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罗店蔬果园随感

葛天琳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0日,我受邀与知青朋友一起,到宝山罗店参观荒二代蒋总的建信蔬果农业合作社,收获满满,感受了来自黑土地的荒友情,品尝到田头采摘的乐趣。回忆起五十多年前艰苦劳作缺吃少穿的农耕岁月,如今的菜篮子多么丰盛!不由得写下几句打油诗:</p><p class="ql-block">《菜园乐》</p><p class="ql-block">兴高采烈到罗店</p><p class="ql-block">蔬果园里忙采摘</p><p class="ql-block">茄子辣椒西红柿</p><p class="ql-block">萝卜油豆和生菜</p><p class="ql-block">美酒佳肴舒心怀</p><p class="ql-block">围坐桌前话匣开</p><p class="ql-block">最浓不过知青情</p><p class="ql-block">感谢创业荒二代</p> <p class="ql-block">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蔬果飘香,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样的场景,对于曾经在农田里度过青春岁月的老知青,有一种似曾相识而又特别陌生恍若隔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知青年代大田的农活主要是种水稻,吃菜成为知青们的大问题。这张插秧的照片是江西知青老照片专集里的。我根本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温饱都成问题,哪里有相机啊。</p><p class="ql-block">那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基本生活却没有多少保障。</p> <p class="ql-block">知青时代的大田和菜地都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吃菜是靠生产队分配给知青班的一小片自留地,用以维持知青们日常的伙食。那时是没有地方可以买菜的,都得自给自足。买菜、卖菜都会被批为“资本主义尾巴”。一切副食品供应都得自己解决。知青要吃菜,除了刚到农村第一年的头几天,由老乡送来;后面的日子,则必须自己克服了。</p><p class="ql-block">吃了一段日子上海带来的酱菜腌萝卜,老乡送的腐乳,然后就是开水拌饭,吃白饭或者酱油淘饭。</p><p class="ql-block">菜地不过五六分,可是这半亩地知青们也打理不好。因为每天出工到大田种水稻或者上山扛毛竹已经精疲力尽,哪里有时间种菜?</p><p class="ql-block">一年到头,直到稻谷收割下来,也还没有歇息的机会,还要修田埂修茶树岭,外出修水库修洪堤,干各种农活。</p><p class="ql-block">不少知青情愿被派出去,尽管很累,但是至少有派饭吃,有菜吃。而知青班的自留菜地,常常处于荒芜凋零之中,知青们常常是有一顿没一顿,基本没有多少下饭的菜。哪里见过如今的如此大面积丰产的菜地?</p> <p class="ql-block">除了善良的村民会送点菜来救急,大部分时间,知青们处于缺菜状态。有的男知青忍不住“瓜田李下”,到别人家的菜地里当起了“三只手”。------被老乡知道,少不了挨骂训斥,甚至挨揍。至于贪嘴偷鸡摸狗被老乡吊起来打,也是不可避免,不堪回首的。</p><p class="ql-block">于是知青们还得自己咽下苦水,更辛苦,起早贪黑,利用出工前后间隙,锄地种菜,施肥浇水。干这些活男知青却远不如女知青勤快。</p><p class="ql-block">可苦了女知青。我们大队第一生产队的女班长,曾经因在菜地挖土,把自己脚也挖伤了,锄头穿过了脚底,鲜血直流。我们只能陪她伤心流泪。还有个别男知青懒得出工,靠家里寄钱过日子,对种菜一事不参与,你也对他没辙。</p><p class="ql-block">第二年开始,各队的知青们大多积极地开始了自力更生。除了问老表要菜秧,还翻山越岭到外县去买菜秧,有的探亲时从上海带去了菜籽。我们种过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还有刀豆缸豆毛豆,卷心菜鸡毛菜。从撒下种子那一刻,就开始了育苗浇水施肥松土拔草。经过一个个辛劳的清晨和黄昏,期待它在阳光雨露的作用下,快快长大,结出丰收的果实。最快乐的,莫过于採摘果实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那年头,从来也不敢想象,如今蔬菜大棚这么壮观的气势,这么繁荣茂盛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2虎年四月份我在家做的泡菜。那时因为无法出门买酱菜,社区供应的萝卜家人又不爱吃,就做成了泡菜。</p> <p class="ql-block">面对眼前大片绿油油的菜地,丰收的景象,只会担心来不及收摘烂在地里。有谁还会想起,当年没有菜吃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年轻人更是体会不到这种没有菜吃的艰辛。记得去年疫情封控期间,年轻人几天没有菜吃就受不了了,而老知青们几个月下来,根本不觉得难,自己发豆芽,做泡菜,蒸馒头,做酱肉,甚至在阳台上花盆里种鸡毛菜,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十八般武艺,都是知青年代练就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荒二代蒋鹏十几年前来到上海创业,转战崇明浦东奉贤南汇 ,最终落脚宝山区。他得益于上海市的菜篮子工程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租金和税收上负担比较轻,所以发展良好,蒸蒸日上。各类蔬菜水果,年年都是丰产丰收。只不过现在用工成本也比较高,本地宝山农民已经青黄不接,需要到外地招工。</p><p class="ql-block">记得我母亲曾经在三年困难时期,带中学生来宝山罗店参加双抢和三秋劳动。那时罗店属于远郊,母亲带学生住在那里,连电灯也没有,晚上一片漆黑。</p><p class="ql-block">如今地铁到美兰湖附近,就是蒋总的六百亩蔬菜基地。他带来了东北的油豆,又糯又香,口感软嫩,远胜本地刀豆长缸豆,很受上海市民欢迎。</p> <p class="ql-block">这些黑龙江知青,仿佛又回到了第二故乡,找到了当年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干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亲手採摘的蔬菜,是最美味的。</p> <p class="ql-block">红红的小番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人见人爱。</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佩服蔬果农业合作社的荒二代老总,从东北来上海市郊创业,成为上海菜篮子工程的一员干将,吸引了众多老知青来到菜园叙旧。</p> <p class="ql-block">河塘里,小龙虾直接捞上来就可以煮了吃,挡不住的诱惑。</p> <p class="ql-block">酒香浓郁,荒友情深。</p> <p class="ql-block">这些十多岁远离上海大都市,在北国打拼同甘共苦过的荒友,结下了一辈子的情,胜过兄弟姐妹,在一起,吃什么都香。</p> <p class="ql-block">爱美,爱花,爱摄影,爱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们,“研究”花花草草水果蔬菜,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难掩丰收的喜悦!当过知青,尝过艰辛的日子,与农村,农民,农业,有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杏子挂果,枝头累累,令人垂涎。</p> <p class="ql-block">&nbsp; 希望的田野上,感谢荒二代的付出!老知青一代,祝福他们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鲜红的玫瑰花会凋谢,我们的心永远年轻,不服老!</p> <p class="ql-block">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和书籍,《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对今天的描绘,就是有高速公路,有电灯电话,洋房别墅,有葡萄瓜果。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老知青们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时代进步的成果,苦尽甘来,心情很舒畅。如果没有战争,一切多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土地,还有许多可以发展的前景!我们合影的地方是荒地,杂草丛生,但是绿意盎然,野花盛开。知青们设想,这里应该建一个大公园。蒋总承诺,打算把这里开发好,让更多的知青朋友来休闲散心。</p> <p class="ql-block">路边长长的竹篱笆墙边,开满了石榴花,耳边想起幼时母亲曾经教我唱过一首歌:石榴花啊,石榴花,石榴树顶上开着石榴花,她红过玫瑰,红过珊瑚,红过火焰,红过晚霞。</p><p class="ql-block">希望我们的日子也像石榴花一样红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