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完老舍纪念馆,一路来寻于谦祠。</p> <p class="ql-block">位于东单和北京站之间路南的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是明代名臣于谦在北京的住所。过去是胡同里的一处官宅,现在处于高楼大厦的合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院落西墙边最先看到的这扇门紧闭,一位玉树临风的帅小伙(其实帅不帅我也看不见,都戴着口罩,只是高大清瘦,裹一袭风衣)居然也来寻于谦祠(让我对当代年轻人的兴趣与追求刮目相看),他按响门铃,结果人家告诉我们并不在此,要转到大院的南面去。为什么不可以贴一个标识呢?让人们费神寻找。</p> <p class="ql-block">现在多数的年轻人大概只知道说相声的于谦了。此于谦非彼于谦。他是在明朝历史上立过不可磨灭大功的功臣。</p><p class="ql-block">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p><p class="ql-block">“土木之变”后,他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君复辟后惨遭杀害,万历二十三年敕建其故居为忠节祠,清初该祠被废弃,光绪年间得以重建,仍名忠节祠。190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立神坛。</p> <p class="ql-block">于谦祠坐北朝南,原是于谦的故宅。四合院式布局,入口是一个广亮大门,东跨院内有二层的奎星阁,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像。</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几个展室,正在举办丹心照汗青三祠英烈主题书画展。</p><p class="ql-block">文天祥祠、于谦祠、袁崇焕墓和祠作为东城区官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它承载的不仅是三位英烈的动人事迹,更有他们为官清廉的端正操守,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和矢志不渝的大义气节。</p><p class="ql-block">笔墨写春秋,挥毫斥方遒。展览以翰墨丹青来表达对英烈的追思缅怀和传承。算起来到今天三祠一墓我都已经去过了(就连不开门的位于龙潭湖公园的袁崇焕庙,我也在外围瞻仰过了),特别是文天祥祠,还是我的小学教室,颇有点自豪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说起来于谦和文天祥还真有点渊源。于谦一生家里都供奉文天祥像,也可以说文天祥是他的偶像。据说在于谦降生前他父亲曾梦见文天祥说要托生在他们家,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但于谦和文天祥一样终生坦坦荡荡,清正廉洁都值得人们敬佩。</p> <p class="ql-block">展室中一个参观者问我这些都是真迹吗?弄得我一头雾水。我倒想问问为什么不是真迹,这还用得着仿制吗?</p> <p class="ql-block">还看到了我的母校孩子们写的。</p> <p class="ql-block">院里的墙壁上有于谦奋力保卫北京的石板画。</p> <p class="ql-block">于谦祠前院有倒座房五间,进深五檩,厅房五间,进深五檩,五间正房前有东西厢房各两间,在正院的西侧另有两路跨院,每跨院各有正房三间,倒座房三间。此外在西院西端有西厢房三间,东院东北端有东厢房两间。于谦词曾经作为民居,近年对它进行了加固维修,腾退后开放。1984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于谦有名的诗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p><p class="ql-block">诗作是他一生高贵人文品格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登奎星阁,看于谦生平。</p> <p class="ql-block">于谦其人:</p><p class="ql-block">少年立志,12岁时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19年成为进士,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宣宗朱瞻基亲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p><p class="ql-block">正统十四年秋,瓦刺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8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刺俘虏,京师震动。皇弟郕王朱祁玉监国,将于谦提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于谦挺身而出,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禝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北京,继续抗敌。</p><p class="ql-block">9月郕王即帝位,为明代宗。十月也先挟持英宗破紫荆关,威胁京师。于谦分遣诸将列阵九门迎敌,并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景泰元年,也先请求议和同意归还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此间于谦平定了闽浙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作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泰八年,英宗复辟后。受人唆使,判定于谦犯谋逆罪,判处死刑。明史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p><p class="ql-block">成化年间其子获赦。上书为父平反。明宗亲自审理,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等谥号,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后世尊于谦为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他们每个人手里拿着薄薄的几页纸,是诗作?是誓词?没有近前,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看完英烈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他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