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接受班长诚挚的邀请,做客班长家已经筹划很久了,由于“口罩”的原因,前年九月已经买好的车票都退了。五月五日,五人做客班长家终于成行。</b></p> <p class="ql-block"><b> 五个多小时的火车车程,到达了班长的第二,不,应该算第三个故乡——哈尔滨。班长亲自到车站来接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热气腾腾的火锅早已准备好了,哈尔滨特产红肠,小肚,大虾,各种蔬菜一应俱全。谁是主人?“朋友来了有好酒”,当然开酒瓶的就是主人了。</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我们十三、四岁,是沈阳十一中学64级的学生,他是我们的班长。班长坐在第二排,算小个那伙儿的。他不显山不露水,平时蔫声不语,站在同学们前面也话不高声,外人看不出他是班长。但是他学习特别好,从小到大,就算后来到了航院,他从未错过一道数学题,按现在的话说,真真地是“学霸”级人物,那个聪明劲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b></p><p class="ql-block"><b> 他从航院毕业后到哈尔滨工作,娶了哈尔滨姑娘,成了哈尔滨姑爷。一转眼五十多年了,成了真正的哈尔滨人。班长在工作中是绝对的业务“大拿”,以至于全厂的设备维修离开他就玩不转;在生活上,班长是个好男人,他里里外外操持家务,精心伺候体弱多病的老伴儿,几十年没让老伴儿做过一顿饭。班长心灵手巧,好琢磨。那年头多数人家过日子都很仔细,谁家半导体坏了都来找他,一来二去,他把各种小电器全琢磨透了,儿子的玩具都是他自己做。儿子要电子琴,他仿照当时最时兴的“雅马哈”,像模像样的做了出来。一次,邻居找上门来,让他赔鸟,原来儿子把他做得电子鸣叫小鸟挂在窗前叫了一天,生生把对面邻居的画眉鸟累死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五年前,老伴自顾自地走了,儿子不在身边,兄弟姐妹这些亲属又都在沈阳,班长成了孤家寡人。我们的到来让他很高兴,同学加老乡,见到我们格外亲。</b></p><p class="ql-block"><b> 干杯——谢谢班长!干杯——祝福班长!</b></p> <p class="ql-block"><b> 从茶几上的旱烟盒,茶具,眼镜,我窥见了班长的生活。卷着大老旱,喝着小茶水,戴上老花镜在电脑上读小说,周而复始,日出日落。卷旱烟的习惯还是再教育的成果,下乡不久,一些男生农活还没学咋样,就在腰间扎上围脖,蹲在地头和社员鼓捣起旱烟来。每到队里开会,十几,二十几支大“烟囱”一起工作,辣得人睁不开眼睛,以至于可以拨打119了。女生不敢太矫情,顶多坐时往门口靠一靠,否则就是接受再教育的态度问题。现如今,谁还抽大老旱呐,呛人,麻烦。可班长就好这口,我们去这几天他改换抽香烟,加之说话多了些,第三天嗓子就哑了,早起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我们离开后,他又卷起了大老旱,几天嗓子就恢复了——邪门!</b></p> <p class="ql-block"><b> 班长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几天都吃不完。饭桌上,我们连吃带喝;饭后,我们喝着茶水,吃着零食,在电脑上看班长整理的照片。聊当年的初二、3班,聊串联时我们一起走到北京,聊在农村的日日夜夜,一聊就聊到深夜。几十年的岁月,几十年的话语说不尽,道不完。特别是聊到老伴儿时,班长的话就刹不住闸了。他说老伴儿爱干净,连地板缝都用牙刷来刷,这么多年连双袜子都没让他洗过,他说老伴儿随和,人缘特别好,姑嫂,叔嫂相处亲密,他说老伴儿心疼他,对他体贴入微……说到动情处,眼中隐隐泛出湿润。我们有意地让他说,让他倾诉,让他回忆,让他重温,虽然他陪伴多病的老伴儿很辛苦,但是班长对这种陪伴是欣慰的,他承担了一个男人对家庭、对妻儿的责任,这就是班长的快乐,这就是班长的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班长导游,五月六号,开启了哈尔滨之旅的第一站——索菲亚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索菲亚教堂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教堂外观宏伟壮观,古朴典雅,主楼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b></p> <p class="ql-block"><b> 教堂内巨大的穹顶构成了壮观的空间轮廓,四周有多幅宗教色彩的图画,使教堂富丽堂皇又高雅别致。教堂有三处“唱诗台”,主唱诗台平日有“老外”演奏乐器。</b></p> <p class="ql-block"><b> “可可托海牧羊人”的乐声冲向宏大的穹顶,抚摸着四壁那些千百年留传于世的宗教壁画,是如此的神秘,空灵,撞击着人的心灵。萨克斯的乐声委婉哀怨,如泣如诉,在心弦上拨弄,让人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不由感叹,一个“老外”对中国的音乐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有如此细致的表达,看来真的是音乐无国界呀!</b></p> <p class="ql-block"><b> 这四位是一个青年点的,曾吃过一锅饭,点过一灯油,当初,谁又能料到五十多年后,还能相聚在哈尔滨呢?</b></p> <p class="ql-block"><b> 这艺术砖廊拍照多好看呀!身在美中,自己也便美了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摄影人都知道,索菲亚教堂是个出片的好地方,整个广场从哪个角度都可取景,都能表现教堂的一个侧面,人物摄影也有非常好的背景,那咱也多拍几张吧!</b></p> <p class="ql-block"><b> 钢构塔廊是索菲亚广场的又一大亮点,它造型和颜色就是和别处的不同,有外国风情,哪国的?我没走出过国门,不知道,咱不敢瞎说。</b></p> <p class="ql-block"><b> 这地方适合谈恋爱,老翁老妪也浪漫一把。</b></p> <p class="ql-block"><b> 中央大街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西方各类建筑风格汇聚于此,老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有明显的体现。</b></p> <p class="ql-block"><b> 街头雕塑很“欧范”。</b></p> <p class="ql-block"><b> 坐把欧式马车。</b></p> <p class="ql-block"><b> 难怪说中央大街是目前亚洲最长的步行街,够长的,这老胳膊老腿的,走起来可不轻松。</b></p> <p class="ql-block"><b> 五十多年了,班长已经融入了他所生活的环境,成了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他介绍起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侃侃而谈。</b></p> <p class="ql-block"><b> 班长请我们吃马迭尔冰棍,这是班长早就打算好了的,虽然沈阳也有卖的,据说哈尔滨的正宗,班长非要尽地主之谊。</b></p> <p class="ql-block"><b> 哈尔滨华梅西餐厅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哪家我都没吃过,是在网上查的)华梅西餐厅是1925年俄国人创建的,以俄式西餐为主,兼营法意式菜系。华梅西餐厅的饮食风格是哈尔滨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现在很少见买东西排长队的,你看,华梅西餐厅门前的长排宛若游龙,一打听,是买华梅面包的,少见吧,这也是中央大街一道靓丽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来趟哈尔滨不留遗憾,华梅西餐厅不是有名嘛?!不是哈尔滨的标志嘛?!咱就进去品尝一下,到啥时候咱都敢说去过哈尔滨,吃过华梅西餐厅——底气足!举着马迭尔冰棍,顶着金碧辉煌的大厅灯光,拽着锃明瓦亮的楼梯扶手咱就上了二楼。</b></p> <p class="ql-block"><b> “刘姥姥进大观园”,呀,咱也没去过西餐厅呀,不知咋点菜,猪肉酸菜炖粉条子,麻婆豆腐在这都是“老土”,咋整?服务小姐看出这些老头,老太太的窘态,提议点套餐,于是六个人点了两份三人套,呵,什么炸板虾、软煎胖头鱼,罐闷牛肉,红菜汤等西餐菜都品尝了,至于好吃不好吃就另说着了,菜量可是不小,吃不完呀,剩下打包,再吃西餐咱也是中国人,光盘行动——中国老百姓的美德!!</b></p> <p class="ql-block"><b> 中央大街地下通道是2007年才建成的,走过通道,直接到了防洪纪念塔。</b></p> <p class="ql-block"><b> 鱼龙混珠,亦真亦假,装一把,管它相机咋拿,过把瘾是真格的——爽!</b></p> <p class="ql-block"><b> 防洪胜利纪念塔是哈尔滨地标性建筑。为了纪念 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了特大洪水,1958年10月1日建成了这座纪念塔。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回廊组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外地人凡来哈尔滨,必来此打卡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唱了几十年,歌中悲切,愤恨,表现出失去国土,失去家乡的东北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抗争。而今站在松花江边阳光灿烂,一片明媚,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祥和。我们这代人生存在世界上这七十多年,虽也经历了坎坷,困难,但没有流离失所,没有家破人亡,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感到幸运。</b></p> <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我生活在哈尔滨,九岁那年才离开这里,对这里的记忆恍惚依稀,只记得那时候,哪家孩子不听话,大人就说“把你扔江沿去”,于是,江沿在孩子们的心中成了接受惩罚的可怕之地。如今松花江边的路美极了,再不是我梦中可怕的江沿。</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哈尔滨说爱你”,多温馨,多浪漫,赶紧拍下来,发给咱班同学,这是我们的心声,更是班长的心声!</b></p> <p class="ql-block"><b> 中央大街的街头雕塑都是黑色的,看上去好像是筑铜的,典雅,浪漫,欧式风格。而江边的雕塑都是白色的,清新现代,具有中国传统意味。</b></p> <p class="ql-block"><b> 在少先队旗下敬个礼,唱着“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虽然没戴红领巾,但那份真诚瞬间让我们回到童年——单纯,稚嫩,心中一片阳光。有的路人驻足观望,孩子们一脸好奇,年轻人迷茫不解,只有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老年人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别人咋看和我们无关,我们始终没忘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位卑未敢忘忧国”呀!</b></p> <p class="ql-block"><b> 咱们工人有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一行六人中,三只老虎,三只兔子,今年是卯兔年,属兔的本命年,见了兔子自然亲切。</b></p> <p class="ql-block"><b> 滨洲线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于1901年落成,是单线铁路桥梁,也是哈尔滨第一座跨江桥梁。2014年4月,伴随哈尔滨走过113个年头的滨洲铁路桥被封闭停运,同年12月与其并肩而立的哈齐客运专线正式投入使用。此后,滨洲铁路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冰城旅游观光桥。</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照片的背景就是新建的哈齐客运专线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踏上已经“退休”了的滨洲铁路大桥,感受了它与哈尔滨这座城市共同跳动了113年的脉搏,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光荣,也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辛勤汗水。</b></p> <p class="ql-block"><b> 顺桥而下便是中东铁路公园。这个公园在设计上将与铁路息息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建筑,小品,雕塑之中,营造了具有地域特色开放式的文化公园,为展现中东铁路文化开创了新的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这个雕塑的原型不知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个铁路人,他可能刚刚到达要工作的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黄继光号”是1956年5月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命名的一个机车组。曾担任过毛主席访苏专列的牵引任务,多年来屡建功勋。至今机车经过六次转型。原来的解放型1008号蒸汽机车就陈列在中东铁路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登上“黄继光”号机车。</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中东铁路印象馆。</b></p> <p class="ql-block"><b> 转车时路过哈尔滨火车站,拍一张吧!</b></p> <p class="ql-block"><b> 班长家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新疆大街附近,我们出门坐地铁很方便,就是要买票,七十岁的免费乘车离开家乡就不好使了。刚刚学会自动购票,四天也到了。这是博物馆站,倒二号线的转乘站。</b></p> <p class="ql-block"><b> 五月七日。</b></p><p class="ql-block"><b> 太阳岛——哈尔滨旅游打卡之地,是国家五A级景区。太阳岛面积是38公里,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太阳岛公园是太阳岛的主要景区,游人一般都到这里游玩。</b></p> <p class="ql-block"><b> 以前都是乘船过江,现在太阳岛直通地铁。</b></p> <p class="ql-block"><b> 公园正门。</b></p> <p class="ql-block"><b> 太阳桥上留个影。从这里坐旅游观光车,环公园一周,八个景点都可游玩。</b></p> <p class="ql-block"><b> 栖凤台。</b></p> <p class="ql-block"><b> 不仅花漂亮,松树笔直,就想靠一靠。</b></p> <p class="ql-block"><b> 笨熊乐园——孩子们的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笨不笨?——</b></p><p class="ql-block"><b> 不笨!——</b></p><p class="ql-block"><b> 不笨?咋连一个南瓜都抱不住呀!</b></p> <p class="ql-block"><b> 水阁云天。</b></p> <p class="ql-block"><b> 班长不单独照相,总说他拍过,合影他才和大家站在一起,这是我们大家拉着他才拍了一张个人单独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浴日台。</b></p> <p class="ql-block"><b> 托起太阳就是托起明天的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太阳瀑。挺壮观,工程不小。</b></p> <p class="ql-block"><b> 休息,午餐——吃的当然是哈尔滨红肠,午餐的食品都是班长一人背在身上,不让别人分担。</b></p> <p class="ql-block"><b> 再见——太阳岛!</b></p> <p class="ql-block"><b> 五月八日。</b></p><p class="ql-block"><b> 哈尔滨龙塔是亚洲第一钢塔,高366米。1998年动工兴建,2000年对外开放。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游人观光只能上到塔内的216米。</b></p> <p class="ql-block"><b> 风本来就挺大,塔上200多米的室外高空,吹得人几乎站不住脚。稳住,在龙锁前合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惊险环是一百多米高空中,塔体四周突出的部分,在上边行走无异于玻璃栈桥。六人中只有两位英雄好汉,敢于走惊险环。</b></p> <p class="ql-block"><b> 这个桥好走,是鹊桥,但传说中一年只能走一次。</b></p> <p class="ql-block"><b> 三只兔子,三只虎,咦,怎么却了一只兔子?</b></p> <p class="ql-block"><b> 哦,跑这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五月九日。</b></p><p class="ql-block"><b> 离开哈尔滨的日子,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旅程,和班长一起,直奔齐齐哈尔。</b></p> <p class="ql-block"><b> 和坚守在哨位上的战士们合个影,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再见——哈尔滨!再见——祖国安宁,人民幸福的守卫者!</b></p> <p class="ql-block"><b>摄 影:细雨 琪钰 太上皇 一丝风</b></p><p class="ql-block"><b>编辑制作:一丝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