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5号,我们思源学校数学1组迎来了本学期第16周教研活动。本次教研公开课由张艳老师精彩呈现。</p><p class="ql-block">课题:《年月日》</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组、教研组的作用,老师们之间团结协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表演的课前律动:《挖呀挖校园版》</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生活情境引出时间量的初步感知。课堂伊始,张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年月日”的科学小视频,由学生所知的身边事普及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求知欲,以旧知(时、分、秒)导入新知让学生充分感受年月日这三个时间量。</p><p class="ql-block"> 其次,充分体验感受时间量。本堂课张老师安排了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找一找、算一算、写一写、说一说等形式下通过2023和2024年的年历表,将每月的天数整理并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并进行实际计算,加强对年这个量的认知,充分体会1年=365天或366天。</p> <p class="ql-block"> 接着,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质疑中了解大月、小月、特殊月,让学生感受年月日这三个时间量之间关系的感知。</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用身体语言感受、记忆时间量。在介绍快速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时, 张老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到“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并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时,张老师通过游戏考察学生的大小月记忆情况,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通过身体语言、歌谣等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和记忆,学生对“年月日”三个量有了进一步感知。</p> <p class="ql-block"> 课例中探究,教研中成长。本次数学教研活动,不仅呈现了精彩的研究课,也让青年教师在评课、分享、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一个同伴互助的平台,促进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