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程缘起:</p><p class="ql-block">一次餐前谈话时,儒果问:“老师,为什么大人吃饭用筷子,而我们吃饭用勺子?我会用筷子,我在家里吃饭就用筷子,幼儿园什么时候也可以用筷子吃饭?"小朋友们也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能熟练的使用筷子,我们的筷子主题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我会用筷子</p> <p class="ql-block">我家里也有筷子,但不是这样的,是上面有小企鹅的。</p> <p class="ql-block">老师我不会用筷子</p> <p class="ql-block">我可以带家里的筷子来么?学校的筷子是木头的,我的筷子是塑料的。</p> <p class="ql-block">我不想用筷子,可以还是用勺子吃饭么?</p> <p class="ql-block">《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们生成了主题课程——向“筷”乐出发。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筷子。</p> <p class="ql-block">“筷”乐体验</p> <p class="ql-block">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筷子开始吃饭,晨晨小朋友一动不动地坐着看,于是老师走过去问孩子:“怎么不吃饭呀?”晨晨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用筷子。”于是,老师开始教他如何拿筷子。但姿势摆好了的晨晨还是很难夹到菜,最后,他选择一把握住两根筷子往嘴巴里扒米饭。片段2:“陈弈,你看我,这样拿筷子才对。”吃饭的时候,发现陈弈拿筷子不对,我们的浩浩热心地做起了示范。片段3:“老师,我筷子掉地上了,我要换一双筷子。”教室里此起彼伏都是需要换筷子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筷”乐探索</p><p class="ql-block">根据午餐时间的观察和向家长了解的情况来看,发现我们班部分幼儿不喜欢使用筷子,个别幼儿筷子使用不熟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抛出了以下问题。</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用筷子吃饭?《筷子的由来》是我们课程的初始,孩子们从中了解到:筷子,源于中国,距今三千多年。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来佐助,日久天长,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是筷子的雏形。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树枝、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 “古代人用的筷子好神奇啊,有木棍、树枝、还有骨头,我要把它画下来,一定很好玩!”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教室里顿时都热闹了起来,那我们就来画一画吧!</p> <p class="ql-block">《指南》美术领域指出:“喜欢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孩子们对认识的古代的筷子充满了好奇,想把它画下来。因此,我们尊崇《指南》要求,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于是,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你见过的筷子有哪些?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想必是被筷子深深地吸引了,通过筷子调查表,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好奇心,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筷子,他们还自己设计了筷子呢!</p> <p class="ql-block">原来筷子有好多种类: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竹筷子、木筷子、合金筷子......</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走进厨房和超市,找寻筷子的身影,他们找到了各种材质的筷子。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了解了“小”筷子的“大”不同。</p> <p class="ql-block">《指南》科学领域指出:“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孩子们通过走进厨房、走进超市,从筷子的材质、颜色等方面对筷子进行研究比较。发现了筷子是有多种多样的。通过调查,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筷子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了竹筷,包装上有竹子的图案,闻起来有淡淡的竹子香呢。”</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的是木筷,颜色要深一些。”</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了不锈钢筷,它很结实,爸爸说它还不会锈掉。”</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的筷子很轻,颜色也很漂亮,妈妈说这就是塑料筷子。”</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了学习筷,它上面的小耳朵可以帮助我拿好筷子。”</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的是合金筷子,这个筷子可重了。”</p> <p class="ql-block">“老师我们发现的筷子真好看,有各种各样的,我们也可以设计自己的筷子吗?”于是孩子们又开始了对不同筷子的研究,给筷子来了个大变身,在绘画中感受到了筷子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筷”乐学习</p> <p class="ql-block">使用筷子小妙招“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筷子后,我们应该如何使用筷子呢?使用筷子时有哪些小妙招呢?”</p> <p class="ql-block">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筷子捏住,用中指和无名指引动打开筷子,就可以夹到东西了哦。”</p> <p class="ql-block">“妈妈说用筷子不能用太大的力气,不然筷子会掉在地上的。”</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用筷子,老师运用了念儿歌的方式,孩子们在念儿歌的过程中自然习得了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p> <p class="ql-block">儿歌《我会用筷子》小小手边手枪,两根筷子放上去,中指哥哥夹中间,无名指弟弟往上托,我会稳稳拿筷子。 幼儿园的饭真香!</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区里,我们还提供了步骤图和筷子,让孩子们练习正确使用筷子。</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的姿势正确吗?家长们在家也鼓励孩子使用筷子吃饭,也积极指导孩子拿筷子的正确姿势,和孩子一起体验使用筷子进食的乐趣,并且把孩子使用筷子的情况通过照片反馈给我们。</p> <p class="ql-block">筷子使用小礼仪筷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对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利益上的忌讳,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可以吧~ 孩子们在认真观看使用筷子的小禁忌以及餐桌礼仪~</p> <p class="ql-block">“筷”乐游戏</p> <p class="ql-block">筷子除了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干嘛呢?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1“筷”来比,小选手们在一声“准备,开始”之后,拿起筷子,在此起彼伏地加油声中,你一颗,我一颗,快速地夹起盘中的小豆子,放入面前的容器中。</p> <p class="ql-block">2“筷”来画孩子们仔细观察筷子,发现有的筷子上有好看的图案,有的筷子上光秃秃的,一点儿也不好看,甚至有点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老师听到了孩子们的对话后,给孩子们提出了装饰筷子的建议。孩子们纷纷拿起筷子画了起来。【发现问题】筷子太细了,花纹画不上去,颜色也涂不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筷子大变身呢?【解决问题】当很多小朋友提出来筷子上不好画画后,我们就围在一起进行了讨论,顺顺说:“老师,可以用彩色的纸贴在筷子上。”伊伊说:“我们可以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再贴在筷子上。不就可以了吗?”......有道理!可以尝试一下,孩子们说干就干,俨然一个个小设计师,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孩子们纷纷给筷子设计了特别的花纹,画一画、剪一剪、卷一卷、贴一贴,筷子换新装啦!</p> <p class="ql-block">3“筷”来搭怎么用筷子堆高还能保持不倒呢?轻轻地放,放的位置保持一样这样不容易倒,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4“筷”来捏 一根根的筷子还可以怎么变呢,“筷”来看看有想法的小朋友们,又有了什么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区域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游戏方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筷”乐延续本次课程我们与孩子一同收获了很多,生活即课程:教师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与探索,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兴趣即动力:为孩子创设一切有利的环境和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获取经验的需要。放手即获得:教师在活动中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 直到现在,“筷”乐旅程仍在进行,熏陶用筷文明礼仪、了解筷子发展文化、探索筷子的玩法……我们将与孩子们一起继续向“筷”乐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