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去年底开始的轮番轰炸的广告下,听闻《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展。借着疫情放开的东风,春节一过,赶紧去欣赏!</p> <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欧洲绘画杰作,基本在展线上展出,极少在外巡展。因此,这次带来了52幅油画真迹展出,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伦勃朗的“63岁自画像”是镇馆之宝的级别,提香、卡拉瓦乔、范戴克、戈雅、科罗的画作也都是美术史上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p><p class="ql-block">乔瓦尼·贝利尼</p><p class="ql-block">约1480-1490年,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作品中的圣母子坐在山丘上,一块被称为“荣誉布”的绿色织品悬挂在身后,营造出宝座的场景。身前的大理石壁架隔开了与我们的空间,壁架中心一张折叠的纸上印有艺术家的名字。圣母俯视着手中的石榴,这是耶稣受难和复活的传统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安东尼·波塔费奧的追随者》</p><p class="ql-block">纳西索斯</p><p class="ql-block">约作于1500年,胡桃木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题材取自于奧维德的《变形记》中伊可和纳西索斯的故事:纳西索斯残忍地拒绝山中仙女伊可之后,便无法爱上任何人,直到外出狩猎时,被池塘中自己的倒影所吸引,最终溺死水中。爱神维纳斯将纳西索斯变成了同名的春天花卉—水仙花。今天人们用纳西索斯的故事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过分自恋。</p> <p class="ql-block">《女孩肖像》</p><p class="ql-block">多梅尼科·吉兰达约工作室</p><p class="ql-block">约1490年,木板蛋彩画</p><p class="ql-block">画中这位身份不详的年轻女孩以四分之三的视角转向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存在感,使观众能近距离的与她接触。她穿着时尚,发型是1490年代的流行款式。</p> <p class="ql-block">《书房中的圣哲罗姆》</p><p class="ql-block">安托内罗·达·梅西那</p><p class="ql-block">约1475年,椴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圣哲罗姆是四世纪的一位学者和修道士,曾将《圣经》从希腊语翻译成脱俗拉丁语(《武加大译本》),这一版本被天主教会沿用至今。书房的建筑风格类似哥特式教堂,拱形入口似乎在邀请观众进入这一宁静而明亮的内部空间。高耸的穹顶则反映出圣哲罗姆崇高的精神层面和过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与达芙妮》</p><p class="ql-block">皮耶罗·德尔·波拉尤奧洛</p><p class="ql-block">约1470-1480年,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波拉尤奧洛描绘了达芙妮转变为月桂树的那一刻:她的一条腿扎根在地上,手臂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月桂树枝。阿波罗似乎还在半空中,紧紧搂着他即将消失的爱人。这一题材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被奉为描绘单恋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加尼米德被强掳》</p><p class="ql-block">达米亚诺·马扎</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p><p class="ql-block">拉斐尔</p><p class="ql-block">约1510-1511年,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动态瞬间,小耶稣正从其表兄施洗者圣约翰手中接过一枝象征爱和耶稣受难的康乃馨。圣母似乎沉浸在忧郁的思维中,她一只手试图用蓝色斗篷拢抱耶稣,另一只手则轻抚身穿皮毛的圣约翰。三位圣像之间的心理互动既复杂又感人。</p> <p class="ql-block">《女子肖像》</p><p class="ql-block">提香</p><p class="ql-block">约1510-1512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不知名女子以四分之三的视角直视我们,而右侧延伸处的侧面肖像受古罗马浮雕影响显得古朴遥远,两种不同的肖像风格显示出体香极高的艺术技巧。体香姓名首字母“T.V”被“刻”在了大理石护栏上。</p> <p class="ql-block">《莫罗西尼肖像》</p><p class="ql-block">雅各布·丁托列托</p><p class="ql-block">约1575-158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莫罗西尼双颊凹陷、鼻子清秀,脸上布满衰老的皱纹,正用他淡蓝色的眼睛凝视我们。莫罗西尼曾代表维纳斯共和国参加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加冕礼,被授予了“黄金绶带骑士”头衔,画家在深红色长袍上用黄色粗条痕来描绘代表这一荣誉的黄金刺绣带。</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默丘利与丘比特(爱的教育)》</p><p class="ql-block">科勒乔</p><p class="ql-block">约152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一片林间空地上,智慧之神默丘利神情温柔地教其幼子丘比特阅读,而爱神维纳斯站在他们一旁,出神地注视着我们。通过X光显示,科勒乔在这一版本中将原先俯视丘比特的维纳斯改为直视我们,这一改变更能将观众带入场景之中。这种直接在画布上进行灵活修改的方式是威尼斯画派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人行桥风景》</p><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夫</p><p class="ql-block">约1518-1520年,木板犊皮布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的重点是位于中心的高大落叶松,枝条向四周野性的生长着,体现了阿尔特多夫对自然的迷恋和对描绘自然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宝座上的圣母子和四位天使》</p><p class="ql-block">昆廷·马西斯</p><p class="ql-block">约1506-1509年,橡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端坐在黄金宝座上,四位天使分别在为她加冕和演奏音乐,膝上的婴儿基督把玩着圣经上的书签,红珊瑚珠预示着他讲我拯救人类流下自己的鲜血。圣母似乎正考虑着儿子未来的宿命。二人头上散发出的金色光芒表明了他们神圣的地位。宝座形似北欧哥特式教堂的内立面,奢华而充满异国风情的土耳其地毯铺陈在地。</p> <p class="ql-block">《年轻公主(丹麦多萝西娅?》</p><p class="ql-block">扬·戈塞特</p><p class="ql-block">约1530-1532年,橡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的小女孩可能是丹麦流亡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女儿多夢西娅。她身上华贵的连衣裙由数百颗珍珠缝制而成,长袖和帽子与虚构的画框重叠,仿佛来到画面之外。多夢西娅手拿一个上下颠倒的浑天仪,指向赤道以北55度的位置,可能暗指她父亲失落的王国。球体的金属带上刻着一个字谜,可能是艺术家的名字,这种视觉谜题或隐晦表达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流行。</p> <p class="ql-block">《四元素:火》</p><p class="ql-block">约阿希姆·布克莱尔</p><p class="ql-block">157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作前景是正在准备烤肉的女人,透过房门是正在倾听的玛丽,她本应该帮助妹妹玛莎准备食物。</p> <p class="ql-block">《四元素:水》</p><p class="ql-block">约阿希姆·布克莱尔</p><p class="ql-block">1569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作的前景中人们正在展示壮观的渔获,远景是耶稣复活后的奇迹场景,他告诉信徒在船的另一边撒网就会收获很多鱼。画家描绘出了食物的微妙细节,具有非凡的作画能力。</p> <p class="ql-block">《被蜥蜴咬伤的男孩》</p><p class="ql-block">卡瓦拉桥</p><p class="ql-block">约1594-159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捕捉了年轻男孩被蜥蜴咬伤的动态瞬间,他神情痛苦,在惊讶中往后退缩。蜥蜴不肯松口,正被从水果间的隐匿处拉出来。男孩耳后和玻璃瓶里的鲜花则象征着美丽转瞬即逝。画家不仅生动刻画男孩夸张的表情,也极为精巧地渲染静物,尤其是玻璃瓶上折射出的光线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莫罗西尼肖像》</p><p class="ql-block">雅各布·丁托列托</p><p class="ql-block">约1575-158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莫罗西尼双颊凹陷、鼻子清秀,脸上布满衰老的皱纹,正用他淡蓝色的眼睛凝视我们。莫罗西尼曾代表维纳斯共和国参加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加冕礼,被授予了“黄金绶带骑士”头衔,画家在深红色长袍上用黄色粗条痕来描绘代表这一荣誉的黄金刺绣带。</p> <p class="ql-block">默丘利与不诚实的樵夫</p><p class="ql-block">萨尔瓦多·罗萨</p><p class="ql-block">约1663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寓意是告诫人们诚实的重要性。默丘利手持金斧头浮出水面,不诚实的樵夫上前冒领,遭到了拒绝。画家将主要视觉焦点放在了令人敬畏赞叹的风景上,巨大折断的树木和各类野生植物在阴沉的天空下盘旋。</p> <p class="ql-block">《加尼米德被强掳》</p><p class="ql-block">达米亚诺·马扎</p><p class="ql-block">约157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中赤身裸体的加尼米德被巨大的黑鹰抓住,带到了空中。这幅颇具戏剧性的画面,意在让观众从下方仰视,直观的感受加尼米德被强掳的一瞬间。在罗马神话中,朱庇特迷恋上了英俊的牧羊人加尼米德,并假扮成鹰掳获他,带到众神之家奥林匹斯山,成为他们的斟酒师。这份画最初是八边形的,但在18世纪早期增加了额外的画布,将其变成矩形。</p> <p class="ql-block">《祈祷的圣母》</p><p class="ql-block">桑索费莱托</p><p class="ql-block">1640-165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家以有限的用色表现出纯净强烈的视觉效果,摒除所有无关细节。真人大小的圣母笼罩在红色、白色和珍贵的深蓝中,仿佛一尊完美无瑕的雕像,从难以穿透的黑色背景中浮现。明亮的光照在圣母平静的脸上,她似乎就在我们面前,接受人们的祈祷。</p> <p class="ql-block">《圣乌苏拉登船的海港》</p><p class="ql-block">克劳德</p><p class="ql-block">1641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根据13世纪的圣徒故事,基督教公主圣乌苏拉在11000名贞女的陪同下,从英国前往罗马进行了一次朝圣旅程。在这幅画中,乌苏拉身穿黄衣,手举带有徽章的旗帜,正看着她的同伴踏上返程之旅。画中的贞女们手拿弓箭,暗指乌苏拉因拒绝与匈人结婚而殉道的结局。这幅海港画的景色虽基于想象,但参考了古罗马的真实建筑</p> <p class="ql-block">《约翰·斯图亚特勋爵与其兄弟伯纳德·斯图亚特勋爵》</p><p class="ql-block">凡·代克</p><p class="ql-block">约1638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贵族兄弟远行前的“合影存念”,衣着光鲜的年轻贵族是一对亲兄弟,据说也是当时的最红高富帅。左侧人物手臂倚靠石座凝视远方,右侧人物扭头看向观者,仿佛有人打断了他俩的私人谈话。兄弟俩的姿势和华丽的丝绸服饰彰显出他们的财富地位、精致生活和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份画采用俯视视角,进一步强化了画中人物居高临下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旅馆内部(碎鸡蛋)》</p><p class="ql-block">扬·斯汀</p><p class="ql-block">约1665-167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展现了客栈一角,斯汀将自己以憨笑醉汉的形象画入其中,他正抓着女房东的裙摆,女房东则端庄得体,为能继续工作,红着脸推开他的手,另一只手捂在胸前,试图保护自己。周遭环境充满隐喻,地上破碎的蛋壳据说意味着失贞,尽管这位受人尊敬的女子并不会屈服于画中男性的追求。背景中的男孩遮掩着自己的举止,他或许从这些行为不端的男子身上学得一些陋习。</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的音乐会》</p><p class="ql-block">彼得·德·霍赫</p><p class="ql-block">167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前景中一组人物身处阴凉的庭院,建筑细节几乎隐没于阴影中。精致的衣着、桌上具有异国情调的土耳其毯和橙子都表明画中人物生活富足。左侧的女子正以类似大提琴的方式演奏小提琴,右侧门道中一位男子背对我们,将视线引向描摹细致的明亮远景。以门道或窗户衔接空间是德·霍赫常用的构图手法,整幅画作半明半暗,似一个虚实交融的故事,吸引观者不断揣摩细节。</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骑士、牧民、两个孩子和七头牛》</p><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寇普</p><p class="ql-block">约1655-166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人物背对观者,我们的视线随之眺望远方,马匹、群鸟和骑手手杖形成的对角线将注意力引向远处教堂的尖顶。傍晚的天空散发着金色光芒,这种略带金色的光阴效果是寇普绘画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正在接待骑士的女子》</p><p class="ql-block">彼得罗·朗吉</p><p class="ql-block">约1745-175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一位穿着优雅的女士正在接待一位骑士,似乎用扇子遮掩着对话。两人头戴象征高贵身份的白色发套,身后的画作描绘了爱神维纳斯与已放下弓箭的丘比特,以及正在装饰潘神石柱的小天使。爱神可能暗喻前景中的女子,潘则意指她同伴的多情意图。左侧的两位女仆似乎对此氛围习以为常,正低头专注于手中工作。</p> <p class="ql-block">《女子肖像》</p><p class="ql-block">让巴蒂斯坦·格勒兹</p><p class="ql-block">176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年轻女子身穿一件毛皮镶边的蓝色丝绸斗篷,透过一扇石窗向外眺望。女子闪闪发光的眼睛与粉灰色秀发中的珍珠头饰相呼应。女子服饰上的白色蕾丝袖口,笔触细腻,展现了精美复杂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入口》</p><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p><p class="ql-block">约1734-1742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家调整了水面视角以展现两岸建筑。远处是建于1580年的方尖塔桥,桥右为犹太人聚居区,左侧为圣格雷米亚教堂,教堂的钟楼始建于13世纪,是威尼斯最古老的钟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城堡区圣伯多禄圣殿》</p><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p><p class="ql-block">18世纪30年代,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前景中,人们正在泊于区圣伯多禄小岛旁的船上劳作,画面中心沐浴着阳光的圣殿与小岛同名,在1807年前一直是威尼斯的大教堂。圣殿与钟楼间的低矮建筑是宗祖主教宫殿,宗主教在罗马天主教会的地位仅次于教皇,两座建筑相距咫尺之遥,侧面反映了威尼斯共和国与罗马间的紧张局势。</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费的约翰·斯哥特(?)肖像》</p><p class="ql-block">庞贝奧·吉罗拉莫·巴托尼</p><p class="ql-block">1774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人物倚靠的石质基座上刻有画家签名和作画年份,这种基座常被用于展示古典雕塑和器皿它出现在巴托尼的许多肖像作品中,暗示人物的博学。巴托尼极善表现纹理细节,将人物服饰上的毛皮、蕾丝以及丝绸褶皱描绘如真。</p> <p class="ql-block">《有渔民的河流》</p><p class="ql-block">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p><p class="ql-block">1751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采用一系列对角线构图。左侧从岩间伸出的树枝与右侧人物框定了中心场景,两岸峭壁如舞台背景,随之字形的水流渐行渐远。透视法强化了景深,观者对色彩与氛围的感知耶随之改变。</p> <p class="ql-block">《鸢尾花》</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约1914-191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鸢尾花是莫奈最喜爱的花卉之一,他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里种植了许多不同品种。1914年至1917年,他绘制了约20幅鸢尾花,很多有着不同寻常的视角。此作品中莫奈使用了大量浓重的紫色、蓝色和绿色,而边缘处是一些明亮的留白。他的双眼当时正饱受白内障的困扰,极大程度影响了视力。这幅两米高的巨作于莫奈去世时仍留在工作室内,所以尚不清楚是否已完成。</p> <p class="ql-block">《窗前果盆和啤酒杯》</p><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约189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80年左右,高更摆脱印象派自然且浓厚的氛围,他购买了先锋艺术家塞尚的静物画《高脚果盆、玻璃杯和苹果》,并创作了这幅作品,重复了塞尚静物画中的许多元素,以表示对塞尚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有农舍的树林》</p><p class="ql-block">梅因德尔·霍贝玛</p><p class="ql-block">约166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充满蜿蜒曲线,就连屋顶轮廓也被周遭树叶柔化。画面构图平衡,树冠与云朵呼应,前景中三个人物构成中轴对称。</p> <p class="ql-block">《浴者》</p><p class="ql-block">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p class="ql-block">约1885-189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的裸体女性坐在条纹浴巾或裙衣上,头发盘成时尚样式,似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对着我们在溪边梳头。描绘女性裸体的传统缘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多娜·伊莎贝尔·德·波赛尔》</p><p class="ql-block">弗朗西斯科·德·戈雅</p><p class="ql-block">1805年前,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人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国务大臣唐·安东尼奥·德·波赛尔的妻子,她摆出自信的姿态,身着下层女性装束,它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班牙王公贵族中流行起来。</p> <p class="ql-block">《咖啡厅演奏会的一角》</p><p class="ql-block">爱德华·马奈</p><p class="ql-block">约1878-188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酒馆的女服务员端着许多杯啤酒服侍客人时能做到一滴不洒,马奈对此尤感兴趣,因而他邀请店中技艺最娴熟的女服务员作为他的模特,绘制大尺寸作品。但在创作中他决定将作品一分为二,分别完成。这幅作品为右半部</p> <p class="ql-block">《酒杯》</p><p class="ql-block">约翰·辛格·萨金特</p><p class="ql-block">约187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该作品描绘的场景可能是咖啡馆或私人花园,虽然无人在场,但两个酒杯却让人浮想联翩,或许这个露台刚见证了一场浪漫约会。萨金特擅长表现光影变化和其他投射在不同材质和纹理上的效果,例如在这幅画中,他巧妙地捕捉到阳光如何照亮沙地的细节。他甚至观察到光线穿过红酒杯底座,而不是将其描绘在阴影中。</p> <p class="ql-block">《红衣男孩》</p><p class="ql-block">托马斯·劳伦斯爵士</p><p class="ql-block">182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细腻地描绘了第一代杜伦伯爵六、七岁的儿子查尔斯·威廉·兰姆顿,是其公认的杰作,并成为首幅印在英国邮票上的画作。男孩坐在岩石座椅上,俯瞰月下的大海,沉浸在大自然中。他的苍白皮肤、柔软的红色丝绒套装和松散的蕾丝衬衫,使其更加显得迷茫和脆弱,仿佛感受到大自然崇高力量的启示。身旁的鲜花象征着他的年轻,但这又是一个凄美的细节—其于13岁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展览这覆盖的四百年,正是欧洲生产力,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从这些作品的主题,手法,用料甚至色彩,以及画中场景人物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观察事物和再现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览组展还是很好的,只是相对展厅的面积来说,人实在有点多,还看到外地游客拖着行李箱来的,国民艺术热情真的是高。</p><p class="ql-block">本想再去欣赏一次的,这是近几年最好看的画展,名画多,好几幅是中学美术书上介绍的!3、4月忙着旅游,忘了这事!</p><p class="ql-block">5月7日结束,上博开展“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观赏</p><p class="ql-block">祝福:夏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美筝</p><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