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叶嘉莹讲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

青子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戴君仁《诗选》P2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是很有名的。王昌龄这个作者,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不多,历史上记载很少,不能够详细得知。总而言之,他是在仕宦方面非常不得意的一个人,他虽然也考中了进士,可是从来没有机会在中央政府做官,都是在外地做很小的官。他曾经做过江宁县县尉,后来还被贬到龙标县做县尉。龙标很远,在今天的湖南洪江市,唐朝的时候,湖南一些地方还很荒僻的所在。像柳宗元柳子厚被贬到湖南永州,写了《永州八记》表示他的悲哀、不得意。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去做县尉的时候,李太白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现在还在讲李太白,借着彼此关系来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讲到妇女的怨情,从李白讲到王昌龄,我们讲到王昌龄的生平,说他平生仕宦不得志,曾经被远贬到龙标县去做县尉,李太白写过一首诗,送给王昌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戴君仁《诗选》P242</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古代以右为上,以左为下。“左迁”就是向下贬官。“迁”是职务的转移,职务降下去了,就叫“左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现在讲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也倒回来讲李太白的七言绝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本来从李太白的闺怨诗,讲到王昌龄的宫怨诗,是从内容的联想上讲过来的。而现在我们讲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再讲回来李太白,是从形式上来讲的,他们两个人都是以七言绝句著称,当时唐朝人号称,说七言绝句写得最好的两个人,一个是李太白,一个是王昌龄。现在我们是多方面比较,看他们内容相似的时候,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形式相似的时候,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他们两个人都是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要知道七言绝句很短,一共只能够有四句诗。而这四句诗,好的诗,要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里边要有感情,也借着外在的景物的形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由外及内,外物影响到内心,是兴。心里有感情,用外在形象来做比喻,是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刚讲的王昌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乌鸦还可以到昭阳宫上带着太阳的影子,可是我从此整年见不到皇帝一面了,这个是比,是他内心先有一个怨情,而他假借着团扇,假借着乌鸦来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太白这首诗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常常以为,诗歌的评赏能力,是从比较之中培养出来的。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诗,你忽然见到一首诗,怎么知道是好诗还是坏诗呢?所以诗的评赏能力,是从比较得来的,而这个比较,最好是相似,两个人差不多(的诗),才更可以看出上下。英文和中文的诗相差很远,很难比较。同样是中文诗,同样是七言绝句,同样是写怨情,那么你可以比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认为李太白真的是所谓天才。你可以看到,王昌龄这首诗未尝不好,可是他有一种“做意”,就是有心在做。可是真正第一等的好诗,我们古人有这么两句成语:“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是说你内心充满了感情,不是造出来的,像瀑布一样,它一定要流出来,你挡不住。“肆口”,就是张开口就流出来,不是经过很多安排造作、思虑考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暮春的景色。我讲王昌龄的《长信秋词》,没有什么可发挥的,因为它本身潜藏的可发挥的力量不多。可是我每次讲李太白都可以发挥,你就知道差别在哪里。像王昌龄那首诗,我顶多把它的典故、寄托、比喻,团扇是借用班婕妤的典故,有团扇秋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日影:太阳是君像,带着日影,它还可以接近皇帝,而我永远看不到皇帝的面了,我可以这样讲,但是这个讲完了就没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是李太白不然,“杨花落尽子规啼”。表面上看起来,好像王昌龄的意思更丰富,因为有那么多故事、寄托、比喻在里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词选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唐中主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杨花落尽”跟“子规啼”与“王昌龄被贬”有何相干?所以这是很妙的一件事情,很多好诗就好在这里,是他自己“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他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不是造作出来的。你说有何相干?我说那是暮春的季节,所以杨花柳絮飘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春天的时候我还很奇怪,我们校园有很多柳树,可是我没有看见杨花。中国北方,春天的时候,空中,你看《红楼梦》上所写的杨花词,“一团团、逐对成毬”。我在辅仁大学念书的时候,教室在恭王府,相传是大观园背景的蓝图,院子里有四棵垂杨柳,每当暮春三月,我们在课堂上讲书,窗户、门是开的,一团一团的柳絮飞来飞去,有时候就滚进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太白说“杨花落尽”,杨花都飞完了,那不但是暮春,那真是春暮,春天就完全过去了。当杨花落尽的时候,“子规啼”子规鸟就叫了。据说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杜鹃鸟cuckoo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西洋文化背景,关于杜鹃有他们一个文化传统的传说,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嫉妒、第三者。可是中国的杜鹃鸟,有中国的文化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的杜鹃鸟什么文化传统呢?一个就像李商隐所说的,你看我讲王昌龄,很快就把那首诗讲完了,因为他没有更多的可讲的,你把典故跟比喻说完了就没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是李太白这个呢,就隐藏了很多,李商隐有一句诗: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当然不会用李商隐的诗,那时候李商隐还没出生呢,李太白时代早,李商隐是晚唐时候人。是李商隐跟李太白,当他们用到杜鹃的时候,都会同样联想到一个历史故事。中国有一个神话传说,杜鹃鸟是望帝的魂魄化为了鸟。望帝是古代蜀国的一个皇帝,他后来失去了他的国家,而且他平生做了一件值得悔恨的事情,他跟一个臣子的妻子发生了关系,后来他觉得很羞愧,就把他的国家让给这个臣子,自己就退位然后死去了。所以他带着失国的悲哀,带着自己平生的过错、罪恶的悔恨,是这样一种感情。他死后魂魄化成了杜鹃鸟。李商隐说,我的这种感情,就像望帝的春心,春心是多情的心。据说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春天他都啼叫,一直叫到流出血来。一直到他死后,他这种失落的、悔恨的、追求的多情的感情都没有改变。所以杜鹃有这样一个传说,多情的、啼血的,带着这么深刻的悲恨的感情。这是杜鹃在中国文化上的code(语码)。这是第一个联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个联想出于楚辞,“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是《离骚》里的话,春天的花当然是美丽的,鹈鴂是暮春时候叫的一种鸟,他说我常常担心鹈鴂这么早就叫了,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它一叫的时候,百草千花都零落了,春天就过去了。就因为这个鸟的叫,百草不芳了。这是很妙的。他真的是写景,而这个景很可能是现实中的景,真的是暮春季节,真的有杨花的飘落,真的听见子规鸟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子规鸟还有第三个联想。第一个联想是神话上的联想,关于望帝魂魄的联想。第二个联想是楚辞《离骚》上的联想。第三个联想是什么呢?是杜鹃鸟的啼声,据说声音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你看李白用了杜鹃的语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给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得很好,光阴的不可往复,春天美好东西的消逝,而且带着这样的人间悲恨,说一切美好都被摧毁,说离开自己的家国没有办法回来。李白并没有说王昌龄你被贬了我很同情,我觉得很悲哀,只说了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是在“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季节跟景物之中,我听见你这么好的,一个有诗才的人被贬谪,我的感慨是怎么样,没有说,可是所有的感慨都在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王昌龄与李太白的差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你要知道,王昌龄虽然是仕宦很不得意,可是他作诗的才能,当时是大家所公认的,像李白、高适、王之涣,他们都是好朋友。当时唐朝传说有一个故事,叫做“旗亭画壁”。有一天,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曾参聚会在一起,到一个小酒店喝酒,这时外边进来一群歌女。他们这几个人都是作诗很有名,都以为自己做得好,平常谁也不服气,就说等下这些歌女要唱歌,我们看一看,谁的诗唱得最多,《唐声诗》,就是谁的诗最流行最受欢迎。歌女就唱了,第一首是王昌龄的,再一首是高适的……王之涣的一直没有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之涣就说,你看这些歌女中间,最年轻、美丽的女孩子还没有唱,平凡的人只唱平凡的作品,如果这个最美的女孩子唱歌,就一定唱我的诗。大家就等着,这个最美丽的女孩,果然开口是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盛唐的七言绝句很有特色,真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那种感发的力量,带着景物的形象传达出来。这是七言绝句在盛唐一个特殊的成就。而李白跟王昌龄是里面最有名的两个人。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不到10首,但是确实有出色的作品。“黄河远上白云间”就是其中一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很好。他有这么好的诗才,而且结交了这么多有名的诗人。当他们听到王昌龄被贬官,不只李太白写诗表示了同情,别的作者也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么有天才的一个人居然被贬,下场还很惨。王昌龄被贬到湖南,天宝之乱时,他想要回到故乡。走在半路上,在安徽附近被一个政府的官员杀死了。有人认为他的七言绝句比李太白还好,称他为“诗中的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花落尽子规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闻道龙标过五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听说他被贬到龙标,龙标在哪里?在五溪之外那么遥远的地方。湖南的武陵有五条溪水,雄溪、满溪、无溪、酉溪、辰溪,极言其遥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寄愁心与明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为你而哀愁、怅惘,我怎么样表达我对你的关心?我把因为你被贬官而产生的愁恨之心,都随着天上的明月——李太白最喜欢说月亮,那么光明那么皎洁,它的光辉照得那么遥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随风直到夜郎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身体不能去,但是我的感情我的心可以随着风一直到夜郎西,到你所在的地方去。“夜郎”大约在现在的贵州桐梓附近。我们说七言绝句那么短,要传达出感发,所以要有感情跟景物的结合。“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的落,子规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上的明月,大自然的风,他是用各种形象,集中起来表现一种感发的力量。而李太白所有的这些景象image,更自然。</span></p> <p class="ql-block">P286</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xima.tv/1_JFYjDn?_sonic=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赏析大家:沈祖棻</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