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生涯(13)拟“三风”

望江雪

<p class="ql-block">军校生涯之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拟 “三 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外人看来,军校生活或许是枯燥乏味的,缺少浪漫情调。实际上,军校虽不乏阳刚之气,校园文化活动却是丰富多彩,注重文化薰陶、环境育人,春风化雨般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于1982年分配到学院不久,便参加了院里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宣传队由宣传处曾庆亚干事牵头,刘仲业教员任艺术指导,组织宣传队排练、演出。一到晚上,俱乐部里便歌声飘扬,鼓乐奏鸣,充满了欢声笑语。演员是业余的,以学员临时组团演出居多,“兵演兵”,主要反映学员的学习训练生活与战友情谊,真实感人,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并颁布获奖证书;乐队人员却是固定的,有拉小提琴的姜涛,弹电吉它的冯南宁,拉大提琴的李士平,吹长号的段兆平等,我有时拉二胡,有时弹手风琴、电子琴。乐队中还有吹横笛的学员曾春祥、闫玉增等(后均留校),约二十余人。1986年谭国玉院长上任后,经常举办舞会,我们乐队负责伴奏舞曲,与会者进入俱乐部大厅后,便见乐队在校音准,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声此起彼伏,围绕架子鼓摆成一大片,造成先声夺人之势,渲染了舞会的氛围。那阵仗,是靠播放舞曲磁带无法比拟的。现在忆起这些往事,仍感慨青春岁月的欢乐与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军地高校兴起校风热,我院概莫例外。1995年秋,何承阳政委提出,我们也要推出自己的院风、教风、学风,以丰富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官兵的昂扬斗志。他指定由教务部研拟“三风”草案,张必田副教务长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充当趟路子的尖兵。</p><p class="ql-block"> 我感到突然,对什么是院风、教风、学风,没有一点概念,不知如何下手。那时尚无网络与手机,只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期激活灵感。憋了几天,仍无头绪,十分焦躁,那种彷徨心态真是折磨人。几天过去了,张副教务长见无动静,也急了,某日夜晚,派于学海参谋来我家催问,更让我寝食难安。</p><p class="ql-block"> 这么一急, 反倒急中生智,理顺了院风与教风、学风的逻辑关系:其一,无论什么风气,都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外在表现,行为习惯源于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源于工作阅历,我们的院风,应当源于工程兵的战斗历史;其二,院风是个大概念,应当包涵教风与学风,三者的内涵、表述应当是神意相通的。</p><p class="ql-block"> 我推论,我们是工程兵的指挥院校,院风应当宏扬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扛炸药包,为大部队趟雷炸碉堡的开路先锋精神,以及常年在深山打坑道的吃苦耐劳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升华为价值观层面的追求。 据此,我草拟出了“严格、勤奋、求实、创新”的院风,“严于律已,严谨治学,严以施教”的三严教风,“勤奋进取,勤学苦练,勤劳勇敢”的三勤学风,并附上扼要说明,呈张必田副教务长审改。</p><p class="ql-block"> 张副教务长看了“三风”初稿,肯定了推理思路,尤其对教风、学风较认可,觉得教风突出了一个“严”字,学风突出了一个“勤”字,是对院风前两点的放大与补充,还多角度地进行描述,有新意。但觉得院风流于一般,缺少特色。他提出,可否把“高效”的意思加进去,工程兵遂行作战与施工任务,作风是迅猛、高效的。我建议,可用“高效”换掉“求实”,据此形成了报院党委的送审稿。</p> <p class="ql-block">  院党委审议时,政治部骆良佐主任反对在院风中使用“高效”一词,认为建筑公司、施工队可以倡导高效,我们军校还是应当倡导“求实、创新”,这是党的思想路线。骆主任当过总参工程兵部宣传处长,大笔杆子,他一明确反对,其他同志也就不吭声了。何承阳政委则提出,把“严格”改为“从严”,更能贴近“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组织训练”的意涵,大家表示赞同。还有人提出,“三勤”学风的勤奋进取、勤学苦练都挺好,但“勤劳勇敢“一词不太贴切,可考虑修改一下,但大家都想不出更加合适的用语,最后也勉强通过了。据此,我们有了自已的院风、教风与学风。</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何政委找了几个“秀才”,有赵勇、杨建民等,在院内转了一圈,现地确定悬挂“三风”的位置,并研究在主干道布置文化长廊的方案。最后确定,在大礼堂大厅上方悬挂“院风”,在教学西楼上方悬挂“三严”教风,在教学北楼的门厅上方镌刻“三勤”学风,还在两条南北主干道上竖起名师名家介绍橱窗,一批学科带头人、受到表彰的全军优秀教员、享受政府特珠津贴者的照片和事迹被陈列出来,激发了广大教员的荣誉感。从此,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逐渐显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本世纪后,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内容:在东操场树起了“开路先锋”大型雕塑,在大礼堂门厅布置了工程兵历史铜版画,又在大礼堂二楼布置了工程兵历史陈列馆,还推出了院训“厚德精武,永当先锋”,核心理念“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工程兵的“白龙马精神”、“铺路石精神”等,并张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对工程兵的题词,悬挂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总要求,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境界。</p><p class="ql-block">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宣扬“老过硬”薛克忠政委的艰苦奋斗精神,发展于九十年代何承阳政委主导推出的院风、教风与学风,升华于厉新光、石忠武两任院长推出的系列文化品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员的心灵,把整个校园打造成了铸造工程兵指挥人才的大熔炉。</p><p class="ql-block"> 学院虽成历史,所倡导的院风、教风、学风、院训与核心理念,都是价值观层面的高尚追求,这些追求己深深楔入历届学员的脑海中,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工程兵部队官兵,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途上奋发拼博,争创新功!</p><p class="ql-block"> (全文约2000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9日于徐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