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中人物___张耀富</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了,时时刻刻都想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看看,见见故人。这次回队,时间仓促,除了浏览一下山野风光旧时风貌,主要是要见三个人,第一个是张三娃兄弟,一个在最困难的时候照顾了我们,尤其是对我,情意则更深一层。第二个是队长娘子,两个女知青的房东,第三个就是张耀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得知张耀富还在,不尽大喜过望,和张耀富见面,是在他家院坝里,四目相对,他已认不出我,这也难怪,四十多年的时间必竟太长,我从一个青年变成一个老者,他也即将进入望九之年,仔细观察,他的变化不大,头发虽已花白但黑发具多,只是个头缩下去了,虽然年已耄耋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明亮的眼睛里透着单纯和善良。即使走在街上,我想我还是能从形态和轮廓上认出他来。岁月沧桑,却没有给老人留下苍老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牵手走进堂屋见了笑眯眯的张嫂,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仍然是那么康健,询问儿孙辈,老人是一脸的骄傲。问起张三娃和队长娘子,说是张三娃早年得了坏病(癌症)不幸过世。队长娘子精神异常投湖自尽。谈起昔人往事不胜唏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善良的老两口端出胡豆腊肉蒸饭、水果热情地照待我,他倆对我们几位知青的近况很关心,我也仅我所知一一作答,时间紧迫不容久留,匆匆作别,约好下次见,老人叮咛再三让我再来。临行割了满满一筐胡豆,非要亲自背着送我到三里远的乡政府上车。特别嘱咐司机不许收我的钱,改日由他来付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一路说笑,往日的土坯房都盖成小二层,四野悄无人声。路也宽阔不少,路上行人稀少,问起缘故,说是青壮年出外打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池塘、竹林、水田依然是往日模样,清风、暖阳、花香旧日时光,恍惚间又回到了四十七年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识张耀富,是在插秧季节,我们几个知青和生产队的男男女女在水田里劳作,有人唱着山歌,是那种郎情妾意的野调,远处有人应答着,也有人说着怪话,是于性有关的话题,好像只有这个话题才能提提精神、解解困乏,圆扁长短、干湿软硬都能扯上关系。陕南山歌多为情歌,常常用比兴手法二人对唱,即形象又有韵味,说唱得最多的就是张耀富。他有时和人对唱,有时一人扮演男女两个角色,捏着公鸡嗓子咦咦呀呀地唱着。不一会儿,水田乱起来了,人们相互甩着泥巴,嘻嘻哈哈闹成一团,远处的田埂上,有人被按倒在地上,一群妇女给那人口里塞草,裤裆里抹泥,头上插花,走近细看竟是张耀富,只见他从地上爬起来,笑嘻嘻的也不恼,紧紧裤腰带,满身泥水挺着胸脯照样唱山歌。张耀富就是这样一个活宝,有他在,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几天不见真让人想得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耀富永远是忙忙碌碌的,一路小跑着不知疲倦。肩膀上总是扛着锄头,挂着满是牛粪、羊粪、绳头、树枝、杂草、菜叶之类的竹簸箕。瘦削的脸上满是笑容,一幅无忧无虑的模样。后来才知,他的家境并不好,子女多,大女儿智障还是个瘫子,常年躺在家里,父亲又年老多病需要照顾,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身上。这个人也真有办法,队里的活从不耽误,有空就钻到自留地里,把一块地经营的花团锦簇,边边角角种满了各种蔬菜,紫的茄子,绿的菠菜,红的柿子,贴墙栽的金瓜,挂满竹架上的豇豆……除过全家人的嚼吃嚼喝,好一点的舍不得吃还拿到集市上去卖。他也最会算计,不养鸡鸭狗专养猪,看准了猪的生意。猪崽最便宜的时候进山买几头回来养着,养到体壮膘肥,一头猪交公购粮(那年月农民必须给国家纳税,毛猪可折成稻谷),一头猪杀了吃肉,房梁上挂满的腊肉说明这个家家境富足,他家里总是飘着肉香。多余的肥猪卖了贴补家用。猪粪是自留地的肥源,交给队上还要记工分,养猪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年到头也没见他闲着,不是忙队里就是忙家里,即使雨天也忙着编草鞋,编竹筐……等到天晴好上集市去卖。从早到晚摆弄那几头猪,身上总是脏兮兮臭哄哄的。张耀富的酒量极大,一顿饭一斤八两的不在话下,腰带上常常挂着个酒葫芦,每天都要抿上两口,随手摘下的生辣子萝卜头都是下酒菜,爱喝却从不发酒疯。缺钱,自酿的米酒、苞谷酒度数低解不了馋,干脆搞点医用酒精掺水喝。他说酒是忘忧水,有酒喝有饭吃再抽口本地的兰花烟那才是人世间最舒坦的生活。夏夜,满天的星斗,他坐在自家门口瞅着月亮吹着洞箫,永远就是那一支熟悉的陕南小曲:“巴山呀竹子节节高,砍根竹子做个洞箫,一人唱来万人和呀……”箫声幽幽的,在静静的夜空里飘荡。白花花的月亮,月光下的人儿;微微的暖风,声声的蛙鸣;竹的倒影,蝉的清唱;这幅画面显得特别特别的美__至今在我的梦里常常出现。我问他为啥总喜欢吹这一支曲子,他笑笑。我又问他累不累,他摇摇头,再问他苦不苦,他直说毛主席好,社会主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张耀富开始深交是在一个早上,天刚朦朦亮见他满脸泪水跪在我们床前磕头,这让熟睡的我们大吃一惊,必竟他要年长我们十多岁,细问才知他父亲凌晨去世了,让我们去帮帮忙。想不到此地还保留着如此纯朴可爱的古风,感动之余我们几个知青全体出动,提笔写挽联,上山担石头(垒坟用),擦桌摆凳子,俨然主人翁。竭尽全力地帮他,临走还随了份子(钱)。这以后交往就多起来了,他常来知青点坐坐,拉拉闲话,有时拎几根葱、几头蒜,有时端来一碟腌菜,他教我们怎样做菜蒸饭,怎样省柴火,在我们的自留地里,手把手教我们种瓜点豆,施肥除草,储藏红薯,制酱腌菜。由于他性格直爽、乐于助人又多少会些吹拉弹唱,我和他的交往则更多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耀富是出了名的“小算盘”,比如红薯刚下来,我们天天吃红薯饭,张耀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告诉我们要省着吃、慢慢吃,好一点的红薯要储藏在窖里将来作种秧,吃不完卖出的价格也是现在的好几倍呢!霜降后的红薯更甜更面更好吃,喜欢吃不妨趁便宜现在就多买一些。放在窖里将来卖出去还能赚点差价。地里的东西都值钱,就连草木灰、红薯蔓既是肥料也能卖钱,不要轻易丢弃,好歹不值几个菜钱?旧衣旧裤都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棉衣棉裤最受欢迎,此地不种棉花,绝对能卖个好价钱。你们知识青年有“特权”,稻谷买到粮站,既得粮票又得钱。要知道黑市米价和粮票价格是一样的,这样你们就赚了双份钱,谁在集上不吃一碗饭呢,吃饭就需要粮票,我们农民想吃点喝点又没得粮票就得去买。他告诉我们,这里离镇子也就十几里路,但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山窝窝,头疼脑热的也懒得去看只是忍着,这里的饮用水多是田里面的渗水,又不太干净,孩子们大多肚子有虫,买点便宜的感冒药、打虫药、膏药之类送给他们,或者象征性的收点小钱,他们会感激你们一辈子的,乡下人记人好处,你们初来乍到,要积攒一些人缘,这对你们大有好处相当的重要。他还说“人做好事,好事等人”,善良人终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四个男生去五十里的山外打柴,凌晨四点起床,吃饱喝足每个人还带了足有一斤干面粉的锅盔上路了,没到山腰一斤干面锅盔就解决的差不多了,回来的路上又飢又饿不得已向山民讨要,到家已经是繁星满天,几个人打的柴火不足一百斤,第二天足足睡了一整天。我则更狼狈,下山时不慎把脚崴了,只好丢掉柴火柱着尖担一瘸一拐的走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张耀富来了,看看我们,看看柴火,又看看磨秃了的尖担一脸的坏笑。他掰着指头给我们算帐:一百斤柴火值多少钱,你们多吃了几斤面粉黑市价多少(他总是用黑市价格来衡量),四个人两天不干活少挣多少工分,小毛你要养一段时间还要赔人家一根尖担,你们的损失大了去了,用损失的钱可以买几百斤柴火。一番话说的我们哑口无言。仅管我们说了许多光面堂皇的理由他却並不买帐,临走时撂下一句话:节俭是最重要的,人呀,不怕穷,就怕不会算计,不会算计一世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我们学会了节俭,学会了精打细算,与农民的生活更貼近了,真正体会了伟大领袖的一句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身上的小知识分子的味道逐渐在减少,多多少少有了某些人所说农民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月政府只供应知青几个月的口粮,收秋后就由生产队分配粮油。粮食勉强过得去,油少得可怜不够吃成了大问题,大城市的少爷小姐吃米饭顿顿炒几个菜,哪尝过没油干咽菜饭的日子,很快分的油吃完了,我们没有养猪又没有腊肉肥油,只能自掏腰包,集市上的肉油贵的离谱,没钱只好向家里讨要,这终究不是常法。几天没油没肉的日子实在难熬。有一次我看到老农用打火机(汽油的,那时只有那种)抽烟突然来了灵感,仔细琢磨:一粒火石在西安两分钱,这里的黑市价两毛钱还买不到,廉价的打火机几毛钱,送他二十块火石,一个打火机,再免费送一瓶汽油交换一斤菜油,农民觉得划算,我们更满意。他一年的火种不愁了,我少花了钱弄到了珍贵的油。就这样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肉也有了。别队的知青朋友来玩,看到厨房里盆盆罐罐装满了油,案板上摆着腊肉很是诧异。我只是笑笑也不好意思讲清楚。心里说:张耀富没有白教,这个老师功不可没,真要好好谢谢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农村学会了除书本以外的许多本领,生产的,生活的,作人的,这使我们一辈子受益非浅,农民兄弟的朴素、善良、乐于助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永远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耀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老人家挥手告别,互道珍重。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思绪万千:那么苦的日子他是怎样挺过来的?身体瘦弱的他怎样保持旺盛的精力?为什么他有许多不良嗜好却能健康长寿?这一刻我似乎有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在高坡上向我招手,好像在喊:别忘了,再来呀!我的眼睛湿润了,双手合什不住的祈祷:多保重,好好活着,祝您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双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丙申年立冬</p> <p class="ql-block">和张家人闲聊</p> <p class="ql-block">拍拍新农村</p> <p class="ql-block">农民富了</p> <p class="ql-block">旧时房子</p> <p class="ql-block">喜与旧时农妇</p> <p class="ql-block">新农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