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上半年,我连续筹划了两个摄影展。二月初,我与锐影工作室成员在芝加哥周氏兄弟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Light & Beyond》的摄影展。而五月初,我又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个人摄影展《科艺同辉》。参观摄影展对欣赏者而言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大幅的照片悬挂在墙上,带给人们一种无法在显示屏上体验到的氛围和质感。而对于摄影师来说,摄影展则是一次考验。当作品被打印成大幅照片进行展示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作品中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缺陷,甚至有些照片在放大后显得粗糙无比,令人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作品在小尺寸展示时通常看起来完美无瑕,但当尺寸变大后,细节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时我们才意识到画质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要求,它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学价值:毕竟,观众对瑕疵的反应也是一种情感,尽管它并不是作者希望传达的情感。而高质量的画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传达情感、表达观点,并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摄影作品都是要打印出来,挂在墙上供人欣赏的。然而如今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多数摄影作品可能永远都不会离开手机屏幕,即便能在笔记本电脑上欣赏已经算是一种奢侈。今天的社交媒体及其算法造成了一个信息的陷阱,限制了读者的思维空间,使其越来越狭隘。这不仅改变了读者的欣赏习惯,也对摄影师的拍摄与后期制作过程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机屏幕相对于实体展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今几乎人手一机,许多人在有空闲时第一时间拿出手机。因此手机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广泛性:能够让全世界大多数人成为潜在的读者。不过手机传媒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性:全世界的作品都在几寸见方的屏幕上争夺每位读者的注意力。尽管通过社交媒体在手机上展示一件作品可以让所有人看到,但并不能确保所有人都会成为你的读者。因此,手机展示的读者数量未必能超过同一张实体印刷作品在展览厅里的观众数量。我在《摄影范谈》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讨论了这一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手机屏幕尺寸较小,一般只有几寸见方,因此图片的尺寸也相对较小。在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摄影作品输出需要300DPI(每英寸的点数),这意味着每个英寸的边长需要300个像素。对于要求严格的高清晰度输出,需要达到600DPI,而一张普通的图片可能需要150DPI,否则会很容易看到像素块。因此,在一个长边为5英寸的手机屏幕上,图片的长边大约需要1500像素(=300 x 5),这已经足够了。换句话说,第一代拥有一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而今天的六千万像素图片即使裁剪掉98%,在手机上展示时的质量也几乎没有明显影响,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此外,社交媒体网站会对图片进行大幅压缩,手机对画质的要求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张图片的用途直接影响着摄影师的拍摄过程。如果一张图片最终只是用于社交媒体上,那么对于拍摄的要求会很低。特别是对于野生动物摄影师而言,在这种低像素要求下的拍摄难度将大大减少!如今许多一流的专业摄影师的收入来源与过去大不相同,摄影作品的最终用途不再是用于大幅实体展示,而是放在手机上争夺社交媒体中的商业流量,所以手持拍摄已经足够!这种拍摄态度的转变也影响到许多初学者在拍摄和后期处理上的严谨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张图片拥有很多像素并不意味着它的展示尺寸可以很大。我常常强调一张图片至少要经得起1:1的考验,也就是说将图片在显示屏上放大到与输出相同的尺寸时,细节上的瑕疵是看不出来的;而对于图片中重要的细节部分,更需要经得起放大到400%的考验。一张图片的像素和画质共同决定了它输出尺寸的极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认真的摄影师至少不会仅仅在手机上看片修片,至少会使用一台十几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在这样的条件下,经得起考验的作品通常可以打印成12英寸的长边,这也是许多严重依赖后期处理产生的创意作品的打印尺寸无法超过十几英寸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摄影师来说,24英寸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严谨的摄影师一定会在大于24英寸的显示器上查看照片。在这样的尺寸下,拍摄中的清晰度缺陷将显露出来:风光摄影师会开始意识到三脚架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摄影师会深刻理解清晰度和质感的艰难,相机设置、拍摄技术、光线要求以及与野生动物接近等都变得更加困难。</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拍摄的作品。打印成36英寸宽度在《Light&Beyond》摄影展中展示。</p> <p class="ql-block">输出48英寸的图片是严格的要求:这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手中顶级全画幅相机的所有像素。这意味着在拍摄前期需要精确构图、准确对焦以及相机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最高的要求。风光摄影通常可以做到,但在野生动物摄影中,如果主体大小不能填满画面,要在这个尺寸下打印图片就不容易隐藏缺陷。</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美国西部华盛顿州麦田里拍摄的作品。打印成48英寸宽度在《Light&Beyond》摄影展中展示。</p> <p class="ql-block">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使用AI技术来增加像素?AI技术并非万能的。在增加像素的同时,它通常会引入额外的缺陷,尽管在小尺寸展示时这些缺陷往往不太明显。然而,在48英寸这样的大尺寸下,当前的AI技术通常会暴露问题,产生不自然的质感和纹理。这些细微的差异能够影响作品的真实感和触感,以及观众的代入感和沉浸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48英寸以上的图片,在目前的成像技术水平下通常需要进行图像拼接:将多张较低像素的图片拼接成一张较高像素的图片。图像拼接对于拍摄和后期处理都有特定的技术要求,这是另一个讨论的话题。这样的大尺寸画面给观众带来的身临其境的震撼是小尺寸图片所无法达到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美国西南部荒野中用无人机拍摄的作品。由24张图片拼接而成。打印成54英寸宽度在《Light&Beyond》摄影展中展示。</p> <p class="ql-block">影响画质的因素不仅仅是像素和清晰度,还包括噪点、宽容度、局部对比度、色彩准确性以及后期处理方式等。前期最重要的因素是曝光量和拍摄距离——曝光量越大、拍摄距离越近,画质就越高。在四年前的《ISO都已经恒定了,我们变不变?》一文中,我曾讨论过曝光量、ISO和画质的关系。如今,大多数顶级相机几乎都具备ISO恒定性,也就是说大多数相机的画质与ISO几乎无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质的关键因素是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它们共同决定了曝光量。在特定环境下,曝光量仅与光圈和快门速度有关。如果创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较大光圈和较慢快门速度可以大大提高画质。在暗光、小光圈和快速快门速度的情况下,自动曝光系统会自动提高ISO值,这可能导致燥点与ISO有关的错觉。低曝光量(高ISO)和远距离拍摄的照片可能会很清晰,后期降噪可能也会很成功,但通常会失去反差和色彩敏感度,使画面显得平淡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画质与ISO无关,我常常建议野生动物摄影师在手动(M)模式下,在足够景深的条件下选择尽可能大的光圈,同时在足够速度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慢的快门速度,尽量增加实际曝光量,并减少曝光补偿来自动降低ISO值一到两挡“向左曝光”。这样可以既保证画质,又避免局部过曝的情况。尽管这样的图片在相机显示屏上看起来偏暗,但是后期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曝光量还受环境光强度的影响,因此也具有局部性。暗部的曝光量通常远远不及亮部,特别是在逆光拍摄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尽管后期可以大幅度提高暗部的亮度,但暗部的画质往往无法令人满意。适当使用包围曝光技术可以提高暗部的画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距离是王道,无论是对于风光摄影还是野生动物摄影。距离不仅会导致动物在画面中显得很小,需要进行大量剪裁才能突出主体,而且镜头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大量空气会导致对焦系统不准确,同时也会影响画面的对比度,就好像透过一层厚厚的玻璃拍摄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b>为什么我们追求画质?因为画质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层面上的表现,更关乎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和专业性。它是摄影师传达创作意图和引起观众共鸣的重要工具,值得摄影师在拍摄和后期处理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范谈》目录:</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获李政道CUSPEA奖学金,旅美三十余载,涉足物理,医学和摄影等完全不同的领域。是物理学博士,放射医学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会院士,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四光圈摄影创作团队发起人之一,锐影工作室创始人。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John Fan Photography 个人网站</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著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