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人人都想获得幸福,但又不知幸福是何物;我们时常感到快乐,但又觉得幸福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2.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排名不尽如人意?拖了中国后腿的是什么呢?①第一,社会公益水平得分偏低。研究发现,人在开心的时候容易做慈善,容易有公德心,因此,公益慈善参与度是幸福感的一个很重要的相关变量。中国人提倡做好事不留名,这在某种意义上伤害了中国社会的公益之心,看上去大家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但其实很多人都在助人为乐,只是他们不说。另外,中国社会的公益捐赠严重不足,中国的富豪捐赠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偏低。②第二,社会信任度偏低。在过去的200年中,中文的负面表达是全世界最明显的。中文的表达呈现消极倾向:如果你讲负面的话,大家就会觉得有道理,很“酷”;如果你讲正面的话,别人反而会认为你很虚伪,说你在“装”。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心态问题。中国人的负面表达比较频繁。社会信任度偏低容易产生一种社会心理障碍,即敌意归因。敌意归因在许多成年人身上也有所体现,他们表现得像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比较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阴谋论,如“总有人想害我”。阴谋论带来的第一个伤害是使人们不去关注真相,而停留在自我满意、自我陶醉上。如果不关注真相和现实,我们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们看不清问题的根源,找不到正确的对策,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阴谋论带来的第二个伤害是容易让我们生活在恐惧、愤怒、焦躁的负面情绪中。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影响我们的幸福感。③第三,主观幸福感偏低。我认为,导致人们幸福感偏低的还有一些社会心态因素。第一,“急”。第二,“飘”。第三,“比”。第四,“戾”。第五,“靠”。</p><p class="ql-block">3.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质的、生理的基础。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抑郁症有时候反而是由于得到过度的生理满足而产生的不愉快倾向,而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幸福也不一定是独善其身。对幸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至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社会联系与支持能让人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幸福感。</p><p class="ql-block">4.“有意义的快乐”离不开目标与创造,当我们为生活设定积极的目标,勤于创造而非消耗时,我们就能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幸福。</p><p class="ql-block">5.我经常提到“五施”——言施、身施、眼施、颜施和心施,就是说,做五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就可以让人获得幸福的感受。①积极的表达和交流可以让人产生心花怒放的感受。②触摸自己的身体也会使人产生幸福感。跑步15分钟到30分钟,大脑就会分泌各种积极的化学物质,它们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兴奋,所以运动会使人上瘾。③幸福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关注、发现生活中的美,去表达、传递我们的爱。④当一个人的三块面部肌肉同时活动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特别有感染力的微笑:一是嘴角肌上扬,二是颧骨肌上提,三是眼角肌收缩。幸福的人一定是经常面露这种微笑的人。⑤中国有一个汉字叫“悟”,很多智慧来自“觉悟”。觉悟,就是要用心去感受。</p><p class="ql-block">6.我们同时又是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一代: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价值观念的纷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匆忙、电子娱乐的诱惑、网络和社交媒体中的疏离等,这些因素使得心理问题远超其他任何身体疾病,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生存风险。我们享受着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繁华,可我们的内心又同时经历着超越年龄的沧桑。</p><p class="ql-block">7.比较的方向不同,人的情绪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真正影响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的预期和比较。</p><p class="ql-block">8.直到今天,人类大脑依然沿用过往的模式,通过跟其他人比较来向自己发出“受欢迎”或“被排斥”的信号。</p><p class="ql-block">9.社会比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这样的比较往往不准确。第二,我们在比较时有很多非理性的习惯。第三,比较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10.既然社会比较难以避免,你可以试试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改变。第一,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第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第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的大鱼。</p><p class="ql-block">11.为什么收入的增加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主要原因有如下四点。第一,人的适应能力让我们通常高估自己从某一事物中持续获得快乐的可能性。第二,比较的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评判幸福感时更多地依据自己的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的高低。第三,边际递减效应。第四,过度强烈的挣钱动机有损人的积极情绪。你是真的“喜欢”金钱,还是“渴望”金钱带给你的某种满足与成就感?</p><p class="ql-block">12.正如生活中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一样,能让我们真正喜欢的,也许恰恰是那些朴素无华而又真实长久的事物,比如亲情、友谊、工作、学习、运动、艺术、希望等。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被自己所“渴望”的事物欺骗。</p><p class="ql-block">13.当我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时,我们反而容易把不直接创造经济收益的行为看作“浪费时间”,从而变得更加急躁,很难体会到独处或跟亲友相聚的幸福感。花钱买时间,就要避免在一些重复琐碎的事情上亲力亲为。</p><p class="ql-block">14.享受体验能拓展我们的时间。因为生命有限,充分享受每一个瞬间,把每一分钟都活得幸福和愉悦,我们的生命就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p><p class="ql-block">15.花钱建立友好的社会关系:如果我们在心情不好时能跟亲人或朋友交流,哪怕只是一两句关心的话也会让我们觉得好受一些。这样的关心就是一种社会支持。</p><p class="ql-block">16.亲密的社会关系之间的伤害靠金钱很难弥补,反而要用更多的社会行为、更亲密的举动来弥补。因此,密切关注他人的幸福,把闲钱花在别人身上(邀请朋友聚餐,在纪念日给亲友准备礼物,做慈善,等等)比把闲钱花在自己身上更能带来幸福感。</p><p class="ql-block">17.从生理指标监测上看,一个幸福的人的杏仁核绝对没有过分活动。</p><p class="ql-block">18.我们的每一次体验和感受都是在“训练”大脑,让它下一次在面对某种外在刺激时,能准确判断是否值得释放与快乐有关的神经递质。这种大脑神经通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幼儿时期,所以我们小时候经历的开心事对于幸福感的建立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19.乐观主义是追寻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法宝。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个人用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生活,并清醒理智地面对真实的人生,从而获得解脱,实现超越。</p><p class="ql-block">20.乐观和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满意度、未来发展等都有相关性,且大都是积极正面的相关性。首先,乐观能让免疫系统更强健。其次,乐观能使人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再次,乐观的人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最后,乐观的人离“好事”更近。乐观者更多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来调整情绪、解决问题,在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的社会支持的综合影响下,乐观者比悲观者更容易远离坏事的侵袭。</p><p class="ql-block">21.要获得成功和幸福,仅仅依靠“仰望星空,乐观微笑”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懈地向目标奋进,做一个行动的乐观主义者。</p><p class="ql-block">22.人类的问题是爱想事。爱想事本来是好事,但也有副作用——过度思考。有时候,不是这件事情让我们担忧,是我们为这件事情产生的想法让我们担忧。与此类似的还有,我们有时对某人说“你让我不开心”,其实不是因为这个人让我们不开心,而是因为我们觉得他做的一些事情对我们有别的意义或给我们造成了伤害,让我们不开心。</p><p class="ql-block">23.面对一些突发的坏事件,很重要的一点是改变我们的想法: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有没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好的结果?我们改变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想法,从不同角度考虑各种可能性,也许就能改变心境。也可以发掘让你产生“福流”的体验,这种体验多了,你的大脑就没有时间去过度思考了。还有一个建议就是,给自己三分钟的反应时间,让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而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冲动行事。</p><p class="ql-block">24.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不只是一种感觉,它还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行动。其次,没有情绪,就没有决断力和行动力。再次,情绪记忆最刻骨铭心。最后,对复杂情绪的品味是我们感受幸福的核心。</p><p class="ql-block">25.情绪智力包括哪些能力呢?第一,自我认知能力,也就是能够自行察觉、认识到自身的情绪活动。第二,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能够自我约束,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活动。第三,自我激励能力,也就是知道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对生活永远充满积极主动的精神。第四,认知他人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理心,能够感受、理解他人的情绪、意愿和行动的倾向。第五,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6.既然情绪智力对我们的成功和幸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有什么训练方法能够提升它呢?第一,觉知(Cognition)——控制情绪,释放压力。第二,互惠(Reciprocit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同理心(Empathy)——理解别人的感觉与情绪。第四,接纳(Acceptance)——看清它,才能打败它。第五,管理(Management)——控制情绪活动,积极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27.亚伯拉罕·林肯说:“为自己的局限因素辩解,那就真的受其局限。”</p><p class="ql-block">28.如果一个盲人都能对自己的局限发出挑战,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行动,望着自己的伤口长吁短叹?</p><p class="ql-block">29.我对培养心理韧性的一些建议。第一,分离。通过严密的逻辑归纳,在认识上把那些矛盾的思想和感觉分离开来,以避免内心的冲突。第二,补偿。强调自己具备的某些有价值的特质,以弥补客观或主观存在的一些缺陷。第三,升华。将个体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能够被社会接纳和赞许的目标。第四,幽默。善用幽默的语言来缓和气氛、化解焦虑,如调侃、自嘲等。第五,利他的公益行为。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p><p class="ql-block">30.。比选择错误更糟糕的是稍微受到一点儿打击就一蹶不振,在抱怨、瞎混中蹉跎青春。</p><p class="ql-block">31.我觉得在看不清方向时,不妨以终为始,想象自己临终前的样子。拿出纸笔,花几分钟想象自己已经走到人生终点,缠绵病榻。回首往事,请完成下面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这一生,我花费了太多时间去担心……</p><p class="ql-block">◎ 这一生,我花费了太少时间去做……</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将会……</p><p class="ql-block">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屏蔽噪声,克服做决定的艰难。通过审视当下的选择,看看哪些是迫于周围人的眼光等外界压力而做出的,哪些是自己内心真正在意、珍视的,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定,如此才能无悔,不愧于你的选择。</p><p class="ql-block">32.聆听心灵的呼唤就是发现人生的意义。首先,发现热情,找到让自己激动和兴奋的事。其次,创造价值,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最后,找到归属,回馈社会以幸福。</p><p class="ql-block">33.工作并不总是称心如意的,但它绝不是“快乐”的反义词。在我看来,劳动让人快乐,安全感源自我们自身,而非职场环境。正如心灵导师和作家迈克尔·卡罗尔(Michael Carroll)所言:“也许在工作中滋生的问题并不是干扰或侵犯,而是一种让你得到真正智慧的邀请。”</p><p class="ql-block">34.其实,外人看来再光鲜的工作,都有不为人知的苦涩,让自己保持弹性,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让工作成就你,而非主宰你,这才是我们应该在职场上追求的东西。</p><p class="ql-block">35.希望感强的人通常表现得更积极乐观,但希望感与乐观还是有些不同的。乐观代表一种相信一切都会很好的一般希望,虽然对未来结果有积极心态,但不涉及个人对结果的控制作用,以及强烈的主动性。而希望感意味着不光要有意志去实现目标,更要有一些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p><p class="ql-block">36.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希望感呢?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动机与人格》中写道:“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声、声望及无根据的奉承之上。”</p><p class="ql-block">37.心理学家认为,自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认知。第二,情感第三,行为。</p><p class="ql-block">38.如何培养自信呢?首先,发挥优势。其次,破除习得性无助。再次,选择宽容、理解、支持的环境。最后,换一个领域,换一个方向。</p><p class="ql-block">39.几乎从任何维度看,专念都能带来更积极的结果,说专念是万能武器并无不妥。</p><p class="ql-block">40.无论我们正在做什么——吃三明治、做采访、拆拼某种装置、写报告——我们都只有两种状态:专念或心不在焉。如果你保持专念,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任何领域的卓越者——《财富》500强CEO(首席执行官)、技艺精湛的艺术家、顶级运动员、最好的教师和技工都是深谙专念之道的人,因为它是抵达卓越的唯一途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1.卡巴金的专念修行有两种常见的方法:观修和止修。其目的在于训练我们接受当下的状态,让自己清晰地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42.在我看来,生活由无数的瞬间组成,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每个瞬间的意义,并使每个瞬间都有意义,那么生活也就有了意义。工作也是如此,在做事时保持专念,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让手头的事变得有意义,这样更容易做出成绩,并体验到幸福。</p><p class="ql-block">43.福流是一种流动着的幸福感受,如果说保持专念能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在工作中感受到意义和幸福,那么善用闲暇则能让这种愉悦的感受流动起来,使之持久地存在。对此我有几点建议。首先,培养至少一个兴趣爱好。其次,给心灵打造一处静谧之地。再次,亲近自然。最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p><p class="ql-block">44.如今,意识到“虚假疲惫现象”的很多公司会在办公区设置健身房、咖啡间或“疗愈室”,员工在累了的时候可以到里面运动一下,或者享用水果、饮料和零食,和同事们闲聊几句。这些投资看似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其实物超所值。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在职场中打造一个宽松、积极、安宁的环境非常重要,在员工能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能让大家迅速“恢复元气”,提升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45.葛巴博士推荐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在工作时将呼吸放慢到每分钟4~6次,以平衡身体的压力反应系统。这样做会引发平静加深的感觉,并且能提高注意力、清晰度和心智集中的程度。</p><p class="ql-block">也有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最快速的放松方式是看一张让人信任的面孔,他正带着温柔和爱意看你,比如跟你交情不错的同事、被你视作导师的上司。</p><p class="ql-block">效果稍微差一点儿的方式是听到、看到、感觉到、闻到或者尝到一些可以立刻让你感到平静、舒适的东西,或做一些有类似效果的动作。</p><p class="ql-block">46.如果你需要直面问题,检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那你不妨试试静心导师莎朗·莎兹伯格推荐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找出纸笔,列出你的压力源。它们也许是预算削减、订单太多、接到投诉电话、被老板责骂……不要担心清单列得太长。</p><p class="ql-block">接着,在另一张清单上,列出所有可以让你恢复平衡、振奋精神及安心地小憩片刻的事物。它们也许是听音乐、跑步、跟朋友聊天、看肥皂剧……任何能让你觉得快乐、放松的事物均可。请对自己诚实,哪怕你列出的内容会被人笑话也不要责怪自己。</p> <p class="ql-block">46.然后开始列第三张清单,在上面写下每项对策对你的压力源可能产生的效应。看看这张清单,想想你需要花费多大力气来应付它们,目前你是否应付得不错,或者你还需要做出多少改变才能处理好眼前的状况。</p><p class="ql-block">47.不论你想做什么,坚持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发力,才有可能让局面得到改观,哪怕事后证明之前的选择是错的,那也比什么都不做,只是担心“选错”好得多。</p><p class="ql-block">48.你需要花很多时间练习,才能让自己的心大得像苍穹,而不是像海绵,但这样做非常值得。</p><p class="ql-block">49.兰格教授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永远不会老。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人们在发现自己年龄大了以后真的衰老起来。</p><p class="ql-block">50.虽然变老会让机体功能减退,但一些心理机能却能让机体组织重新生长。</p><p class="ql-block">51.对于一个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提高其对生活的掌控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他的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p><p class="ql-block">52.人们常说,被沉默对待是一种“情绪的虐待”。反过来,人际关系的和谐则是我们快乐、幸福的重要源泉。</p><p class="ql-block">53.瓦尔丁格教授表示,关于“关系”,有三个重点。1. 孤单有害,社交活跃有益健康。2. 朋友不在于数量多寡,而在于关系深浅。3. 良好的关系不只保护身体,还保护大脑。</p><p class="ql-block">54.社会认同理论,其中包括如下几个重要观点。第一,我们有分类的需求。第二,我们倾向于认同自己所归属的团体。第三,我们有将自己所在的团体与其他团体进行比较的冲动。第四,我们有自我评价的需求。</p><p class="ql-block">55.人在感到危险时会紧张,但当发现危险并不存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笑出来。在心理学中,对这种反应的解释是:笑是缓和某种紧张状态的方法,人可以通过笑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讨好地笑”和“谄媚地笑”同属此列。</p><p class="ql-block">56.调查结果显示,花钱在自己身上并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显著提升,花钱在亲人和朋友身上反而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57.分享不是把自己看不上的、不喜欢的东西转送给他人,而是将自己珍视的东西拿出来跟亲人朋友一起享受、欣赏,如此对方才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除了分享实物,坦诚地和别人分享我们隐秘的想法(甚至秘密),也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p><p class="ql-block">58.如何突破内心的屏障,用爱、善意与温暖攻克他人的心理防线,让人际关系更和谐。(1)微笑:释放真诚的信号(2)分享:你的快乐超乎想象(3)付出:别让理性压倒了天性。</p><p class="ql-block">59.要想讨人喜欢,至少有三点比较重要。首先,多去接触别人,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其次,把自己变成大家都离不开的、经常要和你打交道的人。最后,拓宽社交范围。</p><p class="ql-block">60.关上电脑,离开办公室,多在现实世界中跟人交往、互动吧,和喜欢的人面对面沟通能让我们更愉快、更放松,由此缔结的友谊或爱情也更真实、更稳定。</p><p class="ql-block">61.“简单曝光效应”:对一件事物哪怕只进行短暂、简单的曝光,也可以增加它讨人喜欢的程度。</p><p class="ql-block">62.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只要我们见得多,我们就都会对它们产生好感,我们的确更喜欢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p><p class="ql-block">63.绝大多数人喜欢的是镜子里的自己,因为镜子里的自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自己的形象。</p><p class="ql-block">64.再优秀的人如果藏得很深,躲得很远,宅得太久,不和人交往,别人也会因为陌生而对他产生距离感。中国有句俗语,“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想讨人喜欢,那你一定要经常出现在你想要与之交往的对象面前,哪怕你们难以交流,你也至少要“混个脸熟”。所有能增进彼此了解的事,都值得尝试。</p><p class="ql-block">65.人际关系方面的匹配假设。这种相似性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人口学意义上的相似性。其次,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相似性。最后,态度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66.亚里士多德曾说:“美貌比任何推荐信都管用。”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Elaine Hateldd)发现,不论男女,长得漂亮都更讨人喜欢,让周围的人更愿意与之交往。</p><p class="ql-block">67.普通人可以通过对这五个因素的实践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或者增加自己讨人喜欢的程度。第一个因素:临近性。第二个因素:熟悉程度。第三个因素:相似性。第四个因素:外貌。第五个因素:互惠性。</p><p class="ql-block">68.要让别人喜欢自己,我有两个建议。首先,学会赞美。其次,让别人感到快乐。</p><p class="ql-block">69.“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说:“沟通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聆听那些未说出口的话。”</p><p class="ql-block">70.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发现,非言语沟通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演示。第二种:适应性行为。第三种:姿势和手势。第四种:面部表情。第五种:控制型动作。</p><p class="ql-block">71.要想提升非言语沟通的效果,我推荐你尝试一下以下四个方法。</p><p class="ql-block">第一,在夸奖别人的时候,不妨拍拍他们的肩膀和后背。第二,在合作前轻轻接触对方。第三,增加握手的时长。第四,特别亲近的人之间互相按摩。</p><p class="ql-block">72.什么是沟通的“道”呢?信任:维护我们的社会资本。感恩:回馈比回报更重要。仁爱:从“适者生存”到“仁者生存”。宽恕:抱持“如他人之心”。</p><p class="ql-block">73.我却越来越愿意相信别人,在不违背基本常识和事实的情况下,我多半选择相信别人的动机、意图和愿望。现实让我越来越认识到,谎言、诡计和欺骗行为可能只是他人保护自身利益的本能和控制他人的策略,迟早要被识破。</p><p class="ql-block">74.信任能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善意,提高组织协作的有效性,然而人又是很不理性的。尤其在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频繁的当下,不诚信的行为屡有出现,让一些人在遇到挫折、打击后关上心门,“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真理”“不相信正义”。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虽然能让人免受更多伤害,但也在人际交往中竖起一道高墙,隔开了真诚与友善。</p><p class="ql-block">75.要想影响别人,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此才能连接更多资源,对他人施以积极、正面的影响。你可以这么做:</p><p class="ql-block">◎ 尊重事实;</p><p class="ql-block">◎ 保持行为前后一致;</p><p class="ql-block">◎ 行事可靠;</p><p class="ql-block">◎ 理性地做出选择和决定;</p><p class="ql-block">◎ 多为他人着想;</p><p class="ql-block">◎对他人敞开心扉。</p><p class="ql-block">76.感恩是对自己曾经或现在拥有的事物的一种欣赏,它建立在拥有感而非稀缺感的基础之上。</p><p class="ql-block">77.真实的感恩不是感人,而是对自己所拥有之物的一种满足,是快乐、轻松、幸福的体验,它给予我们的是心理上的放松,而不是压力。</p><p class="ql-block">78.“感恩之心”与“欣赏之心”也有所区别。“欣赏之心”代表对人类美德的认可和欣赏,但感恩更多是对人性光辉的敬畏等心理体验。</p><p class="ql-block">79.如何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呢?第一,经常记录值得感恩的事情。第二,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第三,回忆。第四,写一封感谢信,或者是打一通表达感恩的电话。第五,和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待在一起。第六,养成回馈社会的习惯。</p><p class="ql-block">80.仁爱、仁义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狼群法则”“丛林法则”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还有些企业家居然希望自己的员工都成为“狼”,他们忘记了,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是人类战胜了狼和其他野兽,发展出了文明,人性超过狼性,这是不争的科学事实!</p><p class="ql-block">81.真正的宽恕是记得。宽恕并不是姑息错误或者是弱者的被迫反应,而是一种智慧的方法,它提醒我们避免下一次痛苦和不公正的类似行为。宽恕的真正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宽恕展示的是爱心和坚强,它代表着积极、主动、善良和伟大。</p><p class="ql-block">82.印度某孤儿院的墙上刻着一段话,据说特蕾莎修女生前对其格外重视。在我看来,这段话道出了宽恕之心的本质:</p><p class="ql-block">人是不讲理的,会做自私的事。</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原谅。</p><p class="ql-block">你若显露善意,必会被人怀疑。</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坚持。</p><p class="ql-block">你若获得成功,必会遭叛树敌。</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成功。</p><p class="ql-block">你若做人正直,必会为人所骗。</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正直。</p><p class="ql-block">你用多日所创,别人一晚即毁。</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创造。</p><p class="ql-block">你寻安乐幸福,必会遭人妒忌。</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幸福。</p><p class="ql-block">今日纵然行善,明日或即被忘。</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行善。</p><p class="ql-block">你若予人以物,必有人不知足。</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请给予。</p><p class="ql-block">83.在某种程度上,很多对别人苛刻、冷漠、无情的人的内心其实也充满了痛苦、阴暗和无力。很多人不愿意帮助、照顾和爱护其他人,也许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也许是受以往痛苦的负面经历的影响。这些人都需要积极心理的滋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4.大量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理心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利他的倾向、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的建立,以及整体的幸福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有人甚至说同理心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文明特征,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p><p class="ql-block">85.我们是有选择地感受到其他人的感受的,如果这些人的民族、种族、意识形态和我们的不一样,或者和我们的有一些竞争的、冲突的、对立的关系,那么我们往往会对他们的感受比较无感。换句话说,我们更容易对那些看起来像我们的或者我们喜欢的人有比较强烈的同理心。</p><p class="ql-block">86.中国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知心朋友,找不到知心伴侣。2018年,中国的结婚率创历史新低,这确实让人担忧。很多年轻人有了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和巴克斯老师一样,喜欢宅在家里——他们称自己有“社恐”,对社会关系充满恐惧。</p><p class="ql-block">87.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与他人建立联系是人类的本能,因为每个人都很难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我们也特别善于建立社会关系。</p><p class="ql-block">88.人类总是在寻觅、探求、创造同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包括喝水、吃饭、性生活及爱情关系,这种爱甚至和性相互独立。很少有人会因为性生活不多而自杀,但有很多人因为社会关系不和谐而自杀。</p><p class="ql-block">89.高回避目标的人并不是回避所有的亲密关系,而是会选择性地回避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与分歧,通过避免关系中的负面因素来维持关系。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在亲密关系中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孤独,对于亲密关系中的负面事件更加警觉,通常从悲观的视角诠释互动和预测行为。通俗地说,他们倾向于注意关系中的问题,以回避可能的伤害。低回避目标的人通常不回避关系中的问题,并且能以坦然的态度对待、接受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90.高趋近目标的人则采用加强亲密和促进关系加深的方式来维持社会关系,他们对社会关系更加满意,能够利用积极社会经历的益处,把中性事件看待得更加积极,并且不受负面社会事件的干扰。通俗地说,他们更关注关系中积极的方面,以获得最佳的结果。低趋近目标的人没有明显的改善关系的动机,也不主动创造成功的机会。</p><p class="ql-block">91.高回避目标单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回避目标单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而在浪漫关系之中的二者并无差异。低回避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在进入高回避目标单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回避目标单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而在浪漫关系之中的二者并无差异。低回避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在进入浪漫关系后会有显著的提升,而高回避目标人群在进入浪漫关系前后并无差异。</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你属于高回避目标人群,那么你的单身生活和恋爱生活的幸福程度相差无几。但如果你属于低回避目标人群,那么单身生活对你来说真的是相当悲惨,还是赶紧找个对象“脱离苦海”吧。</p><p class="ql-block">92.“爱”可能由三种不同的欲望组成:性欲、爱情、依恋。实验证明,为了爱的性是最热烈幸福的,为了繁衍的性次之,最差的是为了欲望的性。</p><p class="ql-block">93.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说明上述研究的结果,即“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情,那就是我在了解你的真实情况后,依旧选择爱你”。</p><p class="ql-block">94.对另一半有强烈的美好幻想的人的婚姻更幸福。</p><p class="ql-block">95.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泰·田代(Ty Tashiro)在其著作《永远幸福的科学》一书中指出,长得漂亮对婚姻幸福没有太大的帮助或影响,事实上,它可能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96.配偶长相的吸引力对男性和女性的意义不太一样。对男性而言,那些与对异性的吸引力比自己高的女性结婚的男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较高;那些与对异性的吸引力比自己低的女性结婚的男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较低。极端点儿说,长得一般但娶到了漂亮妻子的男人应该对婚姻最满意,也最愿意疼爱自己的妻子。但对女性而言,丈夫的英俊程度对婚姻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97.不要太担心“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情况,这样“牛粪”会很开心,而“鲜花”其实无所谓。</p><p class="ql-block">98.从短期来看,对没钱的人和长期穷困的人来说,金钱在婚姻关系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也只是暂时的;长期而言,金钱对婚姻关系,尤其是对个人幸福来说,并没那么重要。</p><p class="ql-block">99.到底什么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婚姻关系的质量呢?现在看来,心理学家的结论与中国的很多母亲告诉女儿的那个秘密一致,那就是:“嫁一个好人。”</p><p class="ql-block">100.心理学家发现,与婚姻关系、幸福感有密切联系的特质是“亲和性”。“亲和性”得分高的人通常善解人意、热情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他们对人性往往有较为乐观的看法,并且相信人是诚实、正直、值得信赖的——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拥有积极的心态”。具备“亲和性”的人喜欢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对别人的需求和看法也比较敏感,因而通常比较讨人喜欢,容易被社会接受。</p><p class="ql-block">在夫妻关系中,那些“亲和性”强的人的表现也会令人满意,比如在性生活方面更容易让对方感到舒服和快乐,也对使对方满足和愉悦更敏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理想的爱人,这样的婚姻质量也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p><p class="ql-block">101.那些“亲和性”得分高的夫妇经常表露对对方的喜爱,同时容易有一些浪漫幻想及美化自己配偶的倾向,这些甚至比爱情本身更能够预测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否良好。</p><p class="ql-block">102.很多中国母亲的建议——“找个性格好的男人”还是正确的。性格好的男人更愿意关心、照顾自己的妻子,也更愿意做出自我牺牲,他们更敏感、更体贴,而这与年轻女孩追求的“高颜值”、成功、富有、强壮、勇敢等所谓的“男性魅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性格好的男人或许不性感,做事也不雷厉风行,但他们通常是踏实稳重、厚道实在、体贴顾家的好伴侣,尤其是他们还有一种能穿透心灵的魅力。同样,娶到“亲和性”强的妻子也是男人一辈子的福气。</p><p class="ql-block">103.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我认为在现实婚姻关系中,性格是你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尤其应该优先考虑性格中的“亲和性”,“亲和性”强的人才是适合与你结婚的人。</p><p class="ql-block">104.“神经质”是婚姻关系中最大的性格杀手。因为这样的人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常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由此可见,“亲和性”和黏人的“死缠烂打”完全不同。“和”让你舒适,“黏”让你烦恼,二者差别很大。</p><p class="ql-block">105.“沟通的艺术”是夫妻之间维持长期关系和保持幸福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106.有些人是“关系高手”。这些人在讨论他们的经历和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时,沟通风格往往是温馨、体贴、平静、带有关怀的,他们没有特别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他们尤其能够通过对话来刻意营造一种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双方满意的亲密感。另外一些人则被称作“关系祸害”。这些祸害婚姻关系的人,往往随时随地都做好了咄咄逼人地攻击或迎击对方的准备,即使在谈一些快乐的,甚至很平常的事情时,他们的血流和心跳速度也会加快。因为这些祸害关系的人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战或逃”的应激反应,即便要与另一半坐下来好好说话,他们都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排斥。</p><p class="ql-block">107.关系高手会对配偶的任何话题(包括无聊的话题)都表现出一种感兴趣、关心、支持和迎合的态度。而那些祸害关系的人总是对配偶的请求漠不关心,他们要么继续看电视、看报纸,要么敷衍了事,甚至完全没有回应,更为恶劣的还会表露批评、挑剔,甚至愤怒的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108.如何应对对方关于情感的“恳求”,会对夫妻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109.对于维持幸福的婚姻关系来说,最重要的既不是金钱、地位、美貌、权势,也不是孩子的学习、幸福、成功,更不是轻视、挑剔、敌意,而是夫妻双方的情感交流,是体贴、宽容、同情、支持,是以积极、感恩的心态来尊重、欣赏对方。那些总是轻视、挑剔伴侣,忽视伴侣的优点、价值和情感需求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婚姻埋下失败的种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0.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p><p class="ql-block">◎“亲密”是以情感为主的两性关系。它是伴侣之间的一种心灵相近、互相融合、互相归属、互相热爱的关系体验,包含对彼此的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p><p class="ql-block">◎“激情”是和哈特菲尔德所说的“激情之爱”相同的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它是伴侣在关系变得浪漫之后,强烈渴望与对方有身体上的结合的一种状态,源自外在身体的吸引力和内在性驱力的驱动。</p><p class="ql-block">◎ “承诺”是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它是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亲密关系担责。据此又可以分为对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的认知:对短期关系的认知是自己投入一份感情,决定去爱一个人;对长期关系的认知是决定为维持两人之间的感情而做出一种持续的努力。</p><p class="ql-block">111.如果谈话中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的比例低于2.9∶1,那就意味着这两个人快要离婚了。要想获得关系紧密和充满爱的婚姻,这一比例就要达到5∶1(被称为“家庭洛萨达比例”)——你对配偶的每1句批评都要配上5句积极的话。“批评与称赞的比例长期为1∶3的夫妇将面临一场绝对的灾难。”</p><p class="ql-block">112.在婚姻生活里,除了“洛萨达比例”,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第一,放慢脚步,增加与配偶倾心交流的时间。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忘记,身处美好爱情中的两个人除了要一起看向远方,还要彼此凝望。匆忙的情感沟通是让爱情褪色的元凶,夫妻和情侣只有放慢脚步,留出更多时间与对方独处、坦诚交流,才能彼此分享快乐,分担忧伤,携手成长。第二,注意用非语言信息表达、传递爱意。感觉被爱及它所引发的生物反应,多数是由非语言信息(语气、表情、适当的身体接触等)激活的,这些非语言信息能让我们感觉身边的这个人对我们感兴趣,理解并珍视我们。尤其是在人们与所爱的人沟通时,语言交流的意义取决于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内容是如何被理解的。第三,用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1)在表达意见之前,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2)克制冲动的情绪,耐心解释自己的立场。(3)发起讨论,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设法达成一致。</p><p class="ql-block">113.要想提升与伴侣沟通的质量,你就不能只关注说出来的话语,认为只要口头表达体贴、爱意就行,你还要注意你的非语言信息是否与之相符,做到“表里如一”。</p><p class="ql-block">114.在一段亲密关系里,除了要留意沟通中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下技巧向伴侣释放更多爱的信号。(1)增加肢体接触。(2)重视性生活。(3)增加彼此的相似性。(4)做一些简单但让人觉得快乐的小事情。(5)分享彼此的欲望、志向和梦想。(6)培养对婚姻坚定的责任感和信念。</p><p class="ql-block">115.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等生理需求而已,它还应该包括与孩子的接触、对孩子的爱抚和心理上的关怀,这些才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p><p class="ql-block">116.母亲给予孩子的情感满足和社会支持,是促使孩子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彻底粉碎了当时的那些错误观念。</p><p class="ql-block">117.中国人常说:“有奶便是娘。”由此看来,应该把这句话改为“有爱便是娘”才对。。跟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相比,亲子之间更重要的是肌肤的接触与心灵的互动。这也提醒广大母亲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其次,增加“爱的拥抱”。最后,做孩子的“心理治疗师”。</p><p class="ql-block">118.母爱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孩子的心理关怀。生活上的照料可以假手于人,而家长在给予心灵上的关照方面责无旁贷。跟孩子相处时,请记得扮演好“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帮助孩子解决或舒缓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困惑、忧虑、烦躁、痛苦和失落。</p><p class="ql-block">119.人类其实非常需要心理关怀和情感支持,这也许是所有的爱最本质的要素。</p><p class="ql-block">120.“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这等于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风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他们避开了出丑的风险。</p><p class="ql-block">121.表扬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种可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他们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束手无策。</p><p class="ql-block">122.究竟怎样才能培养成长型思维呢?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首先,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其次,乐观面对失败。最后,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p><p class="ql-block">123.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呢?</p><p class="ql-block">第一,立志。第二,及时休整,为身心蓄能。第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第四,挑战自己,做不擅长的事。第五,远离诱惑,弱化情绪反应。</p><p class="ql-block">124.读与记很重要,但这不是任务的终结,真正的求知还需要心理的参与:思考、想象、描述、沟通、交流、感知、体会。</p><p class="ql-block">125.思考的过程无异于将知识打上自己的烙印,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将概念依照自己的思路纳入自己的概念系统。没有用心体验的知识,是别人的知识,而用心体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也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知识。</p><p class="ql-block">126.知识存在于行为中,表现在身体上,蕴藏在体验里。</p><p class="ql-block">127.如何培养想象力?第一,联想。第二,夸张。第三,简单的联合。第四,典型化。</p><p class="ql-block">128.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环境和新鲜事物没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就不会主动探索,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就会打折扣。</p><p class="ql-block">129.Curiosity can do more things than kill a cat.</p><p class="ql-block">130.Care kills a cat. care是悲伤、痛苦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31.他人在场促进了表演,损害了学习。</p><p class="ql-block">132.那么,如何利用社会促进效应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呢?首先,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来说,8岁时他们对世界的解释风格便已形成。决定孩子对世界感到乐观或悲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1)孩子每天从父母(尤其是母亲)身上学到的对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2)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3)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其次,根据任务的复杂性与个体的熟练程度,改变环境背景。</p><p class="ql-block">133.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一句话:“一辈子假积极就是真积极。”</p><p class="ql-block">134.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是靠斗争,也不是靠战争和掠夺来实现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人们的善意。什么叫善意?善意就是我们要和其他人合作、交往、交流。大规模的文化交换、技术交换、货物交换、财富交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很重要的密码。</p><p class="ql-block">135.很多人相信一个人只要能干、有本事就行。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被人喜爱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优势,“情商比智商重要”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136.第一,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看着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第二,要有快乐感,让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身心愉悦、健康;第三,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烦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第四,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有具体化抽象概念;第五,要有产生共鸣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励他人;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p><p class="ql-block">137.积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级脑细胞的活动,我把这样的优秀人才定义为ACE(王牌)。</p><p class="ql-block">◎A是Aesthetic(审美感):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p><p class="ql-block">◎C是Creative(创造力):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憧憬、计划未来;</p><p class="ql-block">◎ E是Empathic(同理能力):这种能力特别重要,要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影响其他人的感情,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p><p class="ql-block">138.人类的天性一定符合两个特征:一是易于人类的生存,二是易于人类的繁殖。</p><p class="ql-block">139.如何开展积极教育?第一,情商教育。第二,幸福教育。第三,利他教育。第四,乐观的性格教育。第五,美德和价值观教育。第六,社会关系教育。第七,生活习惯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