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先诀条件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爱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家访就是幼儿园与家庭、社会沟通教育不可或缺的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们班这学期新转来一个叫晨晨的小朋友。他新来的第一天,眼眶红红的,低着头一直咬着手指,跟谁也不说话,老师一靠近,他就躲在角落里不出来,而且我们进行集体入厕时他也不去,而是在活动室直接坐着或是站着尿尿,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为此我特地在离园时与他奶奶单独沟通过,他奶奶表示小朋友在家里很是调皮,但没有尿过裤子,而且还说是我们老师没有照顾好。对此,我决定再观察段时间,因为毕竟是转过来的新生,对新的环境可能还不是很适应。然而,过去了两个星期,无论老师怎样关爱及引导,他还是融入不了班集体。比如玩滑滑梯时还需要提前跟他做好沟通,把他抱着放上去,偶尔他才肯滑下来;再比如,无论我们怎么强调大小便要去卫生间,他还是老样子,这让我们很是苦恼。对此,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周末,天气晴朗,我和万老师一起来到了晨晨小朋友的家里。尽管之前已经沟通确定了家访时间,但是我们到的时候家门紧闭,联系后大概十多分钟他奶奶回来了,打开门,我惊呆了,只见晨晨小朋友一个人在小桌上玩几块积木,家里的东西很是零乱。他奶奶说晨晨调皮的很,家里都是他弄乱的。晨晨对于我们的到来倒是没有躲开但也没有跟我们打招呼。而后,我们在他家门口的花坛边交流。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反馈了晨晨在园的表现,同时也了解到了晨晨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两次,时间都不长,平时都是通过视频看看他;而且因为房子临街,车很多,所以不敢放他出来玩,怕出事,所以就把他关在家里;还有在家里晨晨都是穿的开裆裤,因为这样不会尿裤子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了解了晨晨的情况之后,我和晨晨奶奶一起讨论了他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利害关系,同时很严肃地指出长期这样肯定不利于晨晨的健康成长。我表明现在带孩子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要多多去关注他的内心活动,关爱呵护他,但不过度包办代替,培养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建议要她多带晨晨去户外走一走,带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鼓励他去交朋友,他奶奶表示以后会在这些方面去改进。回到幼儿园后,我在日常的活动中会特别地去关注晨晨,有时抱抱他,摸摸头,跟他剪指甲,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安排了几个非常活泼的小朋友跟他作同桌,以此来带动他,在组织活动时我会专门给他安排一些小任务,让他从中获得胜任感和满足感,增强他的自信心;我还专门组织了关于生活习惯养成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小朋友懂得洗手、吃饭、喝水、入厕等这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做的,如有需要帮助的就请求老师的帮助等等,之后在晨晨做出正确行为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期间我一直都与他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同时提醒他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的共同教育,希望他们多多关心爱护孩子。这些一系列措施实施过后,晨晨小朋友小朋友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大小便也知道要去卫生间了,现在很少尿裤子,而且也变得活泼了,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偶尔不玩也不会躲在一边了。他家长还专门到园对我们老师表示过感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爱的教育网络。此次的家访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在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时要切实地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