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平碉楼,集居住、防御盗匪与防洪防涝功能于一体,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楼,是中国乡土建筑一个特殊类型,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开平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早在16世纪中叶(即明朝中期),开平就有人乘木帆船远渡重洋,到南洋群岛谋生,但大规模移民和侨乡的形成是19世纪中叶掀起的海外移民运动。1848年,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大量华工前往旧金山淘金之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也陆续发现金矿,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开平移民。在此情况下,开平等地农民迫于生计,纷纷背井离乡,踏上了海外谋生之路。这些华侨华人在稍有积蓄后即汇款回乡买田建房,兴办实业,开平碉楼的建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一些较大的墟镇如三埠、赤坎、水口以及各中小墟镇,均有计划地拆街改道,建筑起一排排有骑楼的二三层楼高的店铺,街道扩宽并铺上水泥;而农村,更是处处大兴土木,建筑起一幢幢中西合璧的2至4层高的小洋楼和一座座高大坚固的碉楼。开平碉楼鼎盛时期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1833座,分布在15个镇(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从资金来源看,小部分碉楼为集体兴建,相当一部分是几户合资或独资兴建的,大户人家则是独门独院的碉楼比较豪华气派。一般来说,集体兴建的碉楼比较简单实用,而几户合建或个人兴建的碉楼,则比较美观,楼内的设备也比较完善。</span></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只是顺路去了广湛高速公路开平段附近的自力村碉楼群景区。从中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的简介,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