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写】聆听花开的声音(二)——我的班级故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该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班20多年,最近才略懂带学生的滋味,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厢情愿地传授知识,并美其名曰地认为我们是对学生好的教书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呵护孩子们的心灵,把我们的教育推向育人层面。教书层面也许是可以具体可测可衡量的,育人层面往往像育苗,不见有功,但一定是日有精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李明浩同学,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身影,那是矛盾的结合体。他的优点不仅多,而且清晰明朗。数起来毫不费力:其一,他热爱劳动,而且会劳动,眼里有活,且会干活。班级卫生打扫起来轻轻巧巧就搞定,毫不费时,也不费力,处处可见他的聪明。其二,他有向师性的一面,他愿意和老师亲近,批评他他从来不计较,相反还主动把自己书籍借阅给我家儿子。就这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身上也存在着让我头疼的毛病:其一,他作业质量不高,特别是疫情期间,他沉迷游戏,作业常有完不成的现象,屡次三番催促,依然不尽人意。其二,上课时他不是和同桌窃窃私语,浅笑连连,就是低头不知所作所为,亦不关注老师所做所云。他是让我爱不动恨不起来的学生,对他的教育既有无力感,又有不甘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如何用育人促进教书成效?百思不得其解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偶然中,我发现他居然会唱歌,以前也因为在班级里常常哼唱让我恼怒过,那次在班级里他激情演唱“少年”这首歌,让我听得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以前让我恼怒的行为里居然藏着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当时我特别激动,孩子的优点也许就是他将来谋生的饭碗,引导好,一定能推动他学习进步。这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契机呢?自从我给李明浩展示的机会之后,我发现他好像变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蕾·兰德和简和简·迈耶提出了一个“门槛”概念,这是一种可以一上来就辨明方向,并能直接进入全局实践的学习体验,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就能让学生产生这种“门槛体验”,他让学生知道他在做什么。让学生知道他的发展方向,让学生看见自己的前途,为学习找到方向,为知识学习找到实际用途,也许这种长远的任务驱动能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我发现他的优点之后,我竭力鼓励他,告诉他努力学习会为他的优势加分。他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我明显感觉到他的变化,他特别听我的话,他的向师性进一步增强。母亲节前,他不仅送我一束花,还用语言表达对我的祝福,他说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他祝福我节日快乐!孩子的祝福里是信任,是把老师当作亲人来爱的吧。我觉得我在孩子心中很重要,我觉得我应该沿着这条路走,继续做到适合孩子们的教育,继续在教育和育人中寻找结合点。孩子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只不过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无形中扼杀着孩子们的探索欲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孩子都渴望成长,每个生命都渴望精彩,多个角度评价孩子,多双眼睛端详孩子,多双手托举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出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