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到元青花瓷,众人皆知鬼谷子下山图罐、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等稀世珍品,若问起元青花博物馆,可能没人会想到,在江西的县级市高安市,竞有一个馆藏数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元青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以透明釉,经1300度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花纹湛蓝、青翠欲滴,幽倩美观、明净素雅,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p><p class="ql-block"> 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据考证产地在河南巩县。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主要产地是景德镇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主流,并在宣德时发展到顶峰。但真正的巅峰是在清朝的,确切是清朝康熙年间,因为期间出现了名为翠毛蓝的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 高安市地处江西西北部,离省会南昌40公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高祖时期就已建县。高安元青花瓷的出土,缘于一次偶然的建筑施工。1980年 11月 29日,位于高安城南的江西第二电机厂厂房扩建,工人在挖掘大礼堂地基时,突然发现一个藏有大量瓷器的土窑。接到报告后的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满心狂喜地收获满满6个箩筐的文物245件,其中瓷器 239件,除少量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器物外,大多数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更令世人惊艳的是,其中有19件元代青花瓷、4件釉里红瓷,犹如穷人一夜暴富。后经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鉴定,高安这次出土的瓷器中,42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他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元曲悦鸣,青花更盛。元代青花瓷产生于蒙古人统治时期,其制作、颜色、装饰、构图与图案,均有区别于前期瓷器的显著特征。如元青花大部分器形硕大、胎体厚重,一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而显大气豪迈的气概,这与蒙古人粗犷豪爽的性格有关。再如元青花构图有疏朗和饱满两种类型,其中疏朗型大多都单独纹饰、画面开阔,有种清新豪放之意;饱满型则青花纹饰覆盖全器,有的纹饰甚有八层之多,但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日益上涨的经济价值、流传甚少的现状,成为古陶瓷界万人瞩目的巨星。</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统计,元代青花中高档瓷目前全世界收藏不足300件,居世界第一大收藏地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博物馆收藏39件;第二大收藏地是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现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33件;世界第三大收藏地则是中国高安市博物馆收藏20件(从社会上征集到1件)。</p> <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偶然到高安,当地朋友宋先生告诉我,高安人文山水不错,但有一个地方更值得一看,就是高安市元青花博物馆。博物馆为2012年建成的,市博物馆和市元青花博物馆合二为一,占地及建筑面积不大,但建筑风格独特,充满着青花陶瓷元素,外墙采用青花瓷盘菊纹装饰,突兀的序厅外观采用荷叶罐造型,配青花瓷龙纹的装饰。当年高安元代青花瓷出土后,由于安全因素和展出条件不足,被秘密封存于老博物馆地下库房,据传采用一米高钢筋混泥土固定,除少数几件借调外地及出国展览外,从未向世人露出真容。2010年国家出资5000多万元,专门建设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以珍藏这批窖藏。 2015年 7月,高安市元青花博物馆开馆,被再次尘封地下35年的国宝终于面示于众。</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一楼展厅,你终于可以仔细端详这19件国宝:高足杯9件、云龙纹带盖梅瓶 4件、缠枝牡丹梅瓶 2件、云龙纹盖罐 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 2件、蕉叶纹花觚 1件。其中6件青花梅瓶的盖与器底上分别墨书礼、乐、书、数、射、御字样,足以说明窑藏主人熟悉《周礼》、“六艺”。更有意思的是9件高足杯中,有一件缠枝菊纹高足杯内写有诗文“人生百年常在醉,不过三万六千场”。 今年3月在琼海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里,我也看到一只外形相似的元青花高足杯,在杯外壁写有“人生长在醉,三万六千场”,同样是草书,而且书写随性、流畅自然,看来元人豪气冲天,也感叹人生苦短。</p> <p class="ql-block"> 谁是窑藏的主人?为何将宝物深埋于地?博物馆的展板介绍说,从史料、窖藏物组合综合分析,似应与元朝廷驻瑞州路总管府机构有关。大约从元至治元年(1321)至至正十二年(1352),因各级政府祭祀所需,于景德镇烧制青花瓷器,用以代替日益稀缺的青铜礼器。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陈友谅部将攻陷瑞州路,在城池将失之际,来自蒙古的官员们将这些重器埋在城南的城墙旁。但也有人猜测可能与高安人、元朝驸马都尉伍兴辅有关,其从事商业运输获利甚多,其子伍良臣于元晚期为官,崇尚《周礼》《礼记》等儒学经典。父子两人政治上有权势,能自由出入皇室,有条件接触和使用皇宫器物。伍兴辅父子在元朝灭亡前将瓷器运回高安,于战事频繁中将其窖藏起来,一觉就是六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上述两种说法,从窑藏瓷器的产地、品种、用途而言,我更愿相信是某个家族的藏品。但无论窑藏主人是谁,藏于何时,高安都足以这批国之瑰宝而睥睨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