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赣、浙、皖、苏四省联游

向日葵🌻的微笑属于太阳

<p class="ql-block">在最好的时间,走进最美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江西庐山三叠泉</p> <p class="ql-block">  三叠泉位于江西九江庐山风景区中的九叠谷,是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旅游地。我们旅游团第一天就来到这个山峰高峻、峡谷幽深、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问的“庐山第一奇观”处。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了三叠,总落差155米,势如奔马,声若洪钟,甚是壮观。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离开熙熙攘攘喧嚣的都市,来到庐山景区会情不自禁的惊叹这里的古朴、自然、闲时、幽静,性情也潇洒起来。</p> <p class="ql-block">  翠绿的乔木,蒙蒙细雨,清澈的溪流以不同的风姿奏着自然的乐章,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一个七彩缤纷的地方,溪水的哗哗声吸引我们拾级而上,一块块天然未琢朴拙去真实的石头,一种灵动而不张扬的宁静,对我们这些来自西北的游人来说,看到满树满石的青苔,更是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徽州木坑竹海距黟城北面1.5公里,距宏村4公里。漫山的竹林郁郁葱葱,且前往游玩的游客不多,非常的安静,刚刚下过雨,真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有“卧虎藏龙”电影竹林打斗地的拍摄地。木坑以竹海而著名,地处桃源山村东大门,为黄山入黟第一寨。木坑竹海又称“滴翠谷”,此谷纵深六公里,四面环竹,郁郁葱葱,形如金斗,聚财不漏,风水甚佳。雨后观景,翠竹深处,白云人家……👍</p> <p class="ql-block">溪光竹色两相宜,</p><p class="ql-block">行到溪桥竹更奇。</p><p class="ql-block">对此莫论无肉瘦,</p><p class="ql-block">闭门可忍十年饥。</p><p class="ql-block"> ——陆游</p> <p class="ql-block">  竹林间的气息让人醉了,闻到竹子的清香和生长时轻微的啪啪声了吗?</p> <p class="ql-block">游览木坑竹海,感受卧虎藏龙</p> <p class="ql-block">  竹林山中有一个木坑村,四周被竹林环绕,仿佛世外桃源一样。</p> <p class="ql-block">  山里竹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真是舒服的让人流连往返。</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是徽派建筑杰出代表,被誉为桃花原源里人家。</p><p class="ql-block"> 西递古村四面环山,仿照船型而建,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寓借水西行,大吉大发之意。西递村的历史感比宏村更厚实,文化气息更浓重,穿街过巷与其说是看一座座深宅老院,不如说是在聆听西递的故事。“胶州刺史”的牌坊屹立在西递村口,规格极高,气度不凡,漫步在古村里,看见保存完好的40多条古巷弄,都用黟县特有的青石铺成石板路,(据说是村里一大户人家全部捐款修建)。精雕细刻的八字大门楼,高耸的马头墙,曲折的墙面,精巧的石雕楼窗,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彰显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西递古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园和东园,西园精致,东园深邃,白墙青檐的深宅,清幽质朴的天井都很好的体现了徽州建筑的清静自然。特有的徽派神韵会让你随处可见,写生的学生们驻足观看,宁静的白墙青檐,捣衣的河边微女恬美的画面跃然纸上。畅游归时,俊美的村落,淳朴的习俗,留恋就是这样一种感觉。</p><p class="ql-block"> 古村落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1047年),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被世人称为明、清民居和古建筑博物馆,不尽如此,西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建筑造技艺”,“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祭祀”等。</p><p class="ql-block"> 天下西水向东流,而在西递村的三条溪流汇成一水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因水得名,又因村之西1.5公里处有古代驿站,故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保卫单位——西递村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气度不凡的胶州刺史牌坊</p><p class="ql-block"> 走进西递村,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村头的一座青石牌坊,也叫西递牌楼,是西递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胡文光刺史坊。牌坊上有非常醒目的花盘,一共32个,与牌坊主人的为官数正好一致,是西递村唯一幸存的牌坊,(还有十二座,文革时毁掉了)。</p><p class="ql-block"> 胡文光刺史牌楼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朝廷为表彰牌坊主人胡文光为官三十二年的政绩,恩赐其在自己的家乡竖建功德型牌坊,光宗耀组。牌楼高12.3米,宽9.95米,三间四柱5楼,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借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前后雕有两对倒匍石狮,为枋柱支角,造型逼真。牌楼为镂空浮雕,工艺精湛,神采各异,主要雕刻有“麒麟嬉逐图”,“鹿鹤同春图”等。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晕动,造型别致美观。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荊藩首相”和“胶州刺史”8个大字。雕琢非常精绝,巍峨高耸,雄伟壮观,为我国石筑牌坊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口雾中有景,景中有雾。</p> <p class="ql-block">“想我,我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  位于胡文光牌坊东侧的“凌云阁”,又称“走马楼”,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特意修建的。现在的走马楼内每天表演黄梅戏,抛绣球等给游客观赏,楼下是茶座,当然可以喝茶喽。</p> <p class="ql-block">  徽州的古建筑有个说法,千金门面四两屋。其实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必得有殷实的经济基础,屋内更修的有内含更儒雅特体面。</p><p class="ql-block"> 西递村平面布局规整,天井厅院紧凑通融。通常围绕扁长形的天井构成三合院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一进一进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二进堂、三进堂、四进堂甚至五进堂,后进高于前进,一堂高于一堂,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天井是住宅群体的生长点,具有承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用之实用。由于屋檐口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称为“四水归堂”,是徽商“”聚财气”,“肥水不流外地”思想的建筑外化。</p> <p class="ql-block">  徽州人的古屋子很高,但都没有窗户。</p> <p class="ql-block">  古屋留有现代人像猫眼似的往外探头看的口。</p> <p class="ql-block">  西递古村巷很有特点,一条条长长的古巷子,两边建筑围墙都很高,墙面上由于年代久远,留有一空黑黑的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经商人家标准的商字门,这种门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做官、教书和寻常百姓家的。</p> <p class="ql-block">私塾先生古居</p> <p class="ql-block">西园</p><p class="ql-block"> 西园里有两个非常精美的石雕漏窗,左边“松石图”,右边是“竹梅图”,其构思之生动,雕刻之精湛,为西递村三绝(砖雕、石雕、木雕)中的一绝——石雕。1997年一日本外宾看到出价10万美金要买,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啊,当然主人是没有卖了。后进园门上有“种春圃”和“井花香处”两块石雕眉刻。</p> <p class="ql-block">出价十万美金的漏窗《松石图》和《竹梅图》。</p> <p class="ql-block">  大清道光年间,河南开封知府四品朝列大夫胡文照故居,占地507平方米。西递原始村碑文革时被砸丢在外面,他家人偷偷拣了回来留在此园。</p> <p class="ql-block">追慕堂</p><p class="ql-block"> 很多古镇里最好的建筑往往是祠堂,西递村的祠堂“追慕堂”很有看点,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令祖父和父亲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豪华不失大气。又因为这里的屏风上有从族谱摘抄下来的文字,记述了家族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追慕堂屋顶飞檐翘角,人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堂内有李世民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民的塑像。 </p><p class="ql-block"> 西递村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氏子孙聚族而居在这个古村落里,居民多姓胡,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为躲避战乱而改为胡姓。</p> <p class="ql-block">东园</p> <p class="ql-block">  东园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石雕漏窗,是一片尖朝下的秋树叶,形状十分有特点,它的含意无非是本院主人告诫自己和子孙们,无论在外面有多大的成就,一定要落叶归根回故乡来。 </p> <p class="ql-block">瑞玉庭</p><p class="ql-block"> 瑞玉庭就是瑞气祥和,金玉满堂之意,房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5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房子的主人是微商的佼佼者,把庭院建的小巧玲珑,风雅别致。整个房屋内部的雀替四周都雕有四季花鸟的木雕图,彰显着经商人家的特质,花开富贵之意。房内的设计、雕刻、古楹联,把主人的身份和追求一一体现。</p> <p class="ql-block">  西递村古民居有着丰富的体型轮廓,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和谐中的青瓦、白墙,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给人以清新、隽逸、明快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典型徽派风格的西递古村,沿着一条长长的河流,一栋栋屋子挨在一起,独具江南水乡的美 ,看着就特别有感觉。来西递村旅游吧,用我们的脚步来丈量世界,用我们的眼睛来记录这无限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西递,我们还会再见的。</p> <p class="ql-block">西递石林</p> <p class="ql-block">东林大佛</p><p class="ql-block"> 东林大佛位于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是中国乃至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弥陀坛城,净宗道场,朝圣圣地,是一方集朝圣、修行、弘法、教育、慈善、安养为体的净土。</p><p class="ql-block">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十一年(38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说由西行高僧带回净土,所以成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汉唐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p> <p class="ql-block">  唯一不收门票,对所有人永久性免费开放的东林大佛,以雄伟的身躯表现阿弥陀佛如慈父般博大宽厚的胸怀,以悲怜的表情表现阿弥陀佛对众生如慈母般的无尽怜爱。东林大佛吸收了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敦煌大佛、日本镰仓大佛、印度及盛唐时期佛像的优点,是当代最高水平的宗教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p><p class="ql-block"> 东林大佛是全球最高的佛像,总耗资10个亿,用了48公斤的黄金为他镀金,佛像48米,莲台底座的花瓣也是48瓣,在佛教当中48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数字,他代表了阿弥陀佛为众生设立的48愿。总高81米,为至火焰宝盖顶点之距,以表九九八十一意为修行成佛艰难不易。</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采用典型的对称分布的格局,它的建造真是巧夺天工气势宏伟。一方净土,三柱清香,愿看到阿弥陀佛的您平安健康,所求者皆所愿。🙏🙏🙏</p> <p class="ql-block">天晴时的阿弥陀佛金身像  </p><p class="ql-block"> 佛像坐落在半空之中,登山阶梯时严时起,间有虹桥飞跨,平台远眺,形成一个视野开合,高度起伏,张弛有序的礼佛拜形,空间序列,使阿弥陀佛的神秘、慈悲、庄严渐次展现开信众面前。</p> <p class="ql-block">  来到寺院时正好下着雨,宁静的寺院里人们只听有雨滴滴落的声音,所有焦虑都随之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脚踩莲花——心中有莲,步步生花。</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明辨笃行,初心不忘,坚持始终。</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是一股清流,在这里看不到任何商业化的味道,只有最原始最纯粹的信仰。不用门票还可以免费享用这里的斋饭,真可谓是良心寺庙,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旅游车里看到远处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婺源水墨上河古镇</p><p class="ql-block"> 水墨上河古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上渚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这里有着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古老的建筑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一处旅游胜地。 </p><p class="ql-block"> 婺源水墨上河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这里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商业逐渐式微,但是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却得以保留下来。如今,婺源水墨上河古镇已经成为一处融合了历史、文化和旅游的综合性景区。 </p><p class="ql-block"> 在水墨上河古镇,我们欣赏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美味的食物和独特的手工艺品,是一处值得我们来探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古代婺源有八条通往外界的道路,连接好几个邻县,道路用青石砌筑,宽一米多。因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深谷湍溪,工程浩大艰巨。上河的这条古驿道是婺源到休宁中的一段,存留至今十分完好,鳞鳞石板,磊磊石磴,镌刻着历史,辉煌着先人的智慧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打渔翁</p> <p class="ql-block">  徽州人都对樟树有说不出的喜爱, 上河树的古樟树有的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你喜欢吗?</p> <p class="ql-block">归心亭</p> <p class="ql-block">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明清时期,因古徽州林多地少,男人到了十二三岁就离家外出或读书做官,或经商赚钱,留下妻子儿女在家苦守。他们一旦回乡就会事先通知,妻子和儿女就会早早来到路亭翘首盼望亲人归来。男人在家待上一些日子后又要远行时,妻子和儿女又在这路亭挥泪送别,故土难离,归心似箭,因此“归心亭”,又俗称“望夫亭”。 </p><p class="ql-block"> 这里见证着太多的离合悲欢,有多少妇人每天站在这里痴痴望着河边 ,等待着自己夫君的消息。它屹立在风雨之中,看着这里的兴衰历史,在岁月中磨平了棱角,却磨不去它的故事。绵延的河水每日在它面前流过,真不禁让人感叹感叹! </p><p class="ql-block"> 小小框里装满柿子,寓意出门在外的人儿能事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水墨上河景区位于婺源的秋口镇上,是一个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的村落,因此想要前往上河村就必须要淌过河,于是这里也就叫“上河村”,至于水墨二字,则是因徽州这里的气候所决定,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交错林立,加上今天刚下过蒙蒙细雨的朦胧之感,隐隐的烟雾,就更平添了水墨二字的意境,仿佛我们闯进了一幅山水墨画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一座带我们穿越千年的徽州古镇,一幅三面环水,古香古色的水墨长卷,一缕荡气回肠的徽州乡愁,所以诗意的词汇用在婺源的水墨上河都不为过。中国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里面所描绘的是北宋汴梁开封的盛景,而水墨上河则承载的是古徽州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初闻不知画中意,再见已是画中人。分别之时,怅然若失的我望着眼前一河春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中绽放开来,犹如一滴墨坠入清水之中无序却又将我紧紧包围,这里是我心中魂牵梦饶的古徽州。</p> <p class="ql-block">千島湖</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p><p class="ql-block"> 千岛湖魁星楼坐落在浙江省千岛湖淳安县城西的梦姑塘文化公园内的一座山顶上,临湖而立,雄为崎崛。这是一座非常神奇的楼,也可以叫做状元楼,当地只要有人家的孩子要考试,都会来状元楼上求一求拜一拜。</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上能够俯视整个千岛湖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因为下雨,远处雾蒙蒙的一片……</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上游而成的新安江水库,人造的巨大湖泊,崇山峻岭淹入湖中成为大小岛屿,共1078个,故名“千島湖”,比杭州西湖大90倍。</p><p class="ql-block"> 说句实话,怎么看都不像是人工湖。</p> <p class="ql-block">坐船游览千島湖</p> <p class="ql-block">  登黄山天下无山,黄山是天下名山中的极品,壮观的云海,让我们幸运的碰到了。</p>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经过一段低难度的路线后,前面就要到达迎客松了,欣赏了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黄山迎客松</p><p class="ql-block">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右侧,文殊洞之上,倚清狮石破石而生。其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的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游客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拍照留念,引以为幸!</p><p class="ql-block"> 它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它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黄山早就对迎客松实行了“特级护理”,管理人员说“迎客松”是稀世珍宝,照看它要像带小孩子一样精心,哪怕一根枝条和一根松针都不能疏忽。在迎客松边上的一间不到六平米的小屋里常年居住专职护理人员,每天24小时值班关注它,使它成为全国唯一的配有警卫的树木。</p><p class="ql-block"> 作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至少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黄山“五绝”之一,目前这棵闻名中外的千林明松通过了古树专家的体检,生长状况良好。</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黄山飞来石</p><p class="ql-block"> 黄山飞来石,87版电视剧《红楼梦》片头大石头的取景地。飞来石和下面的岩石之间接触面很小,像一块石头从天外飞来,故名黄山飞来石,重约360吨,飞来石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是黄山镇山之石。</p> <p class="ql-block">手机石</p><p class="ql-block"> 人们曾用过昂贵的通信工具大哥大,黄山早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Y都向一侧伸展。漫山遍野的黄山松树都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他们的根大半长在山石中,有的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的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们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p class="ql-block"> 一线天是黄山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是指黄山南海景区的一条通道,位于鳌鱼峰和天都峰之间,是一道悬崖峭壁间的狭窄通道,有七八十度坡度(一般为50—60度)(最大为80—90度)直线长650米,高差310米,共有1664级台阶。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到两米,最上方窄处仅半米,台阶很陡只能容一人通过,距离不短,行人其道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若非正午当空不见天日,十分有趣。到最后的几级台阶非常需要耐力、腿力和脚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莲花峰</p><p class="ql-block"> 莲花峰是黄山风景区境内第一高峰为36大峰之首,海拔1864.8米。位于登山步道玉屏楼到鳌鱼峰之间。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严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p><p class="ql-block"> 莲花峰于2024年4月1日起,进入5年轮休期,届时天都峰会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鳌鱼峰</p><p class="ql-block"> 在山间走着走着,突然一块大石头矗立眼前,活灵活现,这就是鳌鱼峰。它位于玉屏至北海途中的一座小山峰,峰以形名,海拔1780米,是黄山奇景之一。山体呈鳌鱼形态,背立于天都峰之旁,矗立于云天之上,壮观独特。从鳌鱼峰上俯瞰,能看到黄山八大景之一的“远眺幽谷”。</p> <p class="ql-block">到光明顶了!</p> <p class="ql-block">真是一览重山小啊!</p> <p class="ql-block">团里登上光明顶的九位好汉!</p> <p class="ql-block">  在我年龄七十二岁时再次登上黄山,感到非常自豪。都说山顶上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爬山过程虽然很累,虽然也很想退缩,但当站在山顶之上看到低处无法看到的景色时,就会发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了。</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松树究竟有多美!</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像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p><p class="ql-block">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p> <p class="ql-block">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绝非虚言,在云谷索道下山一句话,不虚之行。</p> <p class="ql-block">黟县</p><p class="ql-block"> 走进粉墙黛瓦的古村落,一时让我们这些游人的浮躁在这一刻沉淀了下来,感受岁月静好。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已有2200多年的行政建制史,是徽州“一府之县”千年建制的核心部分,也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这里完整保存了1590栋明清古建筑,有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4个中国传统村落,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处处是景,步步如画,闲庭信步期间,仿佛穿越了千年。券门重重石板路,每间“破房子都是历史”。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因此吸引了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走进黟县古城,感觉没有世间纷扰,没有匆忙岁月,一切都是那么的悠悠然。</p> <p class="ql-block">歙县</p> <p class="ql-block">城墙的下面是原来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谯楼城门里的木柱子</p> <p class="ql-block">  徽州歙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多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至今还保留着瓮城、牌坊.古宅和古巷等。198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粉墙、黛瓦、马头墙,幽深静谧的石板街巷,古代三绝中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遍布城乡,堪称“古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其中有四川的阆中,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p> <p class="ql-block">  进了“阳和门”就看到一座精美的牌楼,它就是许国石坊。</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立于明万历年十月,它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八角牌楼。</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整个牌坊有前后两座三间四柱式石坊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式石牌坊围合而成,石柱有7米多高,鿄枋、拦板、斗拱、雀替等都采用了大块石料,这些大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重,如此笨重的石料在空中接榫合缝,代表了明代的石坊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准,全国仅此一例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 牌额上方匾额题字先学后臣和上台元老,相传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牌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极为精美的石雕,除了常见的龙凤瑞兽,还用象征和谐音手法赞颂许国丰功伟绩高尚品德的图案。比如雕刻老鹰、雉鸡和狗獾,谐音英姿焕发,雕刻喜鹊和三只豹子谐音三报喜讯,内侧雕有舞动的老鹰,暗示着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而鹿呜图借诗经鹿呜象征许国的美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上面的匾额“承流宣化”为什么承字少两横呢?</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游碰到了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导游——程明早。她一路走,讲一处,不厌其烦。👍👍👍</p> <p class="ql-block">  微州府里的息民亭,一座属于原告,一座可坐被告,在这里等府衙传唤上堂。</p> <p class="ql-block">在徽州府的后花园里</p> <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出生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  徽州建筑主要分三种,民居、祠堂、牌坊,这三种并称徽州建筑的《古建三绝》。整个的徽州民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古朴清雅的感觉,白墙黑瓦与青山绿水相辉映,民居特色的马头墙是其看起来十分和谐。徽派建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家里的妇孺,因家中成年男子大多外出经商,妇孺缺乏保护,这也形成了徽派建筑的高墙深院的特点。外人对徽派建筑赞誉到:到北京看皇家建筑,到徽州看民间建筑。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因为当地田少山多,人们往往喜欢抱团而居,所以祠堂比较多。因为当时属于宗法社会,实行宗族制。祠堂一般分三进,主要是进行日常开会,商量事宜,包括判罚、处分等等。而牌坊的功能主要是表彰公民歌颂道德,当时一些义士给皇帝做过贡献的都会立牌坊,颂其功德义举。并且整个徽州的牌坊大约占了全国的一半,可以见得当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徽州人第一次大迁徙</p> <p class="ql-block">潜口民宅</p><p class="ql-block">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这里是徽州明清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现出各种不同古居风貌,颇具匠心。</p><p class="ql-block"> 198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并列入全国文物保护计划。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于歙县境内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明清建筑民居群别于1990年和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潜口民宅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潜口民宅徽派建筑群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也是国家AAAA级景点。</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p> <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两个部分,上面看到的是清代建筑清园,这里是明代建筑明园,中间隔了一个湖。整个潜口民宅集中的明代建筑13幢,清代建筑11幢,是整个民宅博物馆对研究徽派建筑的历史、技术和艺术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当然对我们游客来讲更加具有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这是潜口民宅明园里的方氏宗祠坊,是方氏宗祠门坊,原在歙县岩镇罗田村,因皖赣铁路的火车来来往往震动着,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牌坊,岌岌可危。1994年方氏祠堂门坊迁入“潜口民宅明园”。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距今495年,已快有500年了。</p><p class="ql-block"> 方氏是从河南迁来,到浙江淳安,再迁歙县罗田,又走四方。这座矗立的宗祠牌坊就是方氏祖宗的象征,寻根访祖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这是嘉靖年间的建筑“曹门厅”。</p> <p class="ql-block">  一路耐心讲解、处处关心照顾我们美丽大方的导游——程明早。👍👍👍</p> <p class="ql-block">一路陪伴我们吃苦在前的笑口常开群群主——马小玲。👍👍👍</p> <p class="ql-block">参拜江苏九华山大愿地藏王菩萨</p> <p class="ql-block">冒雨瞻仰南京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愉快的旅游结束了,我发现好风景竞然是自己的好心情。愿我们每天都保持好心情,开心快乐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