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就出发之三十三(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皖南行)

香园芬芳

<p class="ql-block">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中,先后4次流寓皖南,也在这里毫不吝啬地倾注了大量的诗情。他现存的作品里,有二百多首写于安徽。皖南是李白一个巨大的情结,李白是皖南一个永恒的话题。看了有关资料,其实安徽省从2014年起就已经推出了“跟着李白游皖南”文旅融合主题自驾线路。今天我们参加了一个自驾旅行团《跟着诗仙游皖南》,也来浪漫一回吧😀</p> <p class="ql-block">  跟着诗仙游皖南第一天:打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水阳江畔的敬亭山。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敬亭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峰翠云峰海拔只有300多米,山不高却满目清翠,林壑幽深。<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因南北朝诗人谢眺的诗,让敬亭山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这里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它一生七次飘然的地方;这里韩愈、白居易、杜牧、欧阳修、文天祥等320多位后世诗人也纷至沓来,为敬亭山留下1400多首诗歌。敬亭山被誉为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虽是五一假期,没有人山人海,行走在山林间,感受李白独坐此山,留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入的景区乘坐景交车来到山上,第一个看点是石涛纪念馆。石涛,原姓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幼年时,石涛曾有过一段王孙生活经历,但随着国破家亡,好景很快破灭,悲苦的行脚僧生活随之而来。1670-1679年,石涛曾在敬亭山广教寺出家。此时的他,虽逃于禅而隐于画,心却并不静寂,双脚也并不停滞,画出了敬亭山水的千情万态,留下了无数风神秀逸的作品。《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就是他以敬亭风光为背景,留下的传世名作。</p> <p class="ql-block">  石涛的画风</p> <p class="ql-block">  石涛的百页罗汉图册第三开</p> <p class="ql-block">  走出石涛纪念馆,双腿酸酸的走了近300米的连续斜上坡之后,终于到达"太白独坐楼"。这是一栋全新的仿唐建筑,里面有李白独坐木雕像,介绍了李白的过往今来。爬到楼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俯瞰周围山头,满目青翠,林壑幽深,显得格外灵秀。</span></p> <p class="ql-block">  接着往下走,经过一座石坊,名"古昭亭",为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宣城县令陈泰来建。以巨大石料砌成,两旁为两根方体石柱,上方连接石横梁,坊名刻在横额上,坊前有石砌台级。千古名山敬亭山,只有古昭亭牌坊和宋代双塔(后面提到的广教寺)躲过了战争烽火,劫后余生,怎不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白与族叔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p> <p class="ql-block">  李白与族叔游春铜像</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脚,回望敬亭。仿佛看到李白宽袍大袖的身影,仿佛听到他"独坐敬亭山"的轻声吟诵……</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景区里还有座广教寺,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寺里有一对比肩并立二姊妹塔,为仿唐风格的四方形阁楼式七级砖塔。两塔相距26.9米,东塔高17.86米,西塔高17.87米。塔外四角四面,每一面都用圆柱砖条划分三间,中为圆拱门,有阑额、角柱,檐有华拱出挑,墙面嵌宝相花座佛像砖雕。砖的形制有一百多种。双塔二层内壁上嵌砌北宋苏轼书赠广教寺模上人《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刻石各一方。其中,西塔刻石保存较好,东塔刻石已基本剥落。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晚餐寻找美食,发现这里柴火灶特多。就找了这家网红老家柴火灶,一条大鱼外加8只玉米贴饼,鱼头豆腐贴饼子美食一餐完成。</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来到位于泾县西南约40公里处的桃花潭景区,因李白在此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闻名。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听导游说先人来自中原,没有考证😀</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的一段,东岸的陈村与西岸的万村隔潭相望,这两座徽派古村算不上精致,却有一种沧桑的美。南阳老街(也称水东古街)上铺着不规则的鹅卵石,两侧墙壁斑驳,一旦穿过狭窄的老街,见到豁然开朗的清澈潭水,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第一站看文昌阁。它始建于清代乾降三十二年(1767年),由乾隆皇帝意准,水东翟氏家族共同捐救建造。一是纪念李白曾游水东翟家之桃花潭,二是显示翟氏家族文风昌盛。文昌阁、砖木结构,共3层,高25米。阀平面呈八角彩,三层八角均系风铃,最上层为铁铃,下而两层为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朗朗,十里可闻。三层屋面逐层加陡,八角翘向天空,翘角处瓦转九十度铺盖,造型典雅,别具特色,为皖南地区所罕见。</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底层正面悬"盛世文明"横匾,二层屏风上方有"文光射斗"四字,三层有"共登云梯"竖匾,这些匾额都铭记着昔日翟氏宗族文化的辉煌和荣耀。</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占地十余亩,登上阁的高层,可俯瞰宏伟壮观的翟家祠堂,通观古老秀丽的南阳古镇(水东村),远眺风景如画的桃花潭渡,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二看: 中华第一祠(又名翟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嘉情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规模之大,江南无二。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徽省境内最大最古的祠堂,集徽派木、砖、石三雕及彩绘之大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穿过踏歌古岸阁楼门楼来到东岸古渡。这里是泾县最佳摄影处,这里有个李白与汪伦的故事必须讲一讲。</p><p class="ql-block"> 汪伦,泾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善诗善歌,对李白的诗歌极为敬慕,百读不厌,他还知道诗仙李白有嗜酒之好,斗酒诗百篇之称,便修书一封邀李白来桃花潭,书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呼?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来后才知,桃花者潭名也,酒店者乃万姓所开,汪伦善意的谎言,使先生欣然而往。汪伦和众乡亲的纯朴、热情,桃花潭的自然美景使汪伦、李白之情意愈深,居住数月。李白临行前,汪伦及众乡亲,恋恋不舍,载歌载舞、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感激之至、挥笔写下,千古绝唱《赠汪伦》</p><p class="ql-block">“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p class="ql-block">桃花潭由此而闻名天下,历代名流、学者、寻访诗仙游踪,甚是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为西岸的《怀仙阁》与踏歌岸阁隔河相对,怀仙阁岩下即是桃花潭,有奇石像鼻子伸进潭中。古渡是联系翟万二村及厚岸、查济、新丰至泾县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们从东岸渡船去西岸,游览桃花潭畔景区,再从西岸回渡东岸穿水东古街而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清楚没,图片打着黄色的圈才是真正的桃花潭,上有一座怀仙阁。呵呵!</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镇的新居</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  根据行程安排,第三站第四站分别为黄山区的芙蓉谷、池州石台县的醉山野景区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铜陵的天井湖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皖南多山,峡谷也多。那些峡谷植被茂盛,峡谷之水清澈见底,空气中负氧离子丰富,是人们向往之处。李白是否到过,俺们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芙蓉谷位于黄山北麓,纵深4公里,谷中群峰嵯峨,怪石磷峋,大小潭池上百个,构成美妙的水景幻境,充满着青春神韵,故又称“春之谷”。</p><p class="ql-block"> 石台县的醉山野景区,拥有着黄崖、杉山等众多优良的自然资源,拥有自然的生态环境、奇异的峡谷、壮丽的山岳、秀美的水景。</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数公里的峡谷中,展现给人的是一片原始的自然山间峡谷风光。人们在这里游览戏水,在这里直播,在这里享受大自然赋于的阳光雨露…</p><p class="ql-block"> 铜陵的天井湖公园,位于铜陵市区西北。公园围绕着大片湖面,两条曲曲折折的长堤将湖分为东湖、南湖、北湖,呈“品”字形排布,所缺西湖,当地人戏称在杭州。湖中有一口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的泉水,名天井,天井湖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又来到了位于池州的齐山平天湖景区,它位于池州市区以东2公里处,主要由平天湖和南岸的齐山组成。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湖边绿化很好,一路的湖光山色令人心情舒畅。晚上可以到湖边沿木头栈道散步、吹风、看夜景。湖西岸有平天湖莲花台,是伸入湖中的莲花形观景台。这天傍晚的太阳依然火热,只能回酒店休息,无法看到莲花台的夜景留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乘着空档,我们又去池州杏花村与铜陵的犁桥水镇走了走。</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春游池州城西杏花村,写下这首<span style="font-size: 18px;">脍炙人口的</span>《清明》诗。</p><p class="ql-block"> 杏花村还是国家4A景区,整个景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村内树木葱郁,杏花在林,小桥流水,酒旗若现,怀杜轩、吟诗台、焕园、六朝长廊、黄公酒坊等主体建筑保留了徽派的传统风韵。只因是疫情之故,进入景区觉得有点萧条,游客稀少,有点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铜陵犁桥水镇犁桥水镇是一座集徽派建筑之精华,汇江南园林之神秀的江南水乡小镇。进入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粉墙黛瓦马头墙的画面,人工植入的云雾使画面更为灵动。左边是梨桥老街,右边是民宿区。古镇建筑翘角飞檐,马头墙鳞次栉比,既有徽派特色,也有民国的风味。一条河流穿镇而过,尽显江南水乡的温柔秀丽。是我走过的古镇打造的比较好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  跟着诗仙游皖南第五站:当涂县李白文化园。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脚下,长眠着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倾情当涂,共七次来到这里。他在六十二年的颠沛流离的生命旅程中,热情讴歌当涂,为这方水土留下五十多篇诗文和许多神奇的传说。李白文化园有牌坊、太白碑林、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太白草堂等景点二十多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看见的李白塑像一般都是昂首向上,手举金樽,似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在这里李白佩剑的形象,非常少见,表现了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在李白墓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酒瓶,不知是游客留下的还是人为的?</p> <p class="ql-block">  来到李白文化园不得不说说谷氏家族与李白一诺千年的守护。</p><p class="ql-block"> 谷氏先祖谷兰馨十分了解李白“志在青山”的夙愿,并在临终前留下遗愿:“李白身后可葬青山谷家,此诺永世不变。”并让子孙为李白守墓。</p><p class="ql-block"> 1967年出生的谷常新为谷氏家族第49代李白墓园守护人。从18岁开始至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一直常伴李白左右,在这里结婚、生子、照看孙子,度过半生,也见证了李白墓园的“现代化”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  夜宿当涂长江国际酒店。</p><p class="ql-block"> 离酒店不远处有个太平府古城墙清源门,那就去看看,顺便寻寻美食。城墙始建于孙吴黄武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当涂古城共有四道城墙,呈方形,共开城门六道,全城共建1850个城堞,5所警铺。四隅各有“敌楼”一座。</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城墙內已是老高楼林立,城墙下有条美食街,只是食客不多。</p> <p class="ql-block">  本次出游最后一站,<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的翠螺山麓:</span>采石矶,也称牛渚矶。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采石矶因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风骚,被誉为三矶之首。</p><p class="ql-block"> 导游图上这样说:“千古画卷采石矶,一代诗仙捉月地。”李白独钟情于此,一生曾多次登临吟诵,写下了《牛渚矶》、《望天门山》等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留下了“醉酒捉月,骑鲸升天”的动人传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望天门山</p><p class="ql-block"> 李白〔唐代〕</p><p class="ql-block">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p><p class="ql-block">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李白纪念馆徒步来到山上,先见到这座燃犀亭。据介绍这样说:现存之亭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重建。据《异苑》一书记载:东晋咸和四年(329年)膘骑将军温骄途经此地,听闻采石矶下风高浪急,江水深不可测,时有音乐之声传出,遂命人点燃犀牛角照寻,从此,采石矶下水面平静。后人不忘此事,在这里建造燃犀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边的三元洞也是必到之处。它是采石矶5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整个建筑依山傍水,因洞建阁,别有洞天,分上下两层,洞中有洞,可通大江。</p><p class="ql-block"> 称为三元洞,有个美丽的传说:湖南有三秀才进京赶考,行船途经采石,听到崖边有人呼喊他们的乳名,便循声而去,发现岸壁间有一洞口,遂进洞观察。这时,忽然江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其他船只均被风浪吞没,唯三人幸免。后三人皆得高中。为感神灵搭救之恩,遂捐资修建洞阁,称“三元洞”。</p> <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用五天四夜时间匆匆走过敬亭山,走过桃花潭,走过黄山脚下芙蓉谷、石台县的醉山野、池州齐山平天湖、铜陵市的天井湖、走过李白文化园,走过采石矶。我想跟着诗仙游皖南,就是走山走水,踏青山绿水,觅诗仙仙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