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会影响心智发育。以下整理了部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叛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嫉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失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他们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自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孤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焦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类学生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紧张,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紧张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也显得过分在意。常会出现头痛、恶心、胃痛、咬手指、铰头发、挤眉弄眼等情况,医生检查往往诊断不出身体毛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抑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学生会因为父母要求高、给自己很大压力,或者缺乏父母的交流陪伴,产生无助、孤独感,常伴有哭泣、厌食,睡不好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不足等),沉默,拒不答语,常一人独坐,对学习和活动等毫无兴趣。</p> <p class="ql-block">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庭教养方式、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达和持续。因此,无论是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原因,还是咨询、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父母的积极支持和协助。家长实施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建议如下。</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丽的心,幼稚的心更需要关心。首先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心更需要关心,从小就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别人能安慰他,说服他,但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被家长批评得更严重,孩子肯定会感到委屈。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当一方起到批评的作用时,另一方负责说服,绝对不能两面相接。给孩子带来“温暖的家”感觉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要听孩子的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在学校听话,一位教师面对着数十名学生,主要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较少,说心里话的机会较少。家庭应该是孩子谈心的地方,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说话的机会。特别是内向的孩子,要更加重视,鼓励孩子们多说话。家长工作忙,不能忽视和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和孩子进行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很重要。建议工作忙碌的父亲每周至少要和孩子一起吃饭3 ~ 4次。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听的时候是最美丽最温暖的时间。宽容和约束都很重要。对孩子宽容还是严格,没有一致的意见。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往往是因为过于宽泛或过于严格。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孩子,宽容孩子,给予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度的宽容过于可爱,过于严格则陷入溺爱。家长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家长及时的称赞比其他物质奖励更有助于培养好的品格。称赞孩子和约束孩子的恶劣行为不会形成矛盾。为孩子建立愉快幸福的生活基础始于鼓励和称赞。</p><p class="ql-block">受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国父母不具备系统的子女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思想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迫切需要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确保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p><p class="ql-block">父母离婚本来就破坏了家庭的平静,不让子女获得完全的父爱或母爱,很多子心理扭曲。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在夫妻关系不和的时候,不要轻易离婚。即使夫妇感情已经破裂,离婚前也要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处于发展时期,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来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它有耳濡目染、感化的作用,父母素质高会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素质低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有句谚语说:“老人偷瓜,儿子放火。”也就是说,父母的小缺点会让儿子陷入大罪恶。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这不是小事。作为父母,要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作为家长必须掌握,但知识不等于能力。为了妥善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想让子女健康成长,还必须具备教育他们的能力。父母抚养子女既是法律上的义务,也是伦理上的义务,具有双重意义。有些父母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感。想要教育取得效果,在于科学高效地开展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