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篇延续上集的内容。题图还是采用二代人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庆祝活动的主会场是在徐闻县的星海湾酒店。聚会人员在五月二日下午签到。人们络绎不绝从各地匆匆赶来,他们之中也许有几十年都没有见过面的人。</p> <p class="ql-block"> 摄影以来的习惯,不擅长在人多的地方去抓拍。我选择了一处光线比较好背景比较干净的地方,竖起了三脚架,愿意拍合照的人就来了。 </p> <p class="ql-block"> 为了变换环境,跑到了室外,利用建筑物的图形,营造出别致意境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回到大厅里,继续为场友拍照。</p> <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中值得怀念的日子毕竟不多,美好的情景一闪而过,以后的回忆就像梦一样飘渺。以舒曼的《梦幻曲》作为本美篇的音乐插曲。</p> <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宴会大厅里吃晚餐和观看文艺表演。抓紧时间拍了一些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十张图片里的九个人,都是广州知青。当时我就没有想到,拍一张广州知青的合照。后来是黄秀燕拍了知青合照。</p> <p class="ql-block"> 五月三日在场部的文化广场举行大集体拍照和文艺表演活动。有吴宇摄影师负责大型活动的拍摄,我就专心拍人物图片。</p> <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五一农场普遍也就六年到十年时间。农场的职子从呱呱堕地开始,一直到读完初高中,有的甚至工作都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父母有的还在农场度晚年。对农场的依恋就像身上的衣衫一样,一刻也不能分离。</p> <p class="ql-block"> 假设五一场每年的新生儿有四十人,从1952年建场到1982年这三十年时间内,就有一千二百人诞生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假如让我拍一部反映雷州半岛农场的影视剧,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他以本色为特征条件充当剧中人物。</p> <p class="ql-block"> 他真像夺了金牌的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 这母女俩是农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p> <p class="ql-block"> 在五月一日下午,原五一中学81届高中同学聚会。在晚饭前,利用店铺和过往车辆的照明拍了一些图片。图片将国道207徐闻县路段的道路面貌为背景,衬托出一班在这里成长的儿女的精神面貌。暖色的光芒隐隐约约为生动活泼的人物增添了气氛。这是难得的一次摄影用光实验课。我和她们都是这堂课的学生。共同的努力,换来了值得留念的画面。在这里对她们说声:谢谢了,不负这段特殊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在农场拍片,经常会想起一段话:知识青年到农村......是大有作为的。</p> <p class="ql-block"> 以迈进队职女陈少青在波罗的海的图片做本美篇的最后一张图,表示对迈进队的怀念,对迈进队水库的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