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清香入素琴

哲哲

<p class="ql-block">我的小学时代,一个低我一届的男生,眉眼清秀、皮肤白皙,因妈妈是县城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他从小学开始学习乐器。至今我全然忘记他学的什么,唯一记得那时的我对他羡慕到牙痒痒,他的模样也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资紧缺,能吃个饱饭就算是富裕人家的年代,吃饭要粮票、买油要油票、穿衣要布票,能学习一种乐器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这样凤毛麟角的学习,偌大一个学校,除了这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男生,再无旁人。</p> <p class="ql-block">偏巧,我在隔壁邻居家的黑白电视机里,看到了一种叫“古筝”的乐器。自从听了古筝弹奏以后,我心里猫抓火燎的,日思夜想,要是他妈妈是我的就好了,那我也能学古筝了。</p> <h3>高中到大学时,每每攒到一点零花钱,除了买书,就拿来买古筝演奏的磁带,一盘盘盒式的那种到后来的cd片。</h3> <p class="ql-block">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总有男主女主屡屡弹奏一把瑶琴(七弦琴)的场面,我偏偏最记得住的不关乎男女主,而是这一段:“忽听瑶琴中突然发出铿锵之音,似有杀伐之意,但箫声仍是温雅婉转。过了一会,琴声也转柔和,两音忽高忽低,那七弦琴只是玎玎珰珰的伴奏……”。在《笑傲江湖》里,刘正风和曲洋两个配角的描写,多次出现琴箫合奏,佳人尚可遇,知音却难求,这一幕第一次看就打动了我,为两个孤老头难得的知音相遇而叹之,总让我想起伯牙摔琴为子期流传数千年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诗歌伴我一路走过青葱岁月。初中时都不记得从哪里得来一本诗歌合集,涵盖了从诗经汉赋到唐宋元的经典诗词曲,我沉迷留恋其中无法释怀。</p> <h3>诗经吟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又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自古素琴与才子佳人,文人志士相伴。习琴者,有胸怀大济苍生之志者如孔子;有名利淡泊、存闲云野鹤之心者似王维;有注重表现内心,豪气飘逸,张扬个性者之李白;有历经坎坷却大志不屈者恰嵇康……寄情自娱,养德修身,以“琴”抒怀,借“琴”言志,这是古人的智慧,是古琴得以远渊流传的精神所在。</h3> <h3>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h3> <h3>那时年少,自觉能够在一个明月朗照的夜晚,于烟岚笼罩的竹林、潺潺淙淙的水畔,有一位才情并举的男子,或他抚琴一曲,或我弹他听,想必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于是被李白的才情和狂放不羁打动,因诗文中幽幽素琴演绎的哀美而情动,更为再无子期而独活的伯牙感伤。</h3> <h3>到后来,年纪渐长反觉得孤独是一种美,无端爱上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h3> <h3>等到终有一日,自己开始学习古琴,方觉得“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以这样的心境来听曲或抚琴,不为取悦何人,只为自己动容,能为自己动容,这样的人生是寂静中的绝美,是灵魂深处与自己对话的完满!</h3> <h3>只是我误会了古琴许久,我一直把在诗书中读到的、深爱的这张琴当作了筝;一直以为古代的琴已经随着现代化进程由七弦演化成了现在21弦的筝。</h3> <h3>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看到陈雷激先生抚琴一曲太古遗音,这张琴尽然和我在古装电视剧里看见的七弦琴,我以为的演戏用道具一个模样,顿觉心中一惊,上网查阅方知,古琴从最初的五弦到周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一直以七弦,穿过风雨飘摇、穿过漫长的悠悠岁月,千古未变。</h3> <h3>早在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实至名归的,这是古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保持古风完整性最好的明辨。</h3> <h3>不得不说,古筝是一个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乐器,从古至今它已经有了多次的变化,从演奏的角度和音色的宏大来看,更能适应现代音乐的演奏。和古琴比较,筝的音色更加华丽欢畅、好像花之牡丹,而古琴是天山上盈盈绽放暗香,一朵圣洁的雪莲花。</h3> <p class="ql-block">4000年,朝野更替,才子佳人、文人骚客,你方唱罢我登场,落花流水,星陨雪坠,世事变迁,流年飞转,只有古琴用它恒古不变的琴声演绎着一段段或凄美、或铿锵、或悲壮、或婉约的故事,轮回着它的轮回。</p> <h3>古琴宁静淡泊又意味声长,古琴荡气回肠又幽幽绵绵,其声凄婉,哀思缕缕,引人动情,在不同的曲目里,演绎出千变万幻的故事。每一曲琴曲都是一个娓娓动人的故事,展示的是它独到的魅力,让人听完久久回味其中、无法自拔。<br></h3> <h3>古琴让人无端的欢喜,那空灵跌宕的琴音,又直抵灵魂深处的痛与悲。古琴让浮躁的心灵找到了归期和来路,让现世的钢筋水泥固封的、凌乱纷杂的人儿,得以归隐于平静和安宁。</h3> <h3>14年前,我去新疆,几百公里的戈壁滩不见一张对头车,不见一个人影、一种活的生物,绵延望去的除了沙漠还是沙漠,数千年来“大漠孤烟直”的荒凉与孤独从未改变。</h3><h3>《送元二使安西》,明明是伤别,王维字里行间却不见一个悲字,只一场春雨沾染的尘埃,只一树清新的柳林青青依旧。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尽”字娓娓道出王维对友人的不舍,你要离开远行了,喝了这杯酒吧,是喝完喝尽,而非喝几口喝一点点,“无故人”更是让人心头一酸。1000多年前的唐代,凄凉的西域边界,这一别可能是一生再无法相遇。</h3><h3>一曲《阳关三叠》,平静中带着凄美,质朴中带着淡然,硬生生弹奏出了王维的那一份淡泊坦然、从容豁达的人生心境,将摩诘居士的随性而安的境界、禅意人生表达到极致。</h3> <h3>《酒狂》相传是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名士之一阮籍所做。是为阮籍反对黑暗当朝者,以醉酒的狂妄表达内心的愤愤。</h3><h3>初听《酒狂》,我仿佛穿越千年,那个被称为“诗仙”的男子就伫立在我的面前,那个吟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男子,那个“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浪漫诗意的男子,那个“安能崔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不羁的男子。</h3><h3>在我心里,唯有李白的才情、不羁、狂而不妄,能配得上阮先生的这一曲《酒狂》。</h3> <h3>《凤求凰》说的又是一段人间佳话。司马相如携绿绮,“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古曲热烈奔放而又深远缠绵,只听琴音响起,声声诉的是衷肠,情意绵绵,爱意切切,忽而婉约,忽而欢喜,让人听了心随琴动,幽幽古琴娓娓道来,卓文君聪慧温婉,对司马一见倾心,夜亡奔相如,演绎了一段才子与美人“琴瑟和鸣”的美好情缘。</h3> <h3>一曲《春江花月夜》,是为张若虚“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混沌宇宙万物间,柔情春意、花草遍生、江潮连海、皎洁月色,这样幽美恬静的夜晚,此景此情,天上人间,无不令人心驰神往!</h3> <h3>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普安咒、良宵引……曲曲余音绕心间,声声琴韵断人肠。在我心中,古筝是喜欢的乐器之一,而古琴更多的成为一种恒久的念想,它是缠绵的情话,是素雅的情怀,是动情时的跌宕,是落寞时的疗伤利器,而后它才作为一种乐器而存活。</h3> <h3>心情和执着与年龄有关,古琴原是孤独无常之人的淡闲之情,是三两素心可人儿雨夜焚一炉香、啜半盏茶、念一段诗文、抚一首琴曲的寥寥之事。“琴到无人听时工”,抚琴不为别的,但求心灵的平静与闲和。</h3> <h3>部分图片来源于我古琴老师的工作室,图中美女子有我的老师和同修,感恩缘份,感恩美好遇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