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塞北 ,走进大同

晴空一鹤

<p class="ql-block">  清晨,班车从五台山怀台镇出发,前往大同。车窗外,小雪飘飘。4月下旬的暮春 ,竟然下起雪了,真是少见。雪把屋顶、松柏、枯枝等都盖上了薄薄的一层,红的墙壁、绿的琉璃瓦顶的积雪、松柏上的积雪……构成了一个古味浓郁的雪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班车离开五台山,一路向北。“哇,这里的积雪好厚啊!”望向窗外,只见原野上、远处低矮的房屋上都盖满了白雪,看上去苍苍茫茫的。不觉到了一条狭窄的山路,两边群山巍峨,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天寒地冻,荒无人烟。当看到“雁门关隧道”时,才意识到这里看到的山峰也许就是雁门关所在的山脉了。雁门关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重要关口。“关山万重难飞越”,古时候,正是这些连绵不绝的群山,如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中原大地。</p><p class="ql-block"> 过了雁门关往北,就是雁北,也称塞北或塞外。</p> <p class="ql-block">  塞北,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提起这片土地,总能勾起人们的一种历史情怀。辽远、广袤、苍凉、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沙场点兵、战马嘶鸣、英雄逐鹿、折戟沉沙……白登山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之战,杨家将血浴金沙滩……“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塞北,留下多少被人们传颂的故事!留下了多少壮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大同,就位于塞北。汽车穿过雁门关隧道,便进入朔州,再往北去,就进入大同。</p> <p class="ql-block">  一千五百多年前,鲜卑族平定北方,夺取政权,建立北魏,定都大同,大同成为我国古代关外的古都。辽金时代,大同是辽金政权的陪都,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风云变幻,那些帝王将相,早已灰飞烟灭,唯那些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为我们打开被岁月尘封的画卷,让我们看到大同历经的沧桑和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华严寺</b></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始建于辽代,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的“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命名,是辽国皇室宗庙,地位显赫,大部分建筑在辽末毁于战火。金代在原址重建,后历经多次修葺。</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分上下两寺,上寺的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辽金佛教殿堂,下寺主殿薄伽教藏殿是辽代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与汉族寺庙“坐北朝南”不同,华严寺“坐西朝东”,体现了辽代契丹族“以东为尊,逐日而居”的生活习俗。</p><p class="ql-block"> 走进华严寺,只见寺庙建筑高大雄浑,干净肃穆。整个建筑群从南到北分三排,可能因上下寺合并,造成排列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对称的,这与其他寺庙不同。寺庙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虽然近年来按辽金鼎盛时期格局重修了几座殿宇建筑,但几可乱真,新旧之间和谐统一,没有任何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大门</p> <p class="ql-block">在榆叶梅下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上寺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下寺薄伽教藏殿</p> <p class="ql-block">木塔</p> <p class="ql-block">  寺庙注重园林艺术的美,庙堂、庭院、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相益得彰。此时,寺院的榆叶梅开得正盛,为庄严的寺庙增添了一抹春色,遗憾的是,院里的杏花刚刚落尽,可以想象,当杏花盛放的时候,寺庙会更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华严寺的殿堂建筑,你一定会被各种木梁斗拱吸引。各种木工结构做工精致,古朴大方,这是辽金木结构建筑的特色,虽没有繁复的雕梁画栋 ,但却更美观耐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薄伽教藏殿里的小木作是辽代小木作的精华。殿内依墙而建的一系列藏经柜布局巧妙,富于变化,实用又雅致。环绕大殿的勾栏栏板,镂空雕刻,刻出的各种不同的图案,玲珑剔透,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的藏经柜(因殿内不允许拍照,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勾栏栏板的雕刻(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保存了很多辽代的佛教彩塑,就安放在薄伽教藏殿内。彩塑坐立相间,主次分明,神态各异,面容祥和,变化生动。其中,“露齿微笑菩萨”最受人们的喜爱。年轻的菩萨活泼可爱,美丽大方,她双手合于胸前,身体微微前倾,身材苗条,婀娜多姿,面露微笑,露出洁白牙齿,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在这里,我才发现,我国一千年前的雕塑,是这么动人!(遗憾的是,出于文物保护需要,殿内不允许拍照,未能留下照片影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这座浸淫了辽金文化的古寺,历经千百年的积淀,那建筑群、那艺术品、那一草一木,在每一天的晨钟暮鼓间,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历史,一段辉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善化寺</b></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离华严寺不远。该寺始建于唐朝,为国立寺院,辽末大部分建筑被毁,金代重修。</p><p class="ql-block"> 寺庙的布局采用汉族寺庙的风格,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次分明,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使得院落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保存了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殿,是我国至今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大的寺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走进善化寺,觉得这里比华严寺更加古老厚重,低调内敛,庄严肃穆 。也许这里的古建筑更多,经历的风霜更多,见的世面更多,从而表现的更加沉着大气吧?</p><p class="ql-block"> 与华严寺一样,这里仍为辽金时期的建筑特色,高大雄浑,气度不凡,只是规模比华严寺要小一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修建重要的殿堂建筑,寺庙同样注重融入中国的园林艺术。寺院修建了长廊、凉亭,还有一个小型人工湖,广种花草树木。这时,丁香和海棠正开始绽放。游人在参观庄严的佛教建筑,了解佛教文化,聆听佛祖的教诲之余,在环境优美的寺院里漫步,在长廊里静坐,可以清除内心的浮尘,使自己变得更加通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门是莲花状的</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有几棵老杏树 ,刚刚繁花落尽,铺了一地干枯的落英。可以想象,当老杏树的花开与古老的寺庙相衬,该是另一番令人向往的意境呢。</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保存了辽金时期的泥塑、壁画等珍贵文物。其中泥塑造型尤为优美。但参观时看到泥塑上尽是灰尘,以为没有及时清洁所致,后来才知道,那是泥塑风化的泥尘。我想,不知何时,这些泥塑也会像人的生命一样,最终化作尘土?泥塑能够与世无争地在庙堂里度过千年,我认为已经是奇迹了。</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游人很少,虽然寺外的广场很热闹,但丝毫不打扰这里的宁静。这座位居闹市的古寺,历经千年沉浮,依然处世不惊,静静地守望着大同这座塞北的古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龙壁之城</b></p><p class="ql-block"> 大同有“龙壁之城”的美称。目前大同保存了九座古代的龙壁。我们参观了善化寺门前的五龙壁和代王府前的九龙壁。</p><p class="ql-block"> 第一眼见五龙壁,便觉惊艳。龙壁由五彩琉璃镶砌,底色为蓝绿色,画面上,江海浪涛,蓝天飞云中,五条金黄色巨龙盘旋回绕,上下翻腾,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如新,历经几百年,完全没有岁月痕迹。其中的正龙,怀抱火珠,头朝前方,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威武霸气,令人印象深刻。整个龙壁流光溢彩,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九龙壁规模更大。大同代王府前的九龙壁是全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龙壁,全长达45.5米,高8米,制作工艺与五龙壁相同。</p><p class="ql-block"> 走近九龙壁,只见精致的制作工艺将九条巨龙的飞腾之势跃然壁上。碧海蓝天里,巨龙在波涛中翻腾,在云海里飞舞,姿态各异,雄健有力,气势如虹,整个画面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不由得对古代人民超强的想象力和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产生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悬空寺</b></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位于离大同约60公里的北岳恒山,建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北魏天师道长冠谦之仙逝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尘浮”,后来弟子们精心选址,于公元491年建成悬空寺。悬空寺供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走进恒山景区,远远望去,悬空寺像挂在石壁上的一幅画,走到庙下看,则像被几根木棍撑着的空中楼阁。看上去很小的寺庙,其实比我想象中要大。寺庙建筑约长36米,宽4米,总面积150平方米,寺庙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下,一块大石刻有李白的题词“壮观”</p> <p class="ql-block">  当你进入寺庙的殿堂,没有感到“小”。也许摆放了佛像,你的空间感与平时的建筑有所不同,加上离地面50米的悬崖,在护栏不高的房子往下看,惊得脑海哪里还有什么空间大小的概念?尤其当爬上三楼,脑海浮现那几根单薄木棍的支撑,真担心它们能否支撑得住如此庞大的一栋楼,这时,你更不会觉得房子小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惊恐。悬空寺并不只靠底下如棍子的木柱来支撑。它主要是以插入削壁岩石的坚硬的横梁为主力,横梁是坚硬的木材经过防虫防腐处理的,如“铁扁担”一样,这些插在岩石的横梁就是坚实的地基,然后以木柱支撑作辅力,这些力量与整座寺院建筑的结构虚实结合起来,所有这些,为整栋建筑提供力学的支持,因而,悬空寺被牢牢地建造在峭壁上。同时,寺庙因地制宜 ,利用悬崖的自然状态布局,使悬空寺避免了风雨的侵蚀、烈日的暴晒。</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不仅稳固、实用和耐用,而且也很美。它融入了中国园林艺术文化,它的廊、桥迂回曲折,屋檐的线条非常优美。整座建筑优雅如一座精美的浮雕。 </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是力学和美学的完美融合。它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巧夺天工,书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云岗石窟</b></p><p class="ql-block"> 云岗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距大同市中心约20公里,建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大小造像59000多尊,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一座珍贵的世界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走进云岗石窟景区,穿过一座座仿古建筑,经过一条开满杏花的小路,便走到丰巢似的石窟了。石窟和石刻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加上许多石窟不许拍照,很多看了也忘了,但有些造像还是令我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p> <p class="ql-block">  第三窟是云岗最大的石窟,主佛高大威猛,端坐着,英俊的脸庞露出慈祥的笑容,其坐高达10米,游客在面前走过,显得非常渺小。</p> <p class="ql-block">  第六窟的雕像据说是刻画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故事。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石窟,包括第五至第十九窟,我们看到的都是彩塑,深入石窟里,第五窟的坐像高达17米,是云岗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顶部刻有菩提树、飞天,线条很优美。而其他石窟的造型,我最喜欢是浮雕飞天,体态优美,舞姿动人,还有那些乐手, 神情各异,生动形象,而菩萨们面容安详 ,面带笑容。洞窟里运用这些雕刻描写了各种场景,其中也包括歌会、舞会等,画面构图繁复,色彩华丽,场面壮观。所有这些描写,似乎在传递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展示佛国大同世界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后看的是第二十窟。第二十窟的造像是完全露天的。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坐像面部丰满,五官精致,身材健硕,气魄雄浑,眼神亲切,正温柔注视着芸芸众生,塑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云岗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望着大佛慈爱的目光 ,我想, 即使再铁石心肠的人,都会被这双目光感化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2px;">长城一号公路及守口堡杏花</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守口堡是位于大同阳高县的一个村庄,距离大同市大约80公里,是明长城重要关口和屯兵之所。这里盛产杏,每年4月中下旬,当杏花盛开时,都要举行杏花节。今年的杏花节定在4月19日。</p><p class="ql-block"> 4月22日早上7点半,我们包车从大同出发,前往守口堡。</p><p class="ql-block"> 天气转晴了,春日的阳光终于照到塞北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汽车开始沿着窄窄的县道行驶,驶过一段,便到了一条崭新的柏油路,道路平坦宽阔, 视野开阔,举目望向远处,只见一个又一个土墩屹立在庄稼地上,司机告诉我们,那是用土筑的明长城,这条新修的公路是“长城一号公路”。</p><p class="ql-block"> 翻开历史,明清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在塞北修筑了外长城,这些土墩就是昔日遗留下来的长城烽火台。这些断壁残垣,这些烽火台的遗迹,是当年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见证,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从纷争走向融合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走进长城一号公路,就是走进了一段边塞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长城一号公路</p> <p class="ql-block">  到了守口堡,我们下车走进村子。村口几棵高大的老柳树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新绿的柳枝随风摇摆,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来自遥远的南方客人,从岭南到塞北的乡村,的确很远很远了。 一条清澈的小溪正“哇啦啦”欢快地从村边流过。</p> <p class="ql-block">  守口堡真是名副其实的“杏花村”。村子里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有一棵老杏树,村子的坡地、低洼处、山脚下都种了大片杏林,杏花正在开放,虽然也有部分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有那一棵棵、一片片的杏花依然开得绚烂 。</p><p class="ql-block"> 新绿的柳枝、清澈的溪流、屋前屋后的杏花、坡地低洼地山脚盛开的杏花,休闲的游人、劳作的村民,还有春日的阳光,使这个古老的村庄看起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p> <p class="ql-block">远处起伏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跑到花开最盛的杏林里、村子的小路上看长城,赏杏花,拍美照,欢快的笑声在村子里回响。</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山上,黄土筑起的长城蜿蜒起伏,把一个又一个烽火台串了起来,孤独地屹立着,沧桑而落寞。 战火早已远去,塞北这片古老的土地,将会象春日盛开的杏花,越来越美好。 </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3年5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