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

文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史记载,山西大同古城墙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是大同地区设郡建城的开始。北魏时期,自拓跋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平城,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京畿建设,这是大同城首次大规模修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督率军民在辽、金、元土城的基础上“增筑”大同城,大同镇城的规制便于此奠定,形成世人所见的大同镇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同古城墙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象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为城墙墩子。这些墩台的设置,主要是从战争上需要考虑的,它可以很好地发挥侧射、策应和了望作用,防止“死角”部位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敌情变化,迅速采取应变措施,以增强城防的稳固和应变能力。另一个特点是,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了望塔。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了望城郊原野,也是战时重要的观察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8年,大同市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复兴,历时8年的大同古城墙实现全面合拢。修复后的古城墙,南北边长达到1.8公里和1.82公里,周长7.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