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秋天,昆六中85班同学筹划一次同学聚会,准备邀请几位教过我们85班的老师参加。<br> 我和袁迪新几经周折找到了音乐老师浦恩施的住址,来到新迎小区文艺路的教育局宿舍楼。<div> 我们轻轻敲门,给我们开门的正是蒲老师,蒲老师一点没变,精神矍铄,我们向蒲老师问好,自我介绍说,我们是您的学生,看您来了。蒲老师仔细端详片刻,马上高兴地说,记得记得,85班的,边说边把我们引进客厅,落座寒暄沏茶。</div> 我们说明来意,邀请蒲老师参加我们85班的聚会,蒲老师兴奋地说,参加,我一定参加!你们毕业都将近40年了,当年你们还是孩童,今天已经为人父母功成名就,不容易啊!你们还记得我,我也还能见到你们,真的很高兴!<br> 于是,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昆六中那些往事来。<br> 我说,最记得进入昆六中的第一首歌,就是您教我们唱“可爱的苹果”,说着,蒲老师点点头,轻轻地哼出了那首歌的主旋律,犹如当年的情景。<br> 袁迪新说,上音乐课时,您怕我们在下面讲小话不听讲,就故意把我们男生和女生交叉安排座位,蒲老师狡黠地说,不是啊,我是想让你们打破男女生界线呢,说完大家开心地笑了起来,蒲老师还是那么随和风趣,接着问,给还记得是哪个女生坐在你旁边?袁迪新摇了摇头,蒲老师神秘地笑着说,你等着,然后起身从书柜拿来一本硬壳装订的本子,迅速翻到其中一页,递了过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六中85班音乐课座位表</h3> 我们接过来一看,霎时间惊呆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工工整整用手写的座位表,下方用红笔写着“85”两个数字(这是班级名称),右上角标注“88”两个数字(这是页码),左上角依次标注着班主任的姓名:沈婉丽、田维芬、李章侬,用钢笔工整画出的6排10列格子中,那些熟悉的名字一一映入眼帘,每个同学的名字上方还用红笔标注了学号!<br> 我迅速地找到我的名字,惊喜地读了出来“5592”!我几乎遗忘了的学号,又勾起了无限的记忆。<br> 袁迪新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学号“5670”,没错!就是5670,袁迪新告诉我们,他的学号与班上同学的不连贯,相差几十号,是因为从北京转学过来时已经开学了,所以学号排在后面。 昆六中的“学号”就是新生入学注册时所登记的序号,表明你是昆六中第几名学生,学号在学校花名册、学生证、借书证、……,都有标注,毕业证上也有,相隔几十年,许多人都把学号忘记了。<br> 蒲老师您太伟大了!我们赞扬说,几十年了,您还珍藏着我们的座位表,蒲老师告诉我们,养成习惯了,每次新生入学编班后,都要去教导处拿到各班的花名册,然后一笔一划地抄写、根据男女性别,编排成音乐课的座位表,便于上课时根据座位来“点名”认识学生。<br> 我们细心的翻看这本独特的“点名册”,蒲老师教过的昆六中所有的班级都在这儿了,我们注意到,有的地方有涂改,有的地方做了记号,有的地方是粘贴,显然是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变化做出的,多么细心与负责的老师啊!<div> 我感觉到手中的这件“文物”沉甸甸的,那些页面有的已经发黄,但是,那些隽秀的字迹一笔一划依然是那么清晰,就像一章章乐谱、一个个音符,凝聚着蒲老师的心血。</div> 征得蒲老师的同意,聚会那天我们将这张座位表打印出来粘贴在同学聚会的“黑板报”上,将每个同学的胸牌上打印上当年的照片与学号,这一小小的细节,成为聚会的一个亮点,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六中85班2002年在滇池大自然风情园聚会</h3> 大家聚集在那张座位表前面,指指点点,查看自己的“座位”与“同桌”,七嘴八舌回忆当年上音乐课的情景。 那个时候,音乐教室的座位是一排排条凳,没有靠背,每堂课都要练声,蒲老师要求我们挺胸坐正,要精神饱满,意守丹田,跟着钢琴,“米一依妈啊阿”,升调、变调,然后钢琴奏响,跟唱、视唱,有时候,蒲老师会把同学一个个叫到钢琴旁边,分别进行指导……<br> 当时音乐教室在阅览室楼下,一架法国钢琴安放在教室入口一侧,一个架子上面安放着贝多芬的雕塑,如果上课迟到,你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蒲老师及全体同学的注视下狼狈进入,所以,上音乐课几乎没有人敢迟到,音乐教室这种布局就是蒲老师的高明之处。<br> 将男生女生交叉排座位,是防止上课讲小话?还是打破男女生界线?还是音乐教学需要?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是蒲老师的聪明与独创。<br> 蒲老师用那架法国三脚钢琴,教我们简谱、五线谱,教我们口型发声演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蒲老师是我们的艺术启蒙导师、良师益友。<br> 毕业前我们班部分同学自发“民办”了“西山夏令营”,夜宿华亭寺,在藏经楼打地铺,在那些日子里,蒲老师和我们一起朝夕相处,我们一起晚饭后在林间小路散步,拉手风琴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公路上观万家灯火,在望海楼看滇池日出,蒲老师还给我们讲音乐家冼星海,在藏经楼地板上给我们表演踢踏舞…… 聚会上,班主任田维芬老师、沈婉丽老师以及音乐老师浦恩施坐在前台,看着学生们,面带笑容。 蒲老师深情地说“你们离开昆六中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对于地球生长来说很短暂,但是对于人生来说不简单,就是三分之一左右,今后你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然后蒲老师就像当年在学校一样,展开双臂,指挥大家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没有练习,全凭现场发挥,左右两边的同学在蒲老师的指挥下二声部唱的有声有色,歌声再次把大家带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校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蒲老师与纳钟禄留影</h3> 无独有偶,1953年考入昆六中的19班同学在2003年纪念入学50周年聚会时,也邀请蒲老师参加了聚会,他们19班那张座位表同样引起了大家的兴奋,相隔50年,就像在昨天,蒲老师还记得他们在歌咏大会上的演出情况,还能叫出同学们的名字,同学们对蒲老师敬佩有加。 蒲老师1921年出生于宣威,毕业于北京东方外国语学院,1950年到上智学校(1952年改建为昆六中),30多年一直在昆六中教音乐,1983年退休,后来蒲老师去世后,蒲老师的亲人将那本汇集了昆六中一百多个班的“音乐课座位表”以及保存的昆六中老照片,捐赠给了云南省档案馆,作为历史资料留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