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位于成都市南一环武侯祠大街,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占地15万平方米。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祭寺庙,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建筑历史</p><p class="ql-block">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后,始修建陵寝。南齐高帝萧道成(479至482年在位)诏令刺史傅琰修立先祖祠,位置在惠陵东,应是今汉昭列庙的前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于西晋末年又在刘备庙西侧修建了武侯祠。</p><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献王,他来到成都后发现武侯祠外香火鼎盛,而对面的刘备汉昭烈庙却是凄惨冷清,作为皇帝后裔绝对不能看到帝王刘备受到这种待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他下令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清初重建为君臣合庙。虽然合并改名为汉昭烈庙,但世人对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十分崇敬,所以还是习惯把这里叫做武侯祠。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师”,就道出了其中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移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像高1.7米至3米不等,均出自清代民间艺人之手,蜀汉君臣分列上下,济济一堂,构成全国最多的三国人物塑像群。</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1日,在雨中游览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大门前是一座呈灰黑色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庙</p><p class="ql-block">又名昭烈庙,汉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是硬山式屋顶,以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两间。大门(正门)中开,朱红大匾上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大门两侧有榕树相映,大门前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狮</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在中轴栈道两侧耸立着六通石碑,右侧为唐碑,左侧为明碑,两侧红色院墙前还各有一碑廊。</p> <p class="ql-block">唐碑(三绝碑)</p><p class="ql-block">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为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p><p class="ql-block">当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僚属到武侯祠祭拜,为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铭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武元衡让节度府掌书记裴度(后于唐宪宗时官升宰相,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撰碑文,由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唐代蜀中名匠鲁健镌刻,因其文章瑰丽,书法遒劲,刻艺精湛,且都岀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p><p class="ql-block">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重点的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p> <p class="ql-block">唐朝碑廊</p> <p class="ql-block">明碑</p><p class="ql-block">在西侧碑廊内,全名为《诸葛武侯祠堂碑记》,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刻立,四川巡抚张时彻撰文,成都府同知高登立碑。碑文主要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碑身下一付赑屃碑座。</p> <p class="ql-block">明朝碑廊</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数十米,是二门(刘备殿的前门),门悬“明良千古”四字,为四川提督吴英所撰写,其含义“明君良臣,千古垂范”。两旁悬挂着“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对联,内涵丰富,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庙(刘备殿)</p><p class="ql-block">穿过二门,是一进的四合院落,院的北面是奉祀刘备的大殿,东西两侧厢房供奉的是文臣武将,两侧游廊墙体镶嵌的是传为岳飞所书的前、后出师表刻石。</p> <p class="ql-block">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砖墙,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殿中匾额“业绍高光”为清人完颜崇实撰书。业:汉史的统一大业,绍:继承,高:汉高祖刘邦,光:东汉始皇光武帝。意为蜀汉皇帝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的帝业,可与他们相提并论,蜀汉是汉朝的延续和一个新的阶段,这里强调了刘备为汉室后裔,蜀汉为三国正统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刘备(公元161一223年)</p><p class="ql-block">字玄德,涿郡涿县(河北涿州)人,汉末起兵,逐鹿中原,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蜀汉”。伐吴兵败,病逝于白帝城(重庆奉节),谥昭烈皇帝,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有整个庙宇中尊像体量最大的刘备坐像,是帝王装扮。全身贴金,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溢号“汉昭烈皇帝”,左右侍者分别拿着传国玉玺和尚方宝剑,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p> <p class="ql-block">刘谌</p><p class="ql-block">刘备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在蜀汉的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殉国,得到后人赞颂。塑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p> <p class="ql-block">刘备像右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p><p class="ql-block">现悬挂晋陈壽撰写的《先祖传》。</p> <p class="ql-block">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p> <p class="ql-block">关羽塑像</p><p class="ql-block">字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随刘备起兵,战功显赫,威震华夏,后为孙武所杀,谥北缪侯,明代始封为“关帝”,塑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p><p class="ql-block">关羽塑像是帝王形象,然而与刘备是君臣关系,为显示不同,便将关羽帝王像塑为手捧朝笏了。</p> <p class="ql-block">关羽之子关平、关兴塑像</p> <p class="ql-block">张飞塑像</p><p class="ql-block">字益德,涿郡(河北涿州)人,随刘备起兵,多有战功,为当时名将,刘备伐吳前夕,被部将所害,谥桓侯。塑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p> <p class="ql-block">张飞之子张苞塑像</p> <p class="ql-block">张飞之孙张遵塑像</p> <p class="ql-block">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14尊。东侧文臣廊房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人物像之装扮、衣着,则是明清戏曲人物形象。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p> <p class="ql-block">文臣廊房</p><p class="ql-block">匾额“文善辅国”,廊房内塑有:庞统、简雍、吕凯、傳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程畿、马良等文官14尊。他们或有才有识,或为官清正。其中蒋琬、董允、费祎与诸葛亮合称为“蜀汉四英”。</p> <p class="ql-block">武将廊房</p><p class="ql-block">匾额为“武能知兵”,廊房内塑有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等武将14尊。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供后世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赵云</p><p class="ql-block">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是一个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武将,曾先后被封为牙门将军、镇军将军、中护军等武将官职,可在“武将廊”中居首位的赵云却身穿着文官服装。</p><p class="ql-block">原因是:赵云的塑像是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而在清代文官的地位要远高于武官,所以清代工匠们在建造赵云雕像时,将他按照大家心目中地位更高的文官形象来塑造,以此抬高赵云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东西游廊墙壁分别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石刻。</p> <p class="ql-block">游廊</p> <p class="ql-block">《前出师表》木刻</p> <p class="ql-block">《后出师表》木刻</p> <p class="ql-block">刘备殿后门两侧对联是“伯仲之间见伊呂,指挥若定失萧曹”,语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p><p class="ql-block">走出刘备殿后门要下多级阶梯,这是体现古时候君尊臣卑意识的反应,刘备庙在前,诸葛亮庙在后,作为一座君臣合庙,丞相名盖过了帝王,成为人们口中的称呼,但是从建筑上讲,则是严守等级,刘备殿是武侯祠地势最高的殿堂,昭示了帝王天下一人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穿过刘备殿后门便是诸葛亮殿,诸葛亮殿是极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六组建筑围合组成四合院,总面积1588平方米。其规模小且地基低于刘备殿,意在体现古代君臣之分。</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过厅</p><p class="ql-block">是一座4柱2架建筑,开阔疏朗,两侧设美人靠。</p><p class="ql-block">两边悬架上掛满众多名人的牌匾、对联,过厅檐悬“武侯祠”三个大字(郭沫若书),两侧对联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孔明殿)</p><p class="ql-block">殿宇宽敞开朗,面阔五间,进深2架,平面呈长方形,梁价式木结构,面积仅为刘备殿的一半。殿前石砌台阶,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刻动物,殿前檐柱8根,上有浇雕花撑弓。金柱之间均置蛛网花格门,以别内;地势略高,使殿堂增加肃穆感。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顶,飞檐翘角,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自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功心”和“审势”。</p> <p class="ql-block">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经炭12测定,有13500年左右的历史,乌木又称阴沉木,似木非木,似石非石,是埋藏于古河床泥沙之下,经上万年碳化过程形成的不腐不朽物。诸葛亮殿使用乌木梁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受刘备三顾,献身辅佐,联吳抗曹,治国安民,南征北战,为贤相典范。公元234年病逝于伐魏前线,葬陕西勉县定军山,谥忠武侯。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p><p class="ql-block">殿内上方悬挂“靜远堂”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龛台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身穿金袍(旧称鹤氅),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塑像目光烔炯,神态儒雅,凝目思索,一副以天下为己任,谋定后动的神采,表现出一代儒相的风仪。</p> <p class="ql-block">诸葛瞻(公元227一263年)</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之子,官至行都护、卫将军。263年魏将邓艾攻蜀,他率军御敌战死。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p> <p class="ql-block">诸葛尚</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子孙,263年邓艾率领魏军攻蜀,他随父抗敌战死,时年不足20岁。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门两侧,镌刻《青龙》、《白虎》雕像,时代:宋(公元960至1279年)</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门东西两侧悬挂两幅壁画和八幅石刻画,描绘当年的主要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还存有多处碑刻</p> <p class="ql-block">大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p><p class="ql-block">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原状迁建到武侯祠内。</p> <p class="ql-block">刘备在古代帝王中,以“仁惠爱民”著称,《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关、张结义为患难与共的异姓兄弟。</p> <p class="ql-block">殿内刘关张塑像造型根据巜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较年轻,生气勃勃,身穿布衣,很符合桃园结义后创业之初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桃园结义</p><p class="ql-block">在三义庙的后面是“桃园”,取至“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安放着写意手法雕刻的刘关张三人的白、红、黑色石雕塑像。雕塑合着斜坡上的桃树,重现了桃园三结义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刘备</p><p class="ql-block">巨石取材自四川宝兴的汉白玉</p> <p class="ql-block">关羽</p><p class="ql-block">巨石取自四川雅安的红色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张飞</p><p class="ql-block">巨石取自大凉山的墨玉石</p> <p class="ql-block">岀三义殿沿小径西行,过小桥是二层的琴亭。</p> <p class="ql-block">往前数米,右侧红墙上又开一月门,上面镌刻“中有汉家云”五字,是一条红墙夹道,夹道尽处,便是惠陵,因天气下雨没有至惠陵游览。</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内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锦里</p><p class="ql-block">和武侯祠一墙之隔的锦里,当年是诸葛亮为织蜀锦而建的一条巷子,如今已变成了成都的一条商业化古街。</p> <p class="ql-block">锦里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只为记录,备存自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