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走啊,爸爸

结缘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 北京康复医院驾驶电动轮椅</p> “别走啊,爸爸!我将这种信号默默地倾注在一次次快门中”。日本摄影师野口真宗将祈祷倾注于快门,拍摄了患癌父亲3年。”看着他拍摄的照片,我被深深感动。<br> <p class="ql-block">很多人喜欢拍娃晒娃,却少有人会去关注去拍摄自己年暮长辈的日常。可我喜欢。不但喜欢拍,还喜欢给他们录音录像。喜欢记录他们点滴的生活工作瞬间。</p> <p class="ql-block">父母晚年,开始出现了数码相机,后来又有了手机。相机手机的迅速更新换代,使拍摄从昂贵到唾手可得。每次聚会,我都会去给他们拍摄,开始用卡片相机,后来单反,后来更多用手机。</p> <p class="ql-block">拍父母的日常,会去尽量捕捉有趣味的画面。父母的生日都在5月,相距不过4天,所以常常一起过。拍的最多的是过生日切蛋糕</p> <p class="ql-block">2003年80岁生日时学生们送的地球仪。他很喜欢,时常抚摸转动,畅想他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和全球地球化学填图计划。</p> <p class="ql-block">记录他们渐老渐衰至失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还是记录父亲工作时的专注。</p> 在百万庄地质科学院曾有他一间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的都是一个个硬纸档案盒。桌上用牛皮纸大信封装文件资料。这些档案盒和信封后来逐渐被A4文件夹和硬塑文件盒替代。这是2001年。已经是当年最好的工作环境了。 河北廊坊物化探所为他准备的办公室。崭新的书柜里放满他视若珍宝的硬纸档案盒。这个豪华的大写字台他很喜欢。可惜这时已是2010年,他已经脑梗偏瘫,无法再过来使用这间办公室工作了。 但是有这样的办公环境让他特别开心。 父亲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工作。 他喜欢大写字台。可惜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局促的环境和书桌上工作。桌子上总是堆满了东西。 <p class="ql-block">桌上东西堆不下。他让人做了个了小架子立在桌上增加空间。还是放不下,又去宜家买了板子钉在墙上放他的文件夹。</p> 他走到哪里就把工作摊到哪里。餐桌也是他经常的工作台,餐桌相对大一些,可以放下他的图件。 也放得下笔记本电脑 <p class="ql-block">这间屋子原来是他们的卧室,在他的要求下,我们帮他变成书房。</p> 父亲喜欢使用新奇好用的办公文具。早年他都是用牛皮纸大信封装资料,很难翻找。后来出现了A4活页文件夹,就买了很多。他还特别喜欢用快劳夹子。画面前面这个可移动的快劳文件架是他最爱。下面有四个轱辘,可以轻松地拉来拉去,根据标签快速查找材料。 这样的快劳文件小柜他有四个,每个抽屉都带有滑轨,快劳夹子架在滑轨上可以快速移动查找。每个抽屉都被他装的满满的。 还要用这样的塑料文件盒,置书桌上放临时的单页文件。这么多文件夹文件柜并没有太多地提高他的工作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用越来越多的时间找东西。他说我这一生,用了半辈子在找东西。 他身后一面墙的书架原来是装有玻璃门的。他嫌取放不方便全都拆掉。后又买了五组宜家的书架,也都迅速摆满。 <p class="ql-block">他的书架上鲜有大部头书籍,书架上全是他在做的工作。那一本本厚厚的活页文件夹,分门别类地装着野外工作记录,著作论文手稿,会议演讲PPT,专业会议文件,各省各地区工作进展等。</p> 家成了他的办公室,桌子不够大就把图铺在地上。 后来他频繁进出医院,医院就成了他的办公室。 廊坊管道局医院。 1998年车祸术后,人民医院。 2007年人民医院,肠癌术前。 2010年脑梗后康复医院 再后来,眼睛越来越看不清,精力越来越不济。他需要人帮他阅读,给他讲外面的消息。 <p class="ql-block">2011年,我给父亲拍的这张家中工作的照片,将父亲伏案工作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谨以此文,纪念父亲百年诞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