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情,水有意,初心不忘记

老碧

<p class="ql-block">  聂家山,一个籍籍无名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地方。</p><p class="ql-block"> 但在8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中共皖南游击队叱咤风云的大舞台,令敌人闻风丧胆、不寒而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二十大报告,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支部主题活动中,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怀着敬仰之心,慕名来到相邻的黄山区(原太平县)谭家桥镇中墩村的聂家山。</p> <p class="ql-block">  依维克小巴车在弯多狭窄的崎岖的山路上,左弯右拐,上岭下岥,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艰难的行驶着。</p> <p class="ql-block">  尽管这山高路远,路窄弯多,如今年老体弱,晕车不适,但对我们这些退休的老税务人,想当年跋山涉水,走村串户,迎风霜冒雨雪,去征收茶叶税、屠宰税相比,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随着车子的颠簸,望着窗外的景色,我的思绪飞过了崇山峻岭,跨过了千沟万壑,穿越了时光隧道,耳畔不由地响起了那首经典的令人振奋激昂的《游击队员之歌》,仿佛看到了游击队员们在深山密林中与敌人周旋矫捷的身影,听到他们攻打谭家桥乡公所与敌人厮杀的声音,闻到了老百姓慰劳游击队员们凯旋归来的香椿炒鸡蛋和玉米饭香……</p> <p class="ql-block">  不来不知道,一来觉奇妙。近几年,在下山行动,集中安置扶贫工作中,在这深山密林里,依然散居着三三两两几十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我想,不是扶贫干部没做工作,而是这些长期深居大山里的人家对大山的依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守住这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  小巴车进入村头,首先跳入眼帘的是一长排白色的半是平房半是二层的木楼,房屋正中的墙上镌刻着一个大大的红五角星,在蓝天翠竹的映衬下,显得鲜艳夺目。平房前是一个很大又平坦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后,旋即进入聂家山红色革命陈列室,认真仔细地瞻仰革命先辈先烈们的图片、物件和事迹。</p> <p class="ql-block">  在陈列室里,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有的还用手机拍照,十分珍惜单位组织上安排的这次难得的参观学习、精神洗礼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看到图片上胡明、熊兆仁、刘奎、李健春、倪南山这些曾在皖南红色革命根据地如雷贯耳的名字,每个人顿生崇拜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从陈列室出来,我们顺便游览了这个镶嵌在大山深处,青山绿水之中的小山村。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一条小溪由南向北从村中流过。</p><p class="ql-block"> 村头的围墙上,喷印了一首袁良才作的诗《聂家山感怀》。百度了一下,有十几条信息,无法确认这位诗人是何许人也。</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我们发现路边户家的墙上绘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水彩画,再现了当年新四军游击队的战斗和军民鱼水情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看见一堵雪白的墙上写着“打不死的刘奎又回来了”鲜红的标语时,不禁使人想起了革命先辈刘奎丰富传奇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刘奎(1910-1979),原名刘多魁,江西安福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井冈山斗争和新四军汀潭保卫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留在皖南坚持打游击,任泾(县)旌(德)太(平)游击队长,以经常出奇击敌著称,作战中多次负伤,被人们称为“打不死的刘奎”。解放后,历任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又回来了!”是何意?据了解,刘奎在皖南开展游击战争中,与聂家山本地姑娘李明相识并结为夫妇成为战友。因此,刘奎是聂家山的女婿,聂家山也是刘奎李明夫妇的老家。既然是家就会经常回来。</p> <p class="ql-block">  为了美好的未来,憧憬着新中国的诞生,每个游击队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敢前进!这是信仰的力量,前进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宁静的小山村的小路上,环视四周的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的粉墙青瓦,聆听林中的画眉婉转清丽的鸣声,倾听路边潺潺流淌的溪水声。置身其中,既便是再激动、狂躁的心情,也会很快的平定、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但珍稀古木不少,有巨大的南方红豆杉,有硕果累累的香榧,有遮天蔽日的枫香,还有挺拔的银杏,苍翠的圆柏,平均树龄都在350年以上。俗话说,有树就有人,有人就有村。由此可证,聂家山是被人遗忘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邻居老包发现了一棵树龄不短的凉豆腐树,学名叫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它的叶子揉碎洗汁过滤后,加入芝麻杆烧的灰,经化学反应后,就沉淀凝固成碧绿晶莹剔透、清凉爽口的凉豆腐,是解暑降温的天然食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阔叶乔木树,我们都叫不出名字,是老同事吕新华发现并用手机拍照在网络上查出叫栎槲的树,属阔叶乔木科类,入秋后,叶变黄。</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黄精,大家都认识的一种中药材。它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贤等功效,被称为百补之圣,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50多种元素,吃十年以上野生黄精,不疲劳,更年轻,身体棒……不说了,再说就有推销售卖之嫌。</p> <p class="ql-block">  初夏之际,被青山翠竹环抱的小山村,清秀而宁静,宛如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徜徉在村中的小路上,我们一边赏景,一边闲聊。有人说,这里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十分安静,但山高路远,太过冷清,生活购物、小孩上学、生病就医都不方便;有的说,这里只宜短游,不宜长住,更不适合年轻人发展;还有的感叹道:有桥有路有人家,好山好水好寂寞!</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尾的小桥上,回眸南看,崇山峻岭,巍峨雄伟,如同壮汉宽厚的肩膀和挺拔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顺流北望,一条柔情绵绵的小溪,唱着轻盈欢快的小曲儿蜿蜒北去,犹如怀春的少女憧憬着奔向北方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  在这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我不恋山,也不恋树,不恋花,也不恋人,唯独对村中的小溪,对小溪里的一湾清泉,尤其对哗哗流淌天籁般的溪水声情有独钟。她可以荡涤你心灵的污浊,驱除你心中的烦恼,治愈你内心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不信?你打开上面的视频听一听。</p> <p class="ql-block">  坐在小溪边,我静静的听着这治愈系的溪流声,眼帘渐渐地虚化成一幅画:一位新四军女战士,站在岩石旁盛开的映山红花丛中,思念前方英勇奋战的情郎哥哥,对着流淌的小溪诉说衷肠……</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的耳畔响起了一首从遥远的云南飘来的经典民歌《小河淌水》,恰好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我们在村里流连着,很少见到几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小孩。这是我们在村里难得遇见的两位中年妇女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村子虽小,但十分整洁。家家建小楼,户户有新房,每户门前都干干净净,种花弄景,美化环境,柴火物件摆放的整整齐齐,给人感觉赏心悦目,清爽舒服,好一幅画里山村!</p> <p class="ql-block">  从视频可知,国家的惠农政策已惠及到农村的每个地方,危房改造,饮水卫生,道路硬化,厕所改造,件件落实,样样到位。</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聂家山红色革命陈列室,游览了环境优美,安宁静谧的小山村,我们在村头广场塑标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间虽短,受益匪浅。每位老同志精神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信念更加竖定。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牢记住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是每个共产党员毕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聂家山!人虽走,心不变。就如广场上的标语所期望的,“红色记忆永不忘,民族精神必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