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10月,我们到运城公祭舜帝,之后游览山西的名胜。那天乘大巴到晋中市平遥古城,已经晚上8点钟。圆月躲到了云彩后面,古城象披上了一层面纱,更神秘了。驴友们多带有家属,只有我和文化局的华老师例外,他虽已古稀,身体还硬朗,健步如飞,我俩搭伴而行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在平遥古城的北城门前下车的,随着导游穿过了城门,右拐顺着高高的城墙,在墙根下走了几百米又向左拐,沿小巷鱼贯而入,在“聚福源”客栈处停下来。晚上就在这边过夜了,我和华老师分配在同一农家旅舍,那房间布置得像结婚的洞房一样喜庆。床铺是一个大炕,上面还有一个可移去的小茶几,这大概是北方的习惯。洗漱整理后回到院子,月光下看到偌大的一架葡萄,打开电灯仔细一看,都是假葡萄,看起来还挺好的。美人头上插的假花,不是更美吗?“假花亦饰真美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华老师提议走古街道,先领略一下古城的夜景。我很高兴,随着华老师,趁着夜幕顺着来路到了北城门,再沿着明清式的古街漫游起来。那街的宽度约十来米,两边的商店有许多别致的摆设,琳琅满目抓人眼球。可能是时间迟了,街上的游客不多,并无熙来攘往的。朦胧的月光,昏暗的街灯,稀奇又陌生的古街道,隐隐约约的游人,平遥古城的夜景,有趣而神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看近处有一古董店,铺中有许多古字画、篆刻等的收藏品,华老师饶有兴致。他寻到一幅欧阳修的字画,看来他对收藏挺有研究,他试探了价格,那价格可真不菲呀。他说:我是看这字的书法特有韵味,欧阳修的真迹可是难觅,这是赝品,不过书法还可以。可我太外行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远处有一家牛肉食杂店,广告牌上写着:平遥牛肉、熏肉、牛杂…。还有山西刀削面,平遥手工月饼、酥脆卷…。店家正准备打烊,门口还围着一群人,当中有个不及一米三高的侏儒人,想必是店里的工作人员,他穿着厨师的工作服,戴着厨师的白色平顶高帽,在那里比划着。看到有人对着他拍照,马上凶巴巴地喊起来:不要拍照!并追过来,我们离开了。他的矮个形象可能就是为食品店做广告的,店家利用顾客的好奇心,招揽生意 ,可能是他忌讳被拍照,还挺有尊严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又过了几家的店埔,对面商店门口有一只小毛驴,驴背上骑着一个人,那人不就是阿凡提?大概是泥塑的,大小与实际的差不多,惟妙惟肖,很是滑稽,看了一眼总想再看一眼。这一定也是用来招揽生意的,可这个店也打烊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街道两旁的房子都不高,应该就是明清时的古建筑。好多的店门口都挂着几个红灯笼。华老师特别注意观察这些有文字的楹联,招牌,广告等,有的还特意用手机拍下来。华老师说这可以看出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从街这头走到那头,他说出了一种看法。这里很多店面,招牌上文字的书法风格都差不多,而且都很刻板,特别是比较新的,最有可能是由电脑排版打印出来的。街面上很少名家的书法墨迹,和稍有功底的书法。挂在街上的,都不如在古董店看到的,难道好东西都被收藏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再过去几十米,有一家山西老陈醋商店(或是作坊),门口有一个活动的模型在招揽生意,有个小学徒模型用手推着小石磨。学徒很吃力但不停地推着石磨转动 ,从石磨里流出来的是棕色的老陈醋(下面一定装有小马达和小水泵)。山西老陈醋的特有的醋香四溢,非常诱人。旁边一块招牌写着:“平遥老陈醋十斤十元,全国包邮”。心想买十斤回家,可是带在身上,不免累赘。老陈醋到处都有,还是回家买吧。可是回来后买了,商标也是山西老陈醋,就是没那种香味。那平遥的老陈醋,我们尝过的酸味适当,还香味十足。当时为什么不留一个邮购地址呢?至今想起来还是后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北方的天气比南方有很大的差别,可能是太晚了,能感觉到有些寒意。恰好旁边有家服装店,门口对联上写着“好棉一件三冬暖,单衣许多腊月寒”,进去看看吧,有合适的就买一件,可惜关门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好不容易看到一家花花绿绿的店面,那是一家卖生活用品的,门面上的店板已经镶上去了。也是准备关门了,还有一个两平方米的实物广告,挂在门口,还没有收起来,花花绿绿的,甚是悦目。你看那小孩用的绣花肚兜,还有主妇下厨房用的大围裙,各种长短的鞋垫,都绣着好看的花朵和绿叶。围巾有长的方的,那上面的花朵绣得更精致。还有游览平遥古城的地图,我看了看地图,店主人介绍说,咱平遥古城墙建于明朝初年,方形的古城墙周长就六千一百多米,高约十二米,有六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我们要关门了,里面还有好多东西,明天再来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余兴未了,继续逛街,这时候人更少了。华老师说,再看一会儿。我们拐到另一条街。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酒吧的红色霓虹灯招牌,《在此等候Right here waiting》…,我们走过不长的一段路,就看到了<守一座城,等一个人>的客栈招牌,可能是光线暗一些,看起来有年头了。我总感觉,与其说是店招牌,勿宁说是寻人的启事。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城,你守着它,还等着她…。可以理解成你守着这城,等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望穿秋水,伊人总不归。还可理解成“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或理解成“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盼相见,不见也罢…只是苦了相思人。凡此等等,这座古城有故事啊!看起来华老师很激动。华老师感慨的说:人间有真情,人性难泯灭。历史上忠贞不渝的爱情,千秋万代传颂着。刚才看到的“我在平遥等候…你在哪?”,殷切切如诉如泣。究底事?何心事?任你想。你可以:回忆如烟的往事,顾盼眼前的苟且, 梦想如诗的远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他说我们回去吧,这就是眼前之事。似乎必须动身了,好象有人在等着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走了几分钟,感觉到不象刚才走过的。难道迷路了,但我俩都很自信,不至于吧,可是越走街灯越少,那肯定错了。好在客栈的房牌在身上,拔通牌上的电话号码,老板说:离很远了,而且岔道又多,你们坐人力车回来。可哪里有车,一定是下班回家了。按老板的指引,我们估摸走了半小时,看到俩个值夜班的警察,才纠正了归途的路径。又走了十几分钟,快到目的地了,还是通过电话引导,才到了客栈。看到门口“宾至如归”的欢迎语,我们寻寻觅觅两个时辰的迷路游,到底回“家”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轻轻的一阵秋风拂过,远处飘来袅袅的歌声,“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时隐时续,那是邓丽君的歌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音律隐约声细细,平遥院落夜沉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近子夜,驴友们都沉睡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