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对绘画的认知与憧情,源于细舅父为外婆绘制的肖像画。</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这些农村小学生除课本之外再无其它书籍可读,外婆肖像画惟妙惟肖的表情和独特迷人的艺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不断开放,出版和文化事业日趋兴盛。我开始购买和收集有关绘画之类的书籍,进而逐渐对中国绘画艺术由感性、理性到灵性的探究,乃至对书画收藏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绘画史可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多年。任何一种艺术品都是艺术本体与载体的聚合体。人类绘画艺术载体从岩石和石像砖的“石本绘画”不断向彩陶上的“陶本绘画”、洞窟寺观上的“壁本绘画”、甲骨之上的“骨本绘画”、帛绢绫上的“丝本绘画”、竹木之上的“木本绘画”、以纸质为材料的“纸本绘画”,再发展到以瓷胎为材料的“瓷本绘画”,可谓绘画历史源远流长,艺术载体演进嬗变,历代名家灿若星河,艺术成果蔚为壮观。但纵观其使用量和存世量,“纸本绘画”和“瓷本绘画”却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 一览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长廊,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绘画大师将中国画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令人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的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杨子华,隋唐时的展子虔、李绍道,大唐盛世的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五代十国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宋代的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公麟、梁楷、赵佶、张择端,元代的赵孟頫、吴镇、倪瓒、王蒙,明代的戴进、吴伟、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清代的“四王”、“扬州八怪”、朱耷、石涛、弘仁、任伯年、赵之谦、蒲华、虚谷,清末民国的吴昌硕、李淑同、黄宾虹,现当代的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林风眠等等,他们以各自的独特艺术风格创造了中国绘画史的艺术辉煌,也为后来诸多画种包括瓷板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我从“纸本绘画”的青睐转向对“瓷本绘画”的钟情,漫步“瓷本绘画”领域,我更加喜爱瓷板画艺术。</p><p class="ql-block"> 瓷板画肇始于秦汉,从陶质板面天黏结形式的琢器演变而来;初现于唐代,可从瓷质板状墓志铭和地契中得到印证;成型于明代,在瓷板制作和彩绘工艺上渐趋成熟;独立于清代雍正时期尤其是咸丰年间,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类镶嵌在各类家具之中;开创于近代,首开文人画入瓷和首创新粉彩画派;繁荣于现当代,将文人画意与现代瓷艺全面融入瓷板画,使得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丹青国粹,熔铸古今之风,综纳中西之长,兼蓄百工之优,展现艺术之美,彰显文化之魂。</p> <p class="ql-block"> 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土气”(民间艺术)、“洋气”(西洋绘画)、“文气”(文人画)相结合的并具有浓厚“中国韵味”的画种。一幅瓷板画的形成,经过手工瓷板成型、喷釉施彩、绘画填色、焙烧火控、镶嵌装饰等系列工艺,从初始勘山采矿到最后绘烧成品,最少要经过40多道工序。因瓷板无圆张周力,高温下容易收缩变形,破损率多在60%以上,古有“一板成器万板废”之说。难成而易好,偏偏瓷板画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很稳定,与纸绢绘画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防潮、防污、防菌、防浸蚀、防皱损、防烟熏、耐高温、长久不变色。这也是我收藏瓷板画的初始动因。</p> <p class="ql-block"> 瓷板画除在艺术营养来源、艺术表现题材、艺术追求目标上与纸绢绘画一样外,其艺术装饰技法和表现手法独树一帜。它囊括了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颜色釉和综合装饰技法,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品种繁多,争奇斗艳;山水、花卉、人物、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一应俱全,尤其是瓷板画集绘画、诗词、书法、印篆和瓷胎于一体,可以集中地欣赏瓷板的莹润玉质、绘画的意境脱俗、色彩的绚丽斑斓、诗词的文化底蕴、书法的娴熟精湛、印篆的古拙雅致之美,相对于纸绢画、木板画、金属版画和陶本绘画等画种,瓷板画更有质感与灵性,更具韵味和活力,成为当代艺术陶瓷中最受迫棒的绘画形式之一。</p> <p class="ql-block"> 瓷板画始终把文人画的意境作为审美标准。陶瓷艺术家们大胆借鉴古今中外尤其是新安画派、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的画风,由单一陶瓷装饰的形式美、文化内涵单薄的工艺美,不断提升到精神境界高远的纯艺术美,开拓了陶瓷审美的新天地。以浅绛彩瓷宗师程门、浅绛彩瓷集大成者金品卿和王少维、翰林瓷绘大家王凤池为领军的大师,带动600多位瓷绘画家,首次大规模地将中国书画艺术与瓷画艺术有机结合,使中国瓷绘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新彩瓷画代表人物陈松,以洋彩颜料在瓷上作文人画,风格清逸,别具韵味,为新彩向新粉彩瓷画过渡做出重大贡献;从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到“月圆会”,一批大师在浅绛彩、新彩艺术基础上创立的新粉彩瓷艺术不断走向辉煌并深刻地影响后世。新粉彩瓷奠基者王琦,“落地粉彩”创始人王大凡,瓷上肖像画和鱼藻文人画创始人邓碧珊,“汪派山水”创始人汪野亭,“水点桃花”技法创立者刘雨岑,陶瓷花鸟画艺术家程意亭,“梅花弄影法”创始人田鹤仙,“粉彩雪景山水”创立者何许人,以瓷画竹独步瓷坛的艺术家徐仲南,文人瓷花鸟大师毕伯涛,一代水墨青花瓷大师王步,他们的艺术风格或清淡、神逸,或萧疏、工整,或雄奇、荒寒,或朴茂、隽永,或苍润、古雅,或绮丽、昭秀,堪称异彩纷呈,在瓷绘艺术发展史上竖起一座瓷板画艺术的里程碑;以“珠山小八友”的汪小亭、王晓帆、徐天梅、邓碧荪、魏墉生、石宇初、李明亮、陆云山为庚续,以著名陶瓷美术家张志汤、毕渊明、叶震嘉、余文襄、汪以俊、吴康、章鉴、王锡良、张松茂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院教授为代表,以“珠山八友”的传人、瓷坛老艺人、高校陶瓷艺术专业学生为主力,形成了文人瓷板画艺术创作群体,他们在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中西文化互相借鉴、瓷艺与画艺大胆创新中,续写“丹青入瓷扬国粹”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楚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0二二年十二月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