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秋雁

<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p> <p class="ql-block">善读的阅者一看这篇名,就晓得这是引用了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名句:“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在文化名人学者的《都江堰》面前,岂敢奢谈都江堰?可今春末受朋友之邀,意外地见到了你,那从雪山奔来的圣水,那奇妙的治水法宝和宏伟的水利工程感动着我,令我不吐不快,于是就有了这篇加引号的《拜水都江堰》。</p><p class="ql-block">愚不敢造次大师的墨宝,但实在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述我游历都江堰的情感。那年余秋雨到青城山,只是顺道都江堰,他说“就乘便看一眼吧。”谁知这一眼,就使《都江堰》成了《文化苦旅》其中之脍炙人口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春末时节,万紫千红渐次谢幕,大自然却把夏的嫩绿铺满大地。在朋友邀请下,驱车到都江堰。跟当年余秋雨去都江堰有类似的心情:“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1986年笔者曾出差去过都江堰,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现在想再去看看都江堰的绿,再去感受当年在索桥上晃荡的乐趣。计划一天时间游览都江堰后,南下眉山仰三苏祠。在都江堰学校执教四十多年的朋友,执意要陪我们去看南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南桥,在都江堰景区入口处,它横跨在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内江上。这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在夜晚,被装点得金碧璀璨,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书画楹联,好一座水上画楼!江的两岸,颇具江南水乡韵味的古镇夜市,灯火通明,游人熙熙攘攘。在蓝荧荧的灯光映照下,泊泊的清流变成一江宝蓝色的水,它沸腾着,浩荡着,唱着岷江的歌,欢快地流向天府之国,灌溉着这片巨大的四川盆地。</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地震,南桥遭严重破坏,现在呈现在眼前这座辉煌的古桥,依然以它灾后重建的美丽吸引着远道游客。</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朋友仍坚持要带领我们浏览都江堰,盛情难却,恰是在朋友的引领下,才使我真正认识了都江堰。我们没有从祭祀李冰的伏龙观进入,而是选择了伏龙观下方的都江堰宝瓶口步入。</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顾名思义,形似瓶颈而名。这个两千多年前,人工凿成的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在都江堰工程中,起到节制水流的作用。清清的内江水,通过这里流入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灌溉成都平原一千余万亩农田。</p> <p class="ql-block">明艳的晨光洒进绿树成荫的宝瓶口,也不知是绿树或是阳光的映射,还是河床青苔的映衬?那湍急奔流的江水,一股股一漩漩呈现着碧绿的光颜。翡翠般的绿,把水的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们比赛着,一路向南再折转向东,去完成它们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站在伏龙观的楼顶,俯瞰都江堰,浩大的水利工程即在眼前。前方就是飞沙堰,从一座石桥上望去,它在宝瓶口的上方,右面是流入瓶口的江水,紧靠左面的江水呈三角形,这么一片看似平凡的水面,却有神工之妙!它泄洪排沙,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危害,它善解人意,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任蜀郡守的李冰,带领着岷江人民在都江堰实施他的治水方略:“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使撒野咆哮的岷江水实现了壮丽的驯顺。</p><p class="ql-block">笔者不在此作水利学方面的的阐释,只说说这一治水韬略被现代人广泛运用,无论是做人做事。比如华为任正非先生将其引入到公司管理中,将深淘滩比喻为不断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将低作堰喻为“让利”,节制贪欲。做人不也如此吗?</p> <p class="ql-block">经过分江亭,便到了都江堰工程的鱼嘴分水堤坝,鱼嘴形似大鱼卧伏江中,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从雪山一路走来的岷江水,恣意着无限的生命力,可到了这儿,乖乖地裁割为二,听任着郡守的巧妙指挥。</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当今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据载:抗战时期,日寇飞机在都江堰上空盘旋,企图炸毁都江堰,断我后方粮水,可终没找到大坝而罢休。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施其职,孕育一方土地。</p> <p class="ql-block">再去走走索桥,它比1986年要稳固些了,虽然走在桥间也会晃荡,但至少可以摇摇摆摆走过去了。最后来到伏龙观,站在1974年出土的李冰石像前,唯有俯首。惊叹古蜀郡守李冰的治水智慧!惊叹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创造力!惊叹都江堰造福世间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有观者也许会问:为啥不写二王庙?那里可是纪念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专家李冰父子的祀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是惭愧了,到了二王庙下,仰望那30来米高的陡斜梯坎,腿力不济,没上去拜谒李冰父子,留下些遗憾吧,有机会再次造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董燕萍,笔名秋雁,毕业于四川师大学中文专业,曾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支边,退休于重庆理工大学。人生之秋,在阅读、写作、书画、音乐、舞蹈、交友、旅行、崇尚品位生活中,自得其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