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3.5.16</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三班</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李锦年、安媛媛、褚雨彤、韩佳音、李贤越</p><p class="ql-block">观察背景:</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适应孩子们的发展,同时也为了追随孩子的兴趣特点,因此开设了小学课堂。</p><p class="ql-block">观察过程:</p><p class="ql-block"> 区域活动开始以后,几位小朋友选择了幼小衔接区,开始模仿小学课堂。</p><p class="ql-block"> 安媛媛:我是语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锦年:我来教数学。</p><p class="ql-block"> 韩佳音:我是教音乐的。</p><p class="ql-block"> 褚雨彤:我是学生。</p><p class="ql-block"> 安媛媛:“现在语文课开始啦!坐好了。”说完就写了一个“ai”,问这是什么?褚雨彤:“ai”,接着就又写了“ei”,这时李锦年说道:“语文课下课啦!该上数学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锦年写了一个算式问:“你知道这个怎么做吗?8+3=?”李贤越看了一会以后没有说话。李锦年:“这个我来教你。那12+13=?呢?李贤越没有说话,而李锦年写出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这时媛媛说:“褚雨彤,该体育啦!该体育啦!”媛媛拉着李贤越说:“去!跑一圈。”而褚雨彤却没有说话。</p><p class="ql-block">反思分析:</p><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区也属于是一种表现性活动区,孩子利用已有的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孩子们利用已有知识,在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充分自己的天性和潜能。</p><p class="ql-block"> 在模仿小学游戏的过程中,几位小朋友的游戏形象是不一样的,李锦年偏向于逻辑方面,而媛媛则是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一些,但几位小朋友也因为对小学经验的匮乏导致了游戏难以继续。首先孩子们对小学是缺乏经验的,他们对小学一日生活缺乏基本的了解,同时对小学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上课与下课之间,并不了解小学还有课间十分钟等形式。</p><p class="ql-block">教育措施:</p><p class="ql-block"> 根据孩子们的游戏经验,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孩子的游戏能力:</p><p class="ql-block"> 1、开展我是“小小采访员”的活动,请小朋友们向家中或者小区内的哥哥姐姐了解小学的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 2、在图书区提供与小学有关的绘本故事。</p><p class="ql-block"> 3、多与小朋友交流,了解他们口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想要了解些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