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评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23年5月24日-26日,三亚市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三亚市第九小学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有14名老师参加,每位参赛老师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严谨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她们幽默风趣的课堂风格,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精彩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精妙的课堂设计和课堂艺术,不断引领着同学们主动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探索,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选拔评比,第二个环节是针对活动中的课进行点评,第三个环节是颁奖仪。</p> <p class="ql-block"> 宋坤阳展示《小数乘整数》。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靳进老师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靳进老师以观察一张平均分的披萨照片为导入,让孩子们发现分数,感悟生活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引出课题,培养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世界。整节课中,孩子们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领略数学学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李雪晶老师展示《分数的意义》。李老师引用分椰子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意义,在探究新知的部分,根据任务驱动,学生表示不同数量的1/4,经过类比总结,到引入单位“1”,最后强调分数的意义,以及如何判断单位“1”,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突破难点。在小组合作环节,通过分椰子、画图、创造分数,判断学生对分数意义是否真正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入分数单位。最后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p> <p class="ql-block"> 苏小莉老师展示《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以梦想为话题,并用学生喜欢的动画方式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引导学生在交流辨析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加深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探究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同时,注重开放练习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邢玉珠老师展示《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老师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突破“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及掌握用字表示数的方法”这一重、难点,采用了“独立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梁宝霞展示《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扑克牌代表数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字母在数学王国里也有用处,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吴若瑜老师展示《分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一节数与代数的整合课,以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披萨》作为导入,通过保罗大叔制定新菜单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着手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计算法则;再由披萨店的生活垃圾为切入点,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中发展“数形结合、化异为同、优化意识”等数学思想,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洪芳老师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先借助几何直观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初探算理,再经历算一算讲清运算背后的道理,从而建构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模型,最终形成算法。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聚焦学生的生长点,关注学生的延伸点,将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法运算进行纵向关联,从而沟通了算理之间的本质联系,增强学生对数的运算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完成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p> <p class="ql-block"> 陈少媛展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本节课以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的情景图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现状。以独自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及算理。在探究算法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大单元教学,通过让学生寻找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运算的一致性,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何荻展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本节课以六一儿童节作为导入,对六一美食的分类来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明确算理。通过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维学会异分母分数计算的算理。最后,通过六一美食节的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p> <p class="ql-block"> 林姗虹老师展示《小数乘整数》。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并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说出合理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 皮姝姝展示《分数的意义》。本节课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找¼的过程中感受分数的意义,感受“数量的多少”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区别,同时初步渗透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练习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单位“1”不一样时,相同分率对应的部分量不同 ,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吉玉梅老师执教的《小数乘整数》。本节课以短视频作为导入,通过买风筝遇到的问题,利用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认识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多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赵微老师展示《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理解构建——综合运用”的路径进行教学。教师把自主探究的机会、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感受问题的存在,让思维可视,情理相融。</p><p class="ql-block"> 课前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肯德基、停车场等图片,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感受用字母表示相关元素的广泛存在,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经历把情境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和一般性,发展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和挑战性。</p> <p class="ql-block"> 马丙臣老师对14位参赛老师和备课团队精心的准备给予肯定。马老师指出参赛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实际,老师们通过创造情境, 发挥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汇报-概括总结-知识运用等过程 ,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再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后马老师指出,从老师们课堂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里一个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一个老师参赛,成长的是一个团队。</p> <p class="ql-block"> 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求丽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陈老师指出,本次评比活动既是我市教师课堂教学技艺的一次大比武,又是发现和培养年轻教师、实现学科教学专业引领的大舞台。这几天的课堂体现了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正视学生的差异,发挥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的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组织有趣的活动,将学习赋予兴趣与情感之中,使之变动生动、有趣等多种方法。本次活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研团队建设 ,探究大单元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本次课堂教学评比,老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希望老师们回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变与不变之处,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关注深度的教与深度的学。</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评审组公布了评比结果 并进行颁奖。</p> <p class="ql-block"> 每一节生动的课堂,都是教育智慧的传递;每一次对问题的探讨,都是集体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教育是渡人之船,教研是乘风之帆,赛课是清风几许,推着我们走得更深更远。以赛促研、以赛促教,切实在“双减”进程中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黄冬梅老师</p><p class="ql-block">审核:陈求丽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