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摄 影 :塞北森林</p><p class="ql-block"> 文 编 :塞北森林</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 :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p><p class="ql-block"> 本篇图文通篇皆为字上⬆️图下⬇️</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p><p class="ql-block">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根据世界遗产遴选标准 ,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911)号,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地之一。</p> 天游峰 <p class="ql-block"> 天游峰:位于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区中心。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近方,是为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为下天游。</p> <p class="ql-block"> 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九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险峰。</p> <p class="ql-block"> 抖音视频《武夷山天游峰》</p> 九曲溪 <p class="ql-block"> 视频: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p> <p class="ql-block">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可漂流的溪流全长约1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九曲溪与两岸深壑山峰,互为构成一道醉美的山水画廊,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靓点所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第一,而武夷山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坐九曲溪的竹筏漂流,是武夷山旅游最富特色项目之一。游人坐上宽约两米、长约九米的竹筏,竹筏由两人撑杆,前后各一人,在长约十公里的九曲溪随波逐流而下。溪水忽而平缓似平湖,忽而湍流急如泄水之潮,竹筏随之左右顺溪流而行,有惊无险的体验,非常的刺激开心。溪水两岸壁立千仞,九曲十八弯既有古渡,还是《西游记》取景之地,更有古往今来的名人摩崖石刻。九曲溪绿水青山,两岸人文古迹颇多,令人目不暇接,拍手叫绝。</p><p class="ql-block"> 九曲竹筏溪漂流,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名片精华所在,更是游人武夷山旅游必到的打卡体验之地。</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第一高峰大王峰</p> <p class="ql-block"> 画面正中的山峰是玉女峰</p> 大红袍景区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有被传为神茶的大红袍。大红袍景区主要景点有:牛栏坑、永乐禅寺、大红袍、三花峰、磊石岩、马头岩、悟源洞、杜辖岩。</p><p class="ql-block"> 我们主要参观了古大红袍茶树景点。该处山崖岩壁有“大红袍”三个朱红大字赫然醒目。在大红袍三个大红字左侧,就是具有三百八十多年历史的大红袍古茶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明朝年间有一位上京赶考的举人在路过武夷山时,突发疾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一位来自武夷山天心岩天心寺的老僧取出采摘自寺旁边岩石上的茶叶泡给举人喝,喝过之后便疼痛消失,不药而愈。</p><p class="ql-block"> 后来举人中了状元,为了感谢老僧,专程到武夷山答谢。听老僧说此茶可治百病,便采制一盒精心包装,让状元进贡给皇上。状元带茶进京后恰巧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能起身,状元便将茶献给皇后服下,果然,皇后饮过茶后,病痛即好。皇帝闻听,龙颜大悦,并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回到武夷山代表皇帝去封赏。状元回到武夷山后,就随同众人来到九龙窠,命当地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帝赐的大红袍披在了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到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给染红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从此,当地的大红袍成了年年进贡的贡茶。</p> <p class="ql-block"> 大红袍枝叶密集,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带紫红色。每年早春茶树发芽的时候,从远处望去,整棵茶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 </p><p class="ql-block"> 大红袍生长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涧飞流,云雾缭绕,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所以很适合茶树生长。大红袍的树龄三百八十年,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现在九龙窠的绝壁上仅剩四株,极为名贵。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 </p><p class="ql-block"> 据说从二零零六始,这几株大红袍古茶树,就不再采摘其茶叶,成为武夷山文物级别的稀世珍宝,被永久的观瞻保护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去往大红袍景点,就是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峡谷里走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上下多少台阶才到达大红袍景点。在这条狭窄的峡谷内,栽植了很多的茶树,大红袍,肉桂,还有其他茶树品种…</p> <p class="ql-block"> 崖壁纸上的这些摩崖石刻,肯定是历史上的名人题写的,成为当今武夷山大红袍景区的一道人文景观了。</p> <p class="ql-block"> 短视频:大红袍原始母茶树景区</p> <p class="ql-block"> 崖壁上摩崖石刻红色字体右侧,就是具有380年树龄历史的“大红袍”母体原始株了。那一丛大红袍原始母树,有说只有四株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它一年才能采摘制作出几两茶叶,不愧是历代的御用贡品,弥足珍贵。据说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周恩来总理送给他几两源自这颗古茶树上的茶叶,尼克松有些不解地问总理;怎么这么少?周总理回答;送你的这些茶叶,这已经是大红袍古茶树产量的“半壁江山了”。尼克松听闻总理的回答,十分的惊愕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红袍景点,继续顺着这条峡谷,前往峡谷尽头的下一个:水帘洞景区,还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p> 《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市不惜重金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演出节目。《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导演,是他们继《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后创作的第五个印象作品,也是以双世遗产地——武夷山为地域背景,以武夷山茶文化为表现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p> <p class="ql-block"> 《印象大红袍》演出地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这场演出是在夜间进行的,巨大的旋转观众席,不同方位的演出舞台,缤纷酷炫的灯光秀,高亮度的探照灯光打到山峰之上,舞台旁边就是九曲溪,只见溪流之上白马奔腾,渔舟荡漾,渔火忽明忽暗,悠扬的旋律,哇噻!太酷了!简直没想到《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如此震撼!如此摄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我与老伴买的是贵宾席票,票价二百九十八元。从贵宾入口进入,门口一个着制服的妹子递给每人一瓶温水(好暖心…)有礼仪小姐姐引导至自己的贵宾席位置就坐。票价虽然是贵了点,但是坐在观众席中央,视野开阔,台下演出一目了然。节目末了,还有年轻的少男少女演员敬茶互动…</p><p class="ql-block"> 那一场演出,令我一生难忘,如果还去武夷山旅行,我还是要去看《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的,因为它物超所值,国内演出阵容一流,震撼无比!</p> <p class="ql-block"> 贵宾席入口处,月亮门口站立着一位端庄大气的着装妹妹,很有礼貌的微笑迎接每一位贵宾席客人。入内不远处还有一位发放瓶装水的服务员,我接过递过来的水,感觉这瓶装水是温水!可见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演出主办方,下了多么大的心思,我自言自语道;好暖心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实景演出片段,由于演出不让观众们使用手机相机闪光灯拍照(允许录像,但时间过长)只拍了这么一片。</p><p class="ql-block"> 美友们可到百度搜索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视频,那震撼的实景演出肯定让您收获到美的愉悦,印象深刻…</p> 古崖居异構 <p class="ql-block"> 古崖居遗构﹣﹣天车架</p><p class="ql-block"> 古崖居遗构位于丹霞岩,是武夷山现存最为完好的人文名胜之一。其构筑恍若双层空中楼阁,上仰悬崖,下临深涧。相传宋代就有山民穴居于此。构建时,用天车(旧式辘轳)从岩底起吊木料,至岩腰狭洞之内,再倚洞势架设木楼、厢屋和贮藏厅等。洞内遗有当年架设"天车"用的架子,人们统称构件和架子为"天车架"。天车架所在地地势险要,至今无路可通。</p> <p class="ql-block"> 短视频:武夷山《古崖居异構》</p> <p class="ql-block"> 从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前往“水帘洞”的路上,山清水秀,茶园连片,峭壁耸立,溪水潺潺。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悬崖绝壁之上,岩洞相连之处,有着许多木架结构的框架,犹如空中楼阁。走近悬崖底向上望去,却原来,就是名闻遐迩的武夷山“古崖居”。</p><p class="ql-block"> 古崖居离地面十余丈,无阶梯可从山崖底部攀登;如要进出,必须从崖顶进入。古崖居里面十分宽敞,错落有致,房房相连,还有楼梯,住在里面,只要有水源,定会比较舒适。</p> <p class="ql-block"> 此处的古崖居异構为武夷山现存十数处古崖居之中保存最完好的人文名胜之一。相传宋代就有山民穴居于此。清咸丰四年至七年(1854~1857),太平军两度从江西进入崇安,城中富豪纷纷在武夷山各处天险构筑避难所,此是其中之一。构建时用天车(旧式轳辘)从岩底起吊木料至岩腰狭洞之内,再倚洞势架设木楼、厢屋和贮藏厅等。</p><p class="ql-block"> 木楼恍若两层的空中楼阁,上仰悬崖,下临深涧。构件如屋架、窗棂、木梯等至今尚存大部分,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如石臼、瓮盆等。岩居的崖壁上有清咸丰年间构筑者的勒壁纪事。太平军过境后,仍有富豪人家岩居于此,遗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嵌墙石刻“蔡义仁智房”和其他遗留之物,说明清朝时此处岩居至少延续使用了半个世纪。洞处遗有当年安装架设“天车”的杉木架子。人们统称构件和架子为“天车架”,天车架地势险要,至今无路可通。探险者取道峭拔腾空的火焰峰,曲折盘旋而至丹霞嶂顶,然后履险攀萝而涉“天车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鹰嘴峰: 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峰岩雄伟矫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昂首向东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其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的雄鹰。 </p> 武夷山古崖墓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崖墓群分布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两岸山峰和山北景区内,现存的地点近20处,棺木数量约20具。</p><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崖墓群分布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两岸山峰和山北景区内,主要分布地点为大王峰、换骨岩、玉女峰、仙馆岩、小藏峰、大藏峰、太子岩、仙钓台、鼓子峰、鸣鹤峰以及武夷山风景区北部的观音岩、白岩、长窠、霞滨岩等处,现存的地点近20处,棺木数量约20具。</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崖墓是形似江南乌蓬船的木棺,也称架壑船、仙橹、仙舟、敞艇、仙人屋、</p><p class="ql-block">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闽族先民的一种葬具。船棺的形状与独木舟相似,分底、盖两部分,全长3—5米,整木刳成,上下套合,前高而宽,后低而窄,两头起翘如船形。</p><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崖墓的埋藏方法:置于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一是利用自然洞穴数量放置;二是利用岩石的自然裂隙或互相邻近的两个断崖之间架设板块,置棺其上,远望或隐或现,疑是“仙人葬处”,故一般称为崖墓。又因可望不可及,突出悬置半空的特点,也称为悬棺葬。</p> 桃源洞景区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此地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复履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内忽平旷,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四面环山,桃林片片;田畴可一、二十亩,彷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 桃源洞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士来此隐居修炼。会稽女冠孔氏、庄氏、叶氏(后人称三皇元君)结伴来武夷修炼,后皆结茅于桃源洞,并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宋儒陈石堂、高士吴正理也曾居此炼养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隐居桃源炼丹。元朝时扩建刘文简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刘文简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代道观逐渐衰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华侨胡文虎先生偕同海军司令萨镇冰先生来此朝山游玩,见道观破烂不堪,胡先生当场捐赠五百大洋作为重修资金,并一同题写「小桃源」匾额挂于山门上。道观经过文革破坏,只剩下中间一座殿堂空壳。</p> <p class="ql-block"> 老君圣像高十六米,宽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 </p><p class="ql-block"> 老君岩雕是桃源道观和武夷山景区,在一九九九年筹集资金之后雕凿刻制了世界最大的老君岩雕。</p> <p class="ql-block"> 老君岩雕像南侧的石桌石凳,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文物构建。</p> <p class="ql-block"> 桃源洞道观重修面积占地约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山门(中轴部份)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经阁等殿堂组成。</p> <p class="ql-block"> 位于老君岩南侧形似寿桃状的岩石~寿桃石,是桃源洞景区的一大自然景观。</p> 一线天景区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景区: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又称一字天。该处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0余丈,宽不及1米,最窄处不足三四十厘米,游人通过窄处时十分吃力。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p> <p class="ql-block"> 短视频:武夷山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左一线天部分</p> <p class="ql-block"> 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最窄处只有四十厘米左右,胖人从此穿过可要收腹呼气、侧身才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 右一线天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武夷山一线天崖壁岩南面,有一处自然形成的崖壁奇观~楼阁岩。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崖岩壁之上,有数量可观的大小洞穴,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文人学者们给它起的名字叫蜂窝岩。</p> 武夷宫宋街景区 <p class="ql-block"> 武夷宫景区是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又称“武夷宫”,景区位于九曲溪筏游的终点晴川。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在福建省崇安县南约十五公里处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前临溪流,背倚秀峰,沃野碧川,巧构林立,为游客集中辐辏之处。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有10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建于九曲溪第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p> <p class="ql-block"> 武夷春秋馆</p> <p class="ql-block">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武夷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夷宫历史久远,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战乱,后仅留下几间空房。庭院里的两株桂树,是宋代遗存下来的古树,有800—900年的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 宋代桂树:南宋理学家朱熹任冲佑观主管(任职年月:1176年8月-1178年8月)时亲手所栽,两株树龄已有八九百年的树龄历史了。这两株桂树干枝交错,盘旋曲屈,形若游龙,虽历岁月沧桑,仍枝繁叶茂,每年中秋前后花满枝头,飘香幽远。</p> <p class="ql-block"> 仿宋街:位于武夷宫,全长300米,取南北向,街头建有石坊门,街尾构筑了古门楼,模仿宋代建筑遗风,以朱熹纪念馆为龙头。</p> <p class="ql-block"> 本篇作者在武夷山,照片背景是九曲溪和武夷山的玉女峰。</p> <p class="ql-block"> 欢迎各位美友老师们的莅临赏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