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山”金山寺

山人

<p class="ql-block">“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镇江”,“金山”一座青螺般的小山,一千多来,蕴藏了无数风流往事,见证了多少朝代兴亡,又有多少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兵”、“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西游记唐僧出家地”等传说故事都是发生在这里,使金山寺成为江南名寺。</p> <p class="ql-block">金山是屹立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至清代道光年,岛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盛行一时。金山自古名称很多,古人把扬子江比作香水海,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自古为我国优美游览胜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面朝西方极乐世界,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宋代以来,就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 。</p> <p class="ql-block">走近金山寺,见山门朝西,前正中立有四柱三门重檐石牌坊。牌坊正中的两柱高举起一个屋檐,屋檐与山门的屋檐一色,斗拱飞檐,青瓦青脊,铜铃高吊,屋檐下正中挂着一灰黢黢的竖匾,上写“江天禅寺”。</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的后面便是天王殿,天王殿黄墙上开着三个拱门,壁上赵朴初题写的“东晋古刹”四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保佑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的宝剑,可想其锋利无比,故名“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捧无弦琵琶在调试呢,又名“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撑无骨的伞,随时掌控着雨,所以称“雨”;西方广目天王全身缠龙,但此龙从头到尾都无爪,一切顺利,取名“顺”。</p> <p class="ql-block">走过天王殿,后边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大雄”是对 释迦牟尼的尊称,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镇伏邪魔。</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坐落在一个人高的台基上,重檐歇山式,前廊六个红漆木柱支撑着厚重华丽的双层屋顶。屋顶金脊金瓦,画梁彩拱。殿前廊的六个红漆圆柱上分别挂着三副黑底金边金字楹联,木柱前围着一道雕刻精美的石头栏杆,殿的门扇红漆花木格。</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七级台阶,佛称是走上七级佛陀达到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4.8米,端坐在莲花座上,慈眉善目,仪态安详。中间供奉的是释迦 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们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这三座佛民间称为“横三世佛”。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主佛龛背面,“五十三参”海岛图,正中为观音菩萨,观音分滴水观音、送子观音、平安观音,这里的是平安观音。她独站在鳌头上。</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檐之间书有“度一切苦厄”。</p> <p class="ql-block">走上大雄宝殿后边高高的石阶,平台上坐落着藏经楼,这是金山寺里藏学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座二层楼的硬山式建筑,看不出雕梁画栋,也不着浓墨重彩。终日闭门。</p> <p class="ql-block">走近仔细观瞻,眼前匾额上的三个字,可非同寻常。这里的“藏经楼”三个字,居然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真迹,本属不易;而更让人讶异的是,老夫子的三个大字“蔵经楼”,中“蔵”非彼“藏”,寓意令人费思。</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两侧各有一拱门,通向山顶。</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两侧有隔墙,墙上嵌有多块汉白玉名人石刻。</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前面汉白玉带上缀有二十块玉版,清初被火烧毁四块,乾隆南巡金山时,见玉块残缺,遂命玉工选上好玉补齐。玉块上刻有乾隆诗句。这是迄今为止,苏轼留下的唯一实物,也是任汝州团练副使留下的唯一实物。</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一生与金山寺有着不解之缘,曾十一次到镇江,每次来都要游历金山并小住几日。他和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他一生多次遭到贬谪,金山也就成了他调整心情的精神家园。这里蕴藏的佛境和幽静的氛围,总能让他性情回归、诗意焕发。1101年6月12日至16日,64岁的苏东坡在生命即将终了之时,途径镇江游览金山寺,对自己的平生功业做了总结回顾,概括为六个字:“黄州、惠州和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南侧建有“留玉阁”,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那天苏东坡身穿官服,腰系皇帝赏赐的玉带来到寺院,恰巧佛印禅师正在大殿讲经说法。因是熟人熟地,苏东坡推门便入,佛印禅师只得板起面孔说道:先生何来?此间无坐处!竟然不让苏东坡就座。苏东坡是个机敏异常的人,一听就知道,这并非熟不拘礼,而是禅师话里有什么机锋。于是他即以禅宗之语打趣道:既然没有座位了,那我就用您老和尚的四大五蕴之身当床座吧。佛印禅师一听,东坡居然班门弄斧,用起佛经典故,也就趁势来考问一下苏东坡,并以此打赌道:大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能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床座,如果你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那条玉带,就要留下来,作为我的镇山之宝。苏东坡自恃对佛学颇有研究,就欣然答应,并解下玉带,放在香案上面,笑着对佛印禅师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请禅师发话吧!佛印禅师问道:山僧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向哪里坐?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佛家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是啊!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不是一无所有,空空如也么,何座之有?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给佛印禅师这么一问,竟然哑口无言,分明跌进了佛印禅师的语言陷阱,苏东坡想了半天,还是答不上来,只得认输,将身上的玉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有一双门平台。左门额题“新生欢喜”,右门额题“揽月”。</p> <p class="ql-block">在石阶南侧下方有一单檐歇山顶建筑,侧有一拱门,额书“古法海洞”。</p> <p class="ql-block">法海洞是金山最为有名的四大洞之首。</p> <p class="ql-block">洞中供奉着法海和尚的石像。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远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法海圆寂后,弟子们在他坐的石洞里雕了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p> <p class="ql-block">民间有法海和尚自恃神通广大,干涉青年婚姻的传说,《白蛇传》使法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它的传奇色彩反而掩盖了作为金山寺祖师、一代名僧的本来面目。</p> <p class="ql-block">出法海古洞,回原路。向上望去,慈寿塔凸显眼前。</p> <p class="ql-block">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建成一座八角七层塔。明朗隆庆三年(1569年),明了法师重建。</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檐,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四面开门;在楼梯盘旋而上,每层有走廊和栏杆可凭栏远眺,面面景色如画。塔下刻着“天地同庚”的贺词。“天地同庚”四个字写的平平,似乎颜多柳少,但出自一个湘乡八龄童李远安之手。据说,慈禧过七十大寿,富庶的江浙两江总督重修了慈寿塔,为慈禧贺寿,慈禧问道:“你祝我长寿,那你看我能活多少岁呢?”总督一听,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身旁的小随童悄悄的递上一张纸条。总督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双手呈上。慈禧看了不禁眉开眼笑,纸条上写着“天地同庚”四个字。塔内藏有金山四宝:苏东坡的玉带、周朝的周鼎、明手绘金山图和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缴获的铜鼓。</p> <p class="ql-block">金山之巅的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亭内有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据说康熙南巡登上金山寺,欲题词,却又不知写什么好,高士奇悄悄在手掌中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字,上前给康熙磨墨,偷偷让他看手掌中的字,康熙大悦,按此题写。</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侧石阶路下行,左侧一建筑,门额上书“妙高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祐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现在的妙高台为1991年慈舟法师主持重建。</p> <p class="ql-block">“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就发生在这里。金山原来在长江的江心,虽然山不是很高,但是山势却很险峻,是长江的防御要地。1130年,金兀术率十万名金兵,乘几百艘战船准备攻打镇江,南宋名将韩世忠当时在镇江驻防,于是与梁红玉商量了利用地形的优势把敌人引进黄天荡然后把他们包围歼灭的对策。为了提高士兵们的士气,梁红玉站在金山的妙高台上为士兵们击鼓振威,使得韩世忠大获全胜,金兀术损失惨重,向北面逃去。</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的外墙上勒有“龙虎鸾凤”四个字,为江南提督徐传隆所书。门右边的围墙上则勒有《水调歌头》等文。</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西游记》中唐僧的出家之地为镇江的金山寺。史料载《西游记》中的金山寺在"江州",而镇江就在长江边,金山在当时也是长江入海口的小岛,故唐僧的小木板可以飘到金山寺,《西游记》在第十一回中有"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的诗文。此外,在文中第八回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里面提到了"焦山寺",这也和镇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可推断《西游记》中的"江州"便是现在的镇江,"金山寺"便是现在的"镇江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里最为精彩的情节之一“水漫金山寺”也是发生在这里。修炼千年的白蛇精所化,名白素贞,心地善良,追求美满爱情,在杭州西湖与许仙相遇,倾心爱慕,结为夫妻,端午节误饮药酒现白蛇原形,将许仙惊吓而死,她盗仙草将他救活,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镇江金山寺,她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其子祭塔,雷峰塔倒塌,终遇救。</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的历史故事实在太多了,令千百年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不朽诗篇;也引现代无数文坛大家为之动容,挥毫题跋。</p> <p class="ql-block">走出金山寺,有感于苏东坡曾给金山寺题的一首回文体诗,描写了金山寺的迷人风光:</p><p class="ql-block">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p><p class="ql-block">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p><p class="ql-block">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p><p class="ql-block">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