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为什么应三十年一修或三代一修,而不可二十年一修?(秦大峰)

吴地

<p class="ql-block">🟤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p><p class="ql-block">族产公田虽不准买卖,但兴旺的家族还会购进公产,破败的家族,族产公田也免不了被不肖子孙偷着出卖,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所以家谱必须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p><p class="ql-block">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光绪春谷东溪王氏宗谱》卷首载乾隆间订《续修旧谱总纲》)许多家族还规定家谱要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p><p class="ql-block">“族谱重修刻板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道光香山黄氏家乘》卷一《族规》)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p><p class="ql-block">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民国浦城高路季氏宗谱》卷一《谱训》),出现了这种情况,对族长及族中执事人员要律以不孝之罪,给予国法和家法的惩治。</p><p class="ql-block">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p><p class="ql-block">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有些姓氏家族人员因对中国谱牒文化研究不深、了解不多,刚续修家谱满5年、10年、15年、20年,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即开始谋求续修家谱,这种时间段即开始家谱续修其实是毫无必要和意义的。目前中国男女青年结婚、生育时间普遍推迟,家族中30多岁大龄未婚男女青年普遍增加。不到30年,下一代家族后人结婚、立业、生子等过程还未完成,续修家谱涉及的主要关键事项:连接下一代人的世系、世表,根本没有内容可填写。况且续修家谱是一项耗资巨大,需动用全体族人大量时间、人力、精力、资金的家族大事情,主事者应充分听取各方族人代表意见,考虑全族人的整体利益,各方面达成共识,方可发起续谱事宜。不可凭一时兴起,随心所欲,随意而为。续修家谱本来是一件家族好事,但主事者必须在时间节点、资金筹措等各方面考虑成熟周到了方可启动行事。</p><p class="ql-block">遵循历代祖训:“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时间已经过了20年了,为了全体族人的整体利益,再等10年商议启动续修家谱又何妨?没有什么更大、更充分的理由需要这么迫不及待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录于合集 #家谱与祠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