲于奔命,真有愧您多年的悬悬而望了。</p> <p class="ql-block"> 新华还告诉我,您最近完成了自己的传记,有十来万字。他把您写的传记原稿发给了我,说您让我写一个序言。读完您的文字,仿佛又看到了您本人:贫苦的童年,自强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敢作敢为的中年,桃李天下的壮年,忧国忧民的晚年,您的每个年龄阶段,几乎就是中国那个时代的最真实的侧面描写。您无愧于时代,是时代亏欠了您,当然我也辜负了您。</p> <p class="ql-block"> 您要我给您的传记写篇序言,我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您这是在鼓励我,也是在要求我——向我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完成这道作业需要我用多年读书得来的智慧和力量,需要我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去创造,去交一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答案。我深深知道,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如果我们不能移动这座大山,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去翻越它,去看看山那边的风景,就像您在我少年时代指引过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这是我写给您的第二封信。时间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我对您的记忆,依旧在昨天,在您的课堂上,在您的教诲里,在每一个我应该满怀感激的师长中。我由衷祝愿您健康长寿,平安吉祥。</p><p class="ql-block"> 若不介意,先把这封信当做您自传的代序吧。顺颂夏安!</p><p class="ql-block"> 周小友</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8日于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