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弘扬优秀读书传统,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教育功能与使命,注重自身发展与提升,促进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做一个师德高尚、个性发展、积极进取的教师。特举行此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过程:由各年级组组长组织开展本年级组读书沙龙分享活动,推出一名教师参加校级的读书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年级组初赛</p> <p class="ql-block"> 各年级组经过激烈的角逐,六位教师脱颖而出进入决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校级决赛</p> <p class="ql-block"> 读名著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名著不仅仅是一本书,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它们是一种精神的继承,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 </p> <p class="ql-block"> 一部《论语》 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这位和他学生的对话里。《论语》朴素的语言中无不透露着孔子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李勇老师《读论语》</p> <p class="ql-block"> 人之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我们看到书籍中每一笔的轻描淡写可能都是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正所谓三千年读史,无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人生坎坷,我们也要从容走过,世事纷繁,我们也要坦然面对,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美相亲。</p><p class="ql-block">——康蔚芳老师《阅读经典,学会坦然》</p> <p class="ql-block"> 张丽平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她从“慢”的教育、理想教育、爱的教育这三个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感想。她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时问慢慢成长;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自由与空间,让他们感受学习与生活共同带来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播撒爱与尊重的种子。做到这些,相信,我们老师和学生一定会很快乐的!</p> <p class="ql-block"> 朱娇娇老师给我们分享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她说:初读《活着》 只觉得是讲诉富费一生块坷的故事,再读《活着》从富贵的苦难中感悟到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也就理解作者笔下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细品 《活着》又能感悟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世界上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者更艰难的事情。但是无论怎样,都请相信只要活着,希望之灯自然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初读红楼,就是看一看大观园的热闹,读一读大家族的悲观故事。我惊讶地发现,透过几百年岁月风尘,我发现他们依然和我眼前所带的学生一样,有单纯美好,有勤奋上进,有小女情态,有英雄气概,有聪敏智慧,有沉静安稳,也有执着痴狂,郁郁寡欢,叛逆伤感,游戏沉沦……</p><p class="ql-block">——上官名丽老师《走进红楼,沉淀自我》</p> <p class="ql-block">赛后评委们评出了:</p><p class="ql-block">一等奖:康蔚芳</p><p class="ql-block">二等奖:张丽平 朱娇娇</p><p class="ql-block">三等奖:梁芳敏 上官名丽 李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名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和人性,还能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观念。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领会名著,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精神生活作为我们的支柱。</p><p class="ql-block"> 读书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让我们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启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p> <p class="ql-block">总编:古祯平</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梁倩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