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霞光漫天时

许村

<p class="ql-block">作者/许村</p><p class="ql-block">朗诵/小曦</p> <p class="ql-block">黄崖洞老兵工阎守富在1979年</p> <p class="ql-block">一个80岁高龄的老人</p><p class="ql-block">一个身患绝症而不消沉的长者</p><p class="ql-block"> 一个具有光荣历史而功绩显赫的老兵工</p><p class="ql-block">一个快乐生活而热心助人的磨刀师傅</p><p class="ql-block"> 也许您很难将这些特征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也许您压根就不会想到这就是一个特殊人物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一面鲜艳的“为人民服务”小红旗,一条“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红底黄字小横幅,一个并不时新的小喇叭,一套磨刀剪的工具担子,总是伴随着这个老人活跃在山西惠丰的厂区。 而他,正是我们要说的主人公——阎守富。</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是80高龄的人呢?到了闫老这把年纪,早已是功成名就,儿孙满堂,合家团聚,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可老人却总是闲不住,“白头虽老赤心存”,在他66岁那年,他又精神抖擞的操起了磨刀剪这一手在八路军总部黄崖洞兵工厂里学会的绝活儿走街串巷,而且热情周到,分文不取。</p><p class="ql-block"> 望着老人那微微有些隆起的背影,看着老人那被岁月染白的鹤发,我们似乎可以遥想到老人在那战火纷飞的兵工生涯,看着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颊上和炯炯有神的眼睛,谁能想到那每一条的纹路不是老人对沧桑岁月的最好记录,谁能不感到那明镜一般的双牟,不是老人“桑榆虽晚赤心不已”的心灵写照呢,还有老人那常挂在脸上的慈祥,总让人想到他不是在磨刀剪做好事,似乎是随着那嚯嚯有声的磨砺,随时在准备着杀敌上战场……其时,岁月荏苒,过去的辉煌早已经融入闫老这种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助人为乐的工作中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老人磨刀剪的事,忘不了,要看看他的三件宝,红旗,喇叭,记事本。每次上街总是小红旗一挂,小喇叭一响,“生意”顿时便红火起来,遇上一时有困难的和腿脚不方便的或患病不能出门的,他都要用小本子耐心的记下来上门服务。</p><p class="ql-block"> 他曾经在别人吃午饭的时候敲开了职工的大门,他也曾经一头扎在工房里,连续干了三天,解决了车间生产的急需,他还曾经不请自到,把花园剪树枝的大剪刀磨了又修 ……一天下来,就是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都要腰酸背痛的,而这些在老人眼里根本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而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因为在老人心里,他是有杆称的,老人说“这都不算什么,和战争年代,我在黄崖洞吃的苦相比差远了!”</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情,认真,负责,还有些倔强的老人。十三个春秋过去了,老人的孙子也上学读书了,而老人却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磨好的刀剑也多达2000多把,他为这事儿不仅没有赚上一个子儿,反倒贴了不少的材料和工具,这些在有些人眼里似乎很“傻”,老人听了这话,脸上只是露出了那常常挂在嘴角上的微笑,也许别人不理解,也许有的人不屑一顾 ,也许还有人会不以为然,然而在惠丰的大街小巷里,只要听到老人那熟悉的晋城口音,就会有人给老人搬板凳,拿毛巾。</p><p class="ql-block"> 老人虽然是在战争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了,黄崖洞的洗礼给了老人坚定的意志和淡泊名利,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但是,走进老人家里,映入你眼帘的却还是那几件旧家具,最抢眼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那各种奖状和珍贵的几张留影。</p><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值霞光漫天时,老人又推车出发了,因为在他的本子里,又记上了一个个要去服务的大院和楼区用户的名字,而这一个个名字和一年一年的磨刀声声,又何尝不是老人留在世上那一串串朴实而伟大的足印,这又何尝不是留给我们这些薪火传人最珍贵的财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1993年惠丰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解说词,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委员会优秀节目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久的纪念</b></p><p class="ql-block"> ——创作专题片《正值霞光漫天时》拾零</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忆三十年前我初到惠丰电视台参与拍摄专题片《正是霞光满天时》的情景,许多人和事都会浮现在眼前,首先是专题片记述的主人公闫守富老人,是他的事迹和人格力量征服了我们,也感染了我们,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几十年了,然而他的精神品格依然教育我们,影响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勤奋的干好每一件事情,而不是区分事大事小,闫老生前非常注重对下一代的传统教育,每到节假日,他总要到学校给我们讲传统,讲故事,当然,讲的大多是他身经百战的黄崖洞兵工厂的抗战故事了。在他身患癌症之后,他用坚强的毅力战胜病魔,用磨刀工具开始了为人民做好事,用助人为乐的小事情继续书写他神奇的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样的感触下,我们着手开始了本片的创作,当时为了把片子拍成一部精品,从文字脚本开始就狠下功夫,之前有同事写了一稿没有通过,后来我就上手开始撰写,在写稿中得到了编导龙新义副部长的指导,在经过推敲,反复讨论后终于定稿,同时还写出来了分镜头剧本。拍摄是由资深的高级工程师袁和平担当。我们根据索尼MA摄像机的指标,调白平衡,测色温,每天的拍摄都会着重的去寻找最佳的角度,用最好的环境和适宜的时间抓紧拍摄。因为是拍摄闫老,广大职工家属非常支持和配合,每到一地都会有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来帮忙,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星期的前期拍摄,我们在vo —5850编辑机上剪了一个通宵,算是完成了任务,这片名也是直到开始剪辑的时候才最后确定的。</p><p class="ql-block"> 片子编好,很快就送到了北京,参加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委会的节目展评,非常荣幸的获得了专题节目优秀奖,这也是当时惠丰电视台建台九年来获奖级别最高的荣誉,也是我到惠丰电视台任台长一年来获得的第一个大奖。</p><p class="ql-block"> (刘建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