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2年上电大文科写作课作文时,我写下了1968年自己随邵师一附小参观韶山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点了的火车缓缓停在了湘乡车站。</p><p class="ql-block">我们鱼贯走出出站口,同学们有的活动活动因久坐而变得麻木的腿脚,有的在大声打闹戏嘻着,有的在向别人打听询问下一步的走法。冬日的下午,刚过四点,太阳已经斜在西边,散发出柔和温煦的光,天边处隐之有一抹黛青的浮云。这时,前去买汽车票的杨静书老师回来了,她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拉了拉了头上的围巾,才缓慢地说:“同学们,开往韶山的未班车已经走了。看来,我们要么明天乘车去,要么吗……”她停了停,“大家迈开双腿,走到韶山去。”</p><p class="ql-block">“老师,有多远?”同学中有人大声地问道。</p><p class="ql-block">“九十多里,不过要翻山。” “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p><p class="ql-block">稍作准备。我们这支队伍就出发了。瞻仰毛主席的故居,全校就只选出我们这二十多个“佼佼者”,对我们来说可真是莫大的荣幸。山高路远算得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日暮时分,我们走完了南国特有的窄窄的田埂路,一座巍峨的山峰扑面而来。“韶峰!”不知谁喊了一声。杨老师先停了下来,招呼大家休息一会儿。一口气走了二十多里,大家确实觉得累了。头上冒着热气 有的同学已经一屁股坐在了地下,杨老师让大家围将过来,抬头望着暮色中延绵的山路,俄顷,才转过脸,望着大家,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我们的毛主席,就是顺着这条路,走出韶山冲,到湘乡,到长沙,到民众中去,到劳工中去,找到通往真理的大道的呀!”同学们闻言“哗”地都站了起来,睁大眼睛,仰望韶峰,仿佛目睹到当年的情景。杨老师接着说:“路, 越往前会越难走,可我们就是要学老一辈闹革命时的大无畏气概,一往无前,夺取胜利,曙光就在前面!”大家顿觉力量倍增,精神为之一振,又开始了向山顶的进发。</p><p class="ql-block">夜,已经深了。山风阵之扑来。又漫天飘起了雪花。就在这时,我们迷了路。在一个山腰里,转悠了半天,辨不清方向,不知该向何处走。有的同学 不禁焦燥埋怨起来。隐约,前方有灯光浮动。“好像是人家!”走过去一看来,果然是一处住家。敲门后,走出一位中年农民汉子,他看了看我们:“啊哟,都是些细伢子哟!”又听了杨老师的说,他略一踌躇,回身拿过一件蓑衣,手一挥,说:“走,我给你们带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这位山民,很快地爬到了韶峰顶颠。临分手时,我们连声齐呼:“谢谢大叔,多谢大叔!”不知怎地,我觉得眼眶有些潮湿,他摆摆手,黑暗中看不清他的脸,只听他喃喃地说:“伢子们,不容易哟,不容易哟!… ”他转过身,消失在茫的山路上。</p><p class="ql-block">不知又走了多久,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天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当转过一道山坳后,走在前面的杨老师惊喜地喊了起来:“瞧,韶山冲,韶山冲!”我们争先赶过去,顺着杨老师指的方向向下看去: 群山环抱之中,一片白里泛青的盆地,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屋,山青,水绿。这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韶山冲哟! 欢呼声响起来 了,大家欢呼雀跃,向山下奔去……</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原地,凝望着愈来愈亮的东方,耳际回响起一首外国友人的赞美诗:</p><p class="ql-block">日自韶山出, </p><p class="ql-block">日出东方红。</p><p class="ql-block">当今红四面,</p><p class="ql-block">四面起东风。</p><p class="ql-block">1982.11.10</p> <p class="ql-block">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我们是要瞻仰韶山的。但不要用“最红的红太阳”这样的个人崇拜的思想对待领袖,要用马列主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通过具体的记事表现了同学们对韶山的向往,步行九十里,而且风雪夜间山中行,真是“不容易哟!”</p><p class="ql-block">文章写了对韶山的向往,但没有表现出 继承革命事业(或加上建设四化大业)。 </p><p class="ql-block">有些材料在过去是要用的,在现在则是不必用的,因为过去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领袖。</p><p class="ql-block">得分:80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