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7日周三下午,我们全体数学老师相聚会议室共同聆听了二年级组数学老师对《图形与几何》解读和分享。</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段的数学老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图形与几何》这数学领域进行了深刻的研讨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柴现兵老师给大家对2011与2022新课标的变化和作用进行了解读。 接着高娟老师用微课的形式展示了,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认识。通过《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 王立冬老师就《图形与几何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作以深入剖析。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梳理工具,理论上可用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场景的方方面面。若将思维导图工具用于学习,可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与递进式特点有序且有逻辑地梳理知识内容,将各零散且存在关联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整理,辅助学习与快速理解知识内容。同时还方便在图示中突出重点、难点,以便学习和后续复习使用。</p><p class="ql-block"> 杨长坤老师分享了新课标下《图形的认识》如何突破重难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分享,让我们对《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有了一个深刻了解和认知,在今后教学中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感悟,去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