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随字画贵 字画随壶传”经典陶刻紫砂作品

岭南豫地人

<p class="ql-block">陈曼生像(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特别申明部分资料借鉴网络上的内容</p><p class="ql-block">紫砂陶刻的由来</p><p class="ql-block">紫砂陶刻盛于清代,以陈鸿寿(曼生)为代表,他曾于一八一六年出任宜兴现令。是当时著名的书法金石家,他喜爱陶艺在闲暇时,为当时制壶艺人杨彭年、邵二泉设计了十八壶式(后称为曼生十八式)。有杨、邵二人制壶,曼生题诗作款雕刻称之为曼生壶。同时他请文人与陶工之间的合作,形成陶瓷装饰独特艺术,民间广泛流传和争购曼生壶。盛极一时。有“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佳说。</p><p class="ql-block">在曼生之后名人辈出,有瞿应绍(字子治)书法雕刻特出,作品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代表,行为上,篆章合用,古雅滴趣,为曼生以第一人也。同时清代知名书画家如郑板桥、董其昌、吴昌硕等也在壶上题诗作画,风行一时,为当时陶艺爱好者收藏之神品。</p><p class="ql-block">陶刻的用刀之法,是在坯体上体现刀法的痕迹,以运力的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刀起落准确,明书朴质,一气呵成,且需上下、左右、前后顾盼,气韵生动,更得具备有楷、隶、篆、草各种书体的基础。画亦需掌握花卉、山水、人物、金石等基本技法。</p><p class="ql-block">现在陶刻从原来的茶壶发展为花盆、瓶鼎、挂盘、挂壁、陈设品,装饰丰富多彩,诗画组合,山水花鸟,人物图案等诗情画意,景上添花。陶刻必需具有较高文学修养和书画绘画水平,因质地适用各种刀法,根据器形相异,画面设计胸有成竹,运用肘、腕、指发力,以刀代笔,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好的陶刻作品,制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艺术素养,并且需要有双刀正入法的熟练基础,有扎实的运刀技巧。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落刀时,构思布局已成,下刀准确而洗练,一刀起落都必须注意笔画的起势收势,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干净利落,胆大心细。这样刻出来的作品方能从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神韵。这种刻法,刀痕明显,锋芒毕露,气势磅礴,奔放雄浑,犹如书法中的狂草,画中之写意,刚劲挺秀,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陶刻的装饰方法一般可分为清刻、沙地刻、阳刻、着色刻五种。所根据不同的器形,采用以上不同的方法加以装饰,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陶刻刀法大体分为两大类:“双入正刀法”、“单刀侧入法”。双入正刀法是两面用刀起底,用刀法是两面用刀起底,用刀要挺秀,刻出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如有碑刻精神,有精细工整、严谨端庄 、清秀之态。单刀侧入法是运刀前必须胸有稿底,自由奔驰,有天空行马。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或刮或割,用刀流利,意到器隧,横直不拘,粗犷豪放,耐人寻味,为广大爱好者所喜爱。</p> <p class="ql-block">一、紫砂壶陶刻</p><p class="ql-block">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所以自古以来便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于紫砂壶上,再用钢刀进行篆刻做为装饰。</p><p class="ql-block">二、用途</p><p class="ql-block">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固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p><p class="ql-block">三、方法</p><p class="ql-block">镌刻包括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把字画先绘制或印制作到壶坯上,然后用刀刻出;</p><p class="ql-block">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壶坯上篆刻,以刀代笔。</p><p class="ql-block">陶刻刀法基本分两大类,即“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p><p class="ql-block">1、双刀正入法</p><p class="ql-block">双刀正入法是两面用刀起底,刻出的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犹如碑碣石刻,比较端庄严谨。</p><p class="ql-block">2、单刀侧入法</p><p class="ql-block">单刀侧入法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p><p class="ql-block">陶刻裝飾有別於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壺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較大弧度與傾斜度,及多線條等複雜的造型,刻繪起來有一定難度。從陶刻的刀法來說,要充分表現刀在紫砂壺泥坯上刀痕的質感,不求雕琢的多麼工整,但要突出字體的明快質樸,線條的流暢自如,氣韻生動。在掌握了傳統雕刻技法的同時,紫砂陶刻藝術更是融合金石、書法、繪畫、歷史、文學、美學等諸多學問的綜合藝術形式。&nbsp;</p><p class="ql-block">四、鉴别</p><p class="ql-block">判断紫砂壶陶刻优劣的方法:看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所谓“知其白,守其黑”,正是说处理某一部分时,要考虑到其未处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体,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应生辉。</p> <p class="ql-block">一、砂地刻</p> <p class="ql-block">二、清刻</p> <p class="ql-block">三、阳刻</p> <p class="ql-block">四、空刻</p> <p class="ql-block">五、着色</p> <p class="ql-block">近代、当代紫砂壶陶刻名家大致有下列人物:任淦庭、谭泉海、徐秀棠、邵新和、鲍志强、毛国强、顾绍培、沈汉生、朱炳浩、束旦生、咸仲英、储立之、储集泉、鲍仲梅、黄自英、徐安碧、范建军、吴贞裕、王品荣等。</p> <p class="ql-block">一代紫砂陶刻宗师任淦庭和他的传承弟子们</p> <p class="ql-block">一代紫砂艺术宗师顾景舟和现代优秀陶艺大师们</p> <p class="ql-block">  紫砂一代宗师顾景、任淦庭、谭泉海。</p><p class="ql-block"> 紫砂一代宗师顾景舟的书法对联,谭泉海大师的“百福百寿”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中共党员[9],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大师,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春到南粤》《绿色长城》《俏也不争春》《碧浪涌南天》《长河颂》《轻舟已过万重山》《新开发的公路》《榕荫下》《俏不争春》《祁连牧居》《秋溪放筏》等;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作品选集》《乡土情》《山河颂》《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集》等专集著作。</p><p class="ql-block">关山月于1930年—1933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在“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1941年,在桂林举办第二次画展,另创作作品《漓江百里图》;后赴成都、重庆和贵阳举办“抗战画展;1946年,任教于广州南中美术学院,另在广东文献馆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作品《祁连放牧》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在巴黎举行的教育展览;1950年,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美术部副部长、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另创作作品《新开发的公路》《山村跃进图》《进攻海南岛》;1955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5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画系主任、教授;1959年5月,与傅抱石在人民大会堂合作创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娇》;1978年,任广东画院院长,作品《井冈山罗浮水库》《红土育新苗》《革命摇篮井冈山》《雨后山更青》参加“广东画院习作展览”;1996年1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委员;</p><p class="ql-block"> 李园林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宜兴人,紫砂壶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以筋瓤光货见长,曾被无锡博物馆、南京博物馆院、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一九五九年十月,江苏宜兴人。 一九七八年六月进厂,曾先后从师于束风英,范洪泉,何挺初学习紫砂陶制作工艺,一九八三年、 八八年两次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紫砂造型制图班”陶瓷工艺培训班的学习深造,且得到顾景舟工艺美术大师的亲受指导,受益非匪浅。</p><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与张智守教授合作的“飞碟对壶”获全国陶精品大奖赛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02年,“曲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2003年“月菊壶”被南京博物馆院收藏,</p><p class="ql-block">2004年“菊花八瓣壶”被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2005年“曲韵壶”被国务院紫光阁收藏。</p><p class="ql-block">2005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p><p class="ql-block"> 上图紫砂作品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园林做壶,国画大师关山月亲自陶刻的“福禄、葫芦”紫砂壶</p> <p class="ql-block">  江宏 ,紫砂一厂创办人之一。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九三九年生于丁山白宕陶业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紫砂艺术的熏陶,对紫砂陶创制有着特别的感情。一九五六年进蜀山陶业社随老艺人紫砂艺术大师王寅春习艺,颇得真传。打下了扎实的制作功底。一九五七年参与组建紫砂工艺厂。 一九五九年又拜老艺人施福生大师,范正根大师为师专攻花货类,并有所创新。为了紫砂事业的发扬光大,一九六零年和沈巨华一起带班授徒,传承壶艺。从事四十多年的紫砂艺术工作以来,所制作品造形严谨,线条明快,追求古朴、典雅、意趣之美感。作品多次在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展览,深得行内人士好评。</p><p class="ql-block"> 刘友石:江苏常州武进人,1929年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铁笔金石书画院高级篆刻师,中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海上“兰陵刘派”的一代宗师;早年师承沪上名家刘公伯,与刘海粟系同乡世交。刘友石的篆刻艺术博采众长,气势恢弘。当代权威评论家、收藏家——唐吟方笔下描述:尚有印人刘友石,为上海友谊商店职业印人,印风奇峭瑰丽,游走于昌硕、散木之间,海上印坛豪杰之士。刘友石的篆刻艺术,深受毛泽东主席的厚爱与器重;毛泽东书房内珍藏的刘友石篆刻印谱,经中*档案馆编纂公开出版;尤其在2001年与毛泽东书法手手迹结集出版,为当今中国所绝无仅有,一度震动海内外;领袖与平民艺术家的珠联璧合堪称为艺坛流传千古的佳话;刘友石也因此被民间称誉为“中国印坛第一人”。刘友石先生出版有《毛泽东珍藏自作诗词印谱》、《毛泽东诗词手迹印谱精选》、《黄山七十二峰印谱》、《唐诗印谱》等多部优秀作品;先后为周恩来、宋庆玲、谷牧、赵朴初、等国家领*人精心治印;</p><p class="ql-block"> 马光,号五峰山人;1932年生于福建漳州,早年任教福建二师院,后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中国特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高级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汪更新,男,1924年9月出生,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绵潭村人。著名国学大师、艺术大师、国画大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国学院名誉院长”。曾出版多种画集、画册、挂历、年画、明信片、磁卡画、铜版画、个性化邮票等。</p> <p class="ql-block">江宏制壶,刘友石、马光陶刻。</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p> <p class="ql-block">徐安碧大师的国画作品“此地人生寿百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笔名(石泉)。</p><p class="ql-block"> 谭泉海大师,男,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美术家协会会员。陶刻作品曾获莱比锡国际金奖,曾到台北和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画展览,曾任宜兴市人大副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在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细细揣摩曼生三刀法、郑板桥书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曾到台北和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画展览。</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老师,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任淦庭老艺人学习紫砂雕刻装饰。1975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训班深造,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杨永善、张守智、白雪石、陈若菊等的教导。金石篆刻、书法绘画、花鸟、山水、人物俱佳,作品构思新颖,风格清新洒脱。在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细细揣摩曼生三刀法,板桥郑书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陶刻用刀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作品多以俊秀细腻见长,亦不乏粗狂奔放传神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谭泉海大师的书法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左图)谭泉海大师陶刻谭晓燕制壶的紫砂作品</p><p class="ql-block">(右图)谭泉海大师陶刻,青年陶艺家黄云芸制壶</p><p class="ql-block"> 黄云云老师,1969年生于宜兴陶都,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工艺美术师。</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八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从葛明仙学艺,从全手工成型技法入手,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全面掌握了传统的全手工成型工艺。本着对紫砂艺术的酷爱,几十年如一日,用心揣摩历代紫砂精品,汲取其艺术精华,运用于作品制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九零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九二年又远赴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系统学习陶瓷设计。“王头鸿运”、“润图”被中工收藏;“提财”壶获陶都精品展三等奖,并被大英博物馆及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 龙”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老师,1939年12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5年10月考进紫砂工艺厂,从师已故老艺人朱可心学习紫砂工艺,1958年8月受聘任紫砂工艺辅导,开始培训学徒,先后连续二十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共计数百人次。,1982月镇江地区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198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造型、设计、制图,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创作,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5应香港锦锋公司邀请赴港参加紫砂艺术展览,1985-1992其中每年都有作品参加紫砂工艺厂组织的活动,如“香港锦锋公司宜兴茗壶展”、“香港英泰公司宜兴茗壶展”、“香港海洋公司宜兴茗壶展”、“香港双鱼公司宜兴茗壶展”、“香港花萃公司当代宜兴名人名作展”。1991-1993作品参加紫砂厂组织赴台湾的“宜兴紫砂壶艺展”1993年应新加坡“张苏公司”邀请到新加坡、泰国、香港参加“中国宜兴紫砂名人作品展览”2003年3月应上海大众拍卖公司邀请,在“上海书城”举行“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签名售书活动。1980被陶瓷公司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1-1983连续三年被陶瓷公司和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创作设计的《五彩筋瓤小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二等奖1985创新的《九头君芳茶具》获省级三等奖;1987作品《井栏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1988年制作由张守智设计的《春炉提梁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1988年1月6日《扬子晚报》题为《菱玉生辉》刊登李碧芳设计创作的《红砂菱玉壶》;1989年创作的《天中迎瑞壶》获新产品设计三等奖;1990年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颁发的“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工作三十周年荣誉证书”;1990年因建造宜兴古陶瓷作坊捐赠《天中迎瑞壶》、《天中朝凤壶》各一把;1991年3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制作的《墨绿九头梅椿茶具》;1993年3月12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捐赠《井栏壶》一把;1999年11月为“有壶同享,有难同当”两岸紫砂茗壶赈灾义卖会捐赠《陶灵壶》一把;2000年制作的《中井栏壶》献给无锡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由李碧芳做壶,海派画家赵宏本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由李碧芳制壶,著名画家陈大羽作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岩,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及其母李碧芳,擅长在传统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构思新颖而造型别致,1965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1981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学习雕刻。1983年跟随母亲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学习紫砂造型设计制作。1988年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学习。擅长在传统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构思新颖而造型别致。</p> <p class="ql-block">蒋芳鸿制壶吴优良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韩敏(1929年~2022年12月26日),男,浙江杭州人。幼承庭训,耽心翰墨。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从事连环画、年画创作,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p><p class="ql-block">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先後赴新加坡、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广泛。1952年起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 。擅长连环画,作品《郑板桥》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26日上午9时16分,韩敏因病在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徐雪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之女,号雪卷,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就职于徐汉棠工作室,1961年1月生于宜兴。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陶艺。从艺二十多年来掌握了扎实的制作技艺,领悟到了传统紫砂文化的精髓,在传统紫砂壶艺的造型和制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就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结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获得突破,得到了陶艺界、收藏界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毛国强,男,艺名一粟,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终身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生于宜兴蜀山南街陶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接受艺术熏陶。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任淦庭先生。1987年进河南书法研究院函授,指导老师陈天然先生。</p><p class="ql-block">从艺50多年,对紫砂艺术和书画艺术研究颇深,作品洗炼隽永、厚积薄发,基本功扎实。陶刻作品雄浑、恢宏淋漓外露,线条运刀处理磅礴和灵动之气相结合。曾多次获国内外奖项:全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西湖博览会金奖、太湖博览会金奖。作品被美国洛杉矶艺术馆、亚泰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天津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收藏和展示。先后和书画艺术大师陆俨少、程十发、唐云、韩美林、范曾先生交流紫砂作品,受到他们的赞誉。并参加中国首届全国刻字展、中国美协第16届国际美术特展,全国手指画提名展。并先后在广州艺术博物馆、潮州仰山堂、美国洛杉矶艺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p><p class="ql-block">出版有:上海人民出版社《毛国强作品选》、文联出版社《毛国强紫砂书画艺术》。香港书艺出版社《抱壶自得》。</p><p class="ql-block">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艺术,从此走上了紫砂艺术之路,创作了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1982年作品《12件鼻烟瓶》(合作)获轻王部中国王艺美术协会展评一等奖;《五件紫砂挂盘》获二等奖;1994年作品《心经六条屏》获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二等奖;作品《狮象玉鼎》(合作)、《特大百寿瓶》陈设在中南海紫光阁。</p><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澳门中国紫砂艺术交流展;</p><p class="ql-block">2002年第7届全国陶瓷艺术展;</p><p class="ql-block">2002年北京华艺杯工艺美术展;</p><p class="ql-block">2003年5月大连工艺品艺术展;</p><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香港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展;</p><p class="ql-block">2004年3月韩国汉城7人招待展;</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河北衡水“首届双壶艺术展”;</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杭州西湖博览会;</p><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广州“紫砂瑰宝汇南粤”。</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入选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p> <p class="ql-block">毛国强大师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瑞兽壶毛国强大师制壶并陶刻,</p> <p class="ql-block">(右图)由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曹婉芬制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陶刻。</p><p class="ql-block">(左图)毛子健制壶毛国强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  顾斌武老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3年生于紫砂世家,81年高中毕业后师承高级工艺师顾道荣学艺,曾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深造。先后受聘紫砂三厂研究所,宜兴砂龙陶艺公司,90年参加“朱屺瞻百岁画百壶展”。作品以花货塑器得到壶界共识、共赏、共爱。许多作品先后获奖,为各博物馆收藏,并在各专业书刊上刊载。又名顾小兵,1963年6月生,宜兴市砂龙陶艺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1981年高中毕业后随父顾道荣学习壶艺制作,1982年被山西省临汾市紫砂工艺厂聘为技师进行技术辅导,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三厂研究所进行创作设计,1994年受聘于砂龙公司。虚心好学,刻苦努力,并多次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理论知识丰富,制作功底扎实,精品颇丰。作品《三友壶》、《龙蛋壶》、《金钟南瓜壶》、《风和日丽》、《洋洋得意》、《荷花仙子》等曾多次刊载于《壶中天地》、《茶与壶》、《天地方圆》、《紫砂风采》等书刊,1990年创作《直壁三足壶》参加朱屺瞻百岁画百寿壶展,许多作品行家竟相收藏。</p><p class="ql-block"> 顾斌武制壶,毛国强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沈汉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江苏省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别号石羽,陶羽轩。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范泽林、任淦庭老艺人学艺,专功金石陶刻。1965年从事专业创作设计。1985年参加中国书画涵授大学进修三年。1982年获中国轻工业部全国评比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1984年《百寿瓶》、《竹简茶具》获莱比锡国际</p><p class="ql-block">沈汉生,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别号石羽,陶羽轩。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范泽林、任淦庭老艺人学艺,专功金石陶刻。1965年从事专业创作设计。1985年参加中国书画涵授大学进修三年。1982年获中国轻工业部全国评比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1984年《百寿瓶》、《竹简茶具》获莱比锡国际金奖。1986年作品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故宫博物院和中南海紫光阁收藏。1988年《曼生十八式瓶》获景德镇国际博览会三等奖。几十年来创作作品三十多件套。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中心创作委员、江苏省无锡市美术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工艺美术专委会会员、任锦达陶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兼研究室主任、中国紫砂博物馆新品评审委员。1994年 调中外合资锦达陶艺有限公司任副总工艺师兼研究室主任。1995年 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考察市场,赴厦门展览。1996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于“江苏省名人称号”.1998年 被聘为无锡市中级职称评委。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02年 参展“中国杭州博览会”茗香茶具获银奖。为中国紫砂博物馆新居品评比评委。2004年 创作特大“六方鱼尾瓶”获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工艺美术评比中荣获金奖,创作“紫碗”获2004年杭州西湖博览会铜奖。赴广东汕头举办陶艺届,赴广州博物馆主办陶艺展。2011年11月17日授予第五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图一)</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汉生早期作品挂盘。</p> <p class="ql-block">沈俊制壶沈汉生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沈汉生陶刻高俊制壶</p> <p class="ql-block">青年陶艺家黄云芸老师做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汉生陶刻。</p> <p class="ql-block">储立之老师,1942年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同年9月进南京艺术学院学习,1997年毕业后,又分配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并师从著名紫砂艺术教育家、七大老艺人之一的吴云根先生学习制壶技艺。储立之对紫砂艺术的执着,以及他的天赋才华,加上大学专业的文化和理论,长期的紫砂艺术实践,几十年的积淀,使他在紫砂艺术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曾担任江苏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全国陶瓷专家评委</p><p class="ql-block">储立之紫砂作品形式多样,涉及面广,无论砂艺造型及陶塑都十分注重题材的内涵、意境丰富、细腻入微、以势夺人。其壶艺作品古朴典雅、浑然一体、落落大方;造型线条简练、蕴有韵味;陶塑作品人体结构严谨、衣纹流畅飘逸,人物个性突出,力度超俗,且能运用多种技法语言,使砂艺作品显得端庄稳重,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作品常入选国内外展览,均获同行好评,并分别在全国、省级评比中屡获大奖。他多次赴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举办紫砂艺术展和学术研讨活动,在港台、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1967年,创作《李春》塑像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1980年利用紫砂工艺的特色,创作《七件整套仿青铜陈设摆件》获首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82年《紫砂六件陈设瓶》获江苏省新品评比三等奖。</p><p class="ql-block">1989年陶塑《东坡品茶》获宜兴陶瓷公司新品评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90年《醉济公》获陶塑获首界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赛评比创作奖。</p><p class="ql-block">1994年陶塑《达摩》获全国陶瓷评比入选奖。</p><p class="ql-block">1995年陶塑《弥勒佛》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评比优秀奖。《仿青铜壁饰》获宜兴陶瓷公司新品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各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及收藏家珍藏</p> <p class="ql-block">(图一)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储立之制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束旦生陶刻的晶泉提梁壶</p> <p class="ql-block">储峰,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生,1986年考入宜兴陶瓷职业技术学校(现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期间系统接受了美术训练及创作理念并受中央工艺美院专业培训。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89年随父储立之学习陶塑、壶艺。1991年随岳父顾绍培学艺,并汲取承袭了父辈的创作风格,1992年接受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设计专业培训。</p><p class="ql-block">作品制作工整精细、厚实典雅、浑然大气,尤能把雕塑技法与壶艺相合,并能追求物态肌理质感的变化与表现,高雅纯朴。作品均曾登载于《壶锦》、《砂壶集》、《中国紫砂图典》、《壶中天地》、《茶与壶》等著名刊物,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多次获奖,深受业内人士与玩家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储峰做盆,顾绍培、储立之陶刻的紫砂花盆</p> <p class="ql-block">  储峰做壶,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陶刻的紫砂作品</p><p class="ql-block"> 一诚法师(1927年2月-2017年12月21日),俗姓周,名云生,法号衍心,又号常妙,湖南望城人,1949年6月出家。当代中国佛教著名高僧、禅门尊宿。</p><p class="ql-block">1956年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受具足戒。1957年,在虚云法师的主持下,得沩仰、临济法脉。1985年,荣膺真如禅寺方丈,重兴祖庭。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主席。修复江西真如禅寺,中兴马祖道场宝峰禅寺等。</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束旦生,字石雪,硕陶斋主人。一九四四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一九五八年进厂师从谈尧坤、任淦庭学艺。尊师教诲,深得其真谛。在紫砂事业中倾注四十多年春秋心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凭着对中华文化和紫砂艺术独特理解,创作多方面的寓意深远。善创作设计制陶,尤擅长陶刻。对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精工华丽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独树一帜。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地区展览及现场操作表演,得到国家领导人及砂壶收藏家的称道。被誉为“艺术成就陶艺家”。</p><p class="ql-block">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立新陶瓷厂)。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任淦庭、谈尧坤。1981年起任厂技术辅导,从事壶艺设计。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p><p class="ql-block">2011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级),并被评为第五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和首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p><p class="ql-block">束旦生在紫砂事业中倾注四十多年春秋心血,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凭借着对中华文化和紫砂艺术独特理解,创作多面,寓意深远。他善于创作设计制陶,尤擅陶刻。作品力求刀法俊秀,细腻而不失粗犷奔放,用刀多种,单、双、侧、堆恰到好处。曾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展览中,现场表演紫砂陶刻,得到国家领导人李铁映、宋平、彭冲等赞赏,并留影。介绍其艺术创作的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等地播放。陶刻作品曾屡获金奖,在《茶与壶》、《天地方圆》、《紫玉金砂》等上刊载,并被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誉为“极有艺术成就的陶艺家”。</p> <p class="ql-block">  由高级工艺美术师束旦生做壶并陶刻的“金玉满堂”壶。</p> <p class="ql-block">  高级工艺美术师束群制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束旦生陶刻</p> <p class="ql-block">束群制壶束旦生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束群制壶束旦生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顾勤制壶束旦生陶刻的紫砂作品。</p><p class="ql-block"> 顾勤,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顾勤紫砂艺术馆投资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无锡市三八“红旗手”。</p><p class="ql-block">1970年生于陶艺世家。1986年开始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现为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父亲顾绍培先生是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父辈紫砂艺术的精深造诣,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女儿,她的作品严谨规整,洗练精巧,凝重朴实,神韵俱足,传统与创新并重。原创紫砂作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汉璧壶》《包容壶》《风韵提梁</p><p class="ql-block">中国紫砂名家----顾勤,1970年生于陶艺世家。1986年开始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现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7],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父亲顾绍培先生是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父辈紫砂艺术的精深造诣,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女儿。后又拜壶坛名宿王石耕为师,颇得王氏精髓。机缘与天分使顾勤博采众家之长,颖悟紫砂之魂,集多门绝技为己用。为顾绍培大师嫡系传人顾勤1992年进中央工艺美院学习,1995年接受南京艺术学院吴山教授的造型、装饰设计的专业学习。她的作品严谨规整,洗练精巧,凝重朴实,神韵俱足,传统与创新并重。原创紫砂作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颇具大家之气和风范。</p><p class="ql-block">顾勤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其获奖作品不胜枚举。其代表作《汉璧壶》获2005年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金奖,汉璧壶选用黑料,以玄色的稳重为基调,将汉璧的神秘、高贵烘托出来,扁圆的壶身、灵动的壶流和纤巧的飞把过渡自然,表现出横向的稳重,钉足和桥钮却将稳重的壶身向上升腾,使壶身体现轩昂典雅的气质。汉璧壶更像是对一个远逝的朝代的追忆,有汉家天下气吞四海之气魄,从而展现出历史沉淀的风采。作品多次刊登于《中国紫砂图典》、《壶中天地》、《砂壶集》、《壶锦》、《茶与壶》等著名刊物。多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和国家、地方博物馆收藏,广为收藏家和壶艺爱好者所青睐追求。多次应邀到国内外讲学及交流,热心于慈善和公益事业,是继承和弘扬中国紫砂艺术的中坚力量。</p> <p class="ql-block">徐洁萍制壶束旦生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 谢永新制壶周伯其(木石)陶刻的紫砂作品</p><p class="ql-block"> 谢永新,1969年出生制壶世家,2017年高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银奖得主,专制方器,以绞泥冰纹最为擅长,从小耳濡目染制壶技术,练就了一手好手艺,在紫砂业内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得大奖,并在2009年6月2日,“宜兴市2009年手工制陶大赛”获的一等奖。连续在宜兴08和09年全手工制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08年的获奖作品为《冰纹提梁》,09年的获奖作品为《咏馨提梁》并被评为“优秀中青年陶艺家”,“紫砂制作艺术传承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因此其壶是最有增值潜力的收藏品。特别是近年来与宜兴紫砂界首席泥料收藏家合作,所制壶全部采用稀缺经典原矿泥料,将超高的制壶技巧和经典的紫砂泥料相结合,使其紫砂作品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周伯其,艺名“木石”,当代刻绘名家,紫砂陶刻名家“任淦庭”高徒,精于书法、篆刻,擅长于紫砂器上镌刻书画,驰名于紫砂业界。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艺名“木石”,当代刻绘名家。1944年出生于蜀山陶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毕业于苏州美术学院,后深造于北京地质学院本科工美设计专业。青少年时师从陶刻大师任淦庭、诸葛勋学艺。掌握了各种精湛刀法。1965年起,在苏州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其艺术兴趣广泛,油画、国画、书法多次入选省市展出并获奖;2001年返回故里宜兴,重操陶刻艺业。是当代著名紫砂雕刻家,作品深受业内外收藏家的好评和青睐。</p> <p class="ql-block">  彭耀年,蜀山彭氏宗谱传人,知名陶艺家、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原创型紫砂艺术家。一九七九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大师的多处指点。善全手工大器,其作品质朴、厚实,刚劲藏于内,柔润施于表。一九六零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彭氏宗谱传人,知名陶艺家、工艺美术师,原创型紫砂艺术家。一九七九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大师的多处指点。彭耀年说,顾景舟大师对他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人还是造壶都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所以,彭耀年做人、做事及造壶都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彭工话不多,给人的感觉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如同他创作的紫砂作品,没有复杂的层次,简洁明晰的线条尽现其质朴本色;没有艳丽的色彩,简约端庄的造型明快而传神。 造壶三十载,彭耀年在岁月的积淀中将自己的生命活力与鲜明个性悄无声息地融入紫砂之中。</p> <p class="ql-block">  杨志仲制壶邵新和陶刻的紫砂作品</p><p class="ql-block"> 邵新和 1940年10月生,曾用艺名邵业、云石、叶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小学时曾制作雕塑《青蛙除害》,在全县少年业余创作比赛中夺冠。16岁开始随紫砂雕塑名家任淦庭习雕刻,在书、画、刻方面有一定造诣。八十年代初又致力制壶造型艺术,把原来的书理、画法融贯于斯,尤以自然型树椿系列茶具为其代表作深受人们喜爱。屡有佳作在港、台及国内有关刊物上介绍。</p><p class="ql-block"> 杨志仲,男,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紫砂行业学会会员。196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书香门第,自幼喜爱书画,八十年代从业紫砂,2004年考取宜兴市首届工艺美术大专班即江苏省商业干部管理学院电脑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在学习期间,得到多位高工的指点,技术日进,创作的《东方醒狮》壶,荣获第七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丰衣足食》壶荣获第二届太湖博览会铜奖,2006年5月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研修班进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蒋静明制作的紫砂作品,周伯其“木石”陶刻。</p> <p class="ql-block"> 鲍志强,字乐人,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程师、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程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市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宜兴市美协副主席,现任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艺师,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艺师。 现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中国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瓷艺术评审第五届、第六届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p><p class="ql-block"> 鲍志强大师将诗、书、画、刻融紫砂陶艺术于一体。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p><p class="ql-block">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 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对书法、绘画、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作品集紫砂陶造型设计和制作,陶刻装饰诗、书、画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的设计思路,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 曾数十次获国内、国际金奖,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并多次出版专著和举办个人展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高级工艺美术师鲍燕萍做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陶刻。</p> <p class="ql-block">由徐门第三代传人徐跃做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陶刻w</p> <p class="ql-block"> 厉上清 师承中国陶瓷艺术美术大师鲍志强 ,陶刻家称他为僧人;僧人称他为陶刻家;陶刻家的意境;僧人的情怀。 厉上清: 2013年被评为优秀青年陶艺家; 2015年被评为优秀社会“妈妈”; 2015年被评为陶都好人; 2016年被评为无锡好人; 2017年被评为江苏好人; 2016年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2017年被评为陶文化宣传推介先进个人; 2017年被评为十佳青年陶艺家; 2017年被评为十大忠孝之星; 2017年被评为宜兴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2017年被评为中国武术王中王争霸赛赛事公益大使; 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乡士人才“三带”新秀; 2018年被评为向善型楷模; 2018年获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   杨维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85年从事紫砂,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程辉,并得多位大师指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勤奋研究和创作实践,具备了以传统紫砂文化与时代有机结合的形神兼备、活灵活现的纯手工制壶绝技。其成就分别在《收藏》、《中国收藏·紫砂》、《中国紫砂茗壶鉴赏收藏》、《壶论》、《当代紫砂茗壶》等专业书籍刊登,诸多精品被多个国家及博物馆收藏。其中“云龙壶”获2004年上海紫砂文化博览会金奖;“如意龙珠”获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茗壶展评国际银奖;“明月提梁壶”获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日月星辰壶”获2004年北京国际工艺品展览会金奖;作品“鱼化龙”获2004年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龙行九霄五头组壶”获第三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银奖;“凤凰涅槃壶”获“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宜兴陶艺展”金奖。</p> <p class="ql-block">朱永良制壶,厉上清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师曹婉芬老师,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壶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作品秀丽大窟,义气飘逸。</p><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19日,曹婉芬出席了和平信物"九二共识壶"出炉庆典仪式。6月24日,出席了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主办的“供春文会”系列活动。</p><p class="ql-block">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1958年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上级委派,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紫砂壶艺工作者,促进了紫砂壶艺的普及。</p><p class="ql-block">1982年创作的《玉婷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1983年作品《宝方抽角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90 年作品《壶艺掇英组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和“景德镇杯”国际精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艺创作的《四季流芳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大彬瓜楞壶》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嵌银丝无暇壶》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苑林提梁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个人专著《曹婉芬紫砂集》。</p><p class="ql-block">1940年出生于蜀山南街陶业世家。</p><p class="ql-block">1955年前东坡书院读书,毕业后随母(承杏珍)学艺。</p><p class="ql-block">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朱可心先生学艺</p><p class="ql-block">1958年受聘紫砂工艺厂技术辅导并带徒传艺。</p><p class="ql-block">1960年参加厂内的注浆、辘轳车成型等技术革新。</p><p class="ql-block">1966年在厂内承师第一成型车间任班长、带班生产及负责技术辅导。</p><p class="ql-block">1971年由厂委派至周边地区新庄、大浦、西望、洋渚等村开发紫砂陶生产带徒数百名,致富周边农村。</p><p class="ql-block">1973年在厂技术科研制紫砂成型工具,负责全厂数百名成型生产工人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并技术辅导。</p><p class="ql-block">1981年在紫砂厂研究所任专业造型设计和创新工作,创作《玉亭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p><p class="ql-block">1982年制作《宝方抽角壶》获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晋升助理工艺美术师。</p><p class="ql-block">198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班”进修一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制作《大彬瓜棱壶》,被收藏于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创作《童心壶》获无锡市新产品开发大奖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1988年制作《僧帽系列》等五件作品参加香港“紫砂春年---当代宜兴陶艺展”,并随团赴港作艺术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1989年晋升工艺师,美国天山公司工业设计家哥拉塔先生来访,创作了《怒放壶》;创作的七件优秀紫砂精品赴香港参加中国宜兴紫砂陶特艺展。</p><p class="ql-block">1990年创作《壶艺掇英》组壶,被江苏省陶瓷作品评为三等奖,被全国陶瓷评比中被评为设计二等奖,在首届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92年第二次随团赴香港作紫砂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制作《传炉壶》入选中日传统工艺品联展;创作《嵌银丝无瑕壶》被征为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建军老师,1962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 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中国陶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鲍志强教师学习紫砂雕刻技巧进无锡轻工业学院设计系进修,后学习陶瓷造型设计及装饰。198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职大学装潢美术系。回厂后随母亲曹婉 芬学习制壶技艺及从事紫砂陶造型设计。近年来所设计制作的作 品颇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并屡次获各类奖项。</p><p class="ql-block">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中国陶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鲍 志强教师学习紫砂雕刻技巧,所刻作品刀法娴熟,格调清新。</p><p class="ql-block">1983年进无锡轻工业学院设计系进修,学习陶瓷造型设计及装饰。</p><p class="ql-block">198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职大学装潢美术系。回厂后随母亲曹婉 芬学习制壶技艺及从事紫砂陶造型设计。所设计制作的作 品颇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并屡次获各类奖项。</p><p class="ql-block">《壶艺掇英》获1990年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景德镇国际陶瓷精 品大奖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紫砂文具》获1994年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p><p class="ql-block">《四季流芳》组壶获1994年全国陶瓷评比优秀奖。</p><p class="ql-block">《东篱采菊茶具》获1995年江苏省工艺美术评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凌风劲节茶具》获1997年江苏省工艺美术评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叶落归根茶具》入选九七年香港回归名家作品展。</p><p class="ql-block">《紫砂茶器具》获2000年江苏陶瓷专业委员会评比三等奖。</p><p class="ql-block">《生命系列》获2001年第二届工艺美术大量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p><p class="ql-block">《荆溪十景》组壶获2002年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奖。</p><p class="ql-block">1994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合作出版《紫砂壶制作技法》一书。</p><p class="ql-block">1990年《壶艺掇英》组壶获第四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94年《紫砂文具》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p><p class="ql-block">1994年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合作出版《紫砂壶制作技法》一书</p><p class="ql-block">1995年《五头东篱采菊》茶具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评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97年《凌风劲节》茶具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评比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97年《叶落归根》入选香港回归名家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00年《紫砂茶器具》获江苏省陶瓷专业委员会评比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00年《生命系列》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优秀奖</p><p class="ql-block">2000年《九头凌风劲节》茶具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2001年《佛教圣地》组壶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p><p class="ql-block">200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2000年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称号</p><p class="ql-block">2002年《润珏茶具》获三十七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银奖</p><p class="ql-block">2002年《荆溪十景》组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奖</p><p class="ql-block">2003年《铁骨冰姿》茶具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优秀奖</p><p class="ql-block">2004年《星际壶》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p><p class="ql-block">2005年《韵律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2005年《凌风劲节》文具获第三届无锡太湖博览会紫砂艺术大展“太湖杯”金奖</p><p class="ql-block">2005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首次个人紫砂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06年《东篱采菊》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p><p class="ql-block">2006年《星际壶》被天津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2006年《印象绞泥》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银奖</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印象绞泥壶系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交流优秀作品奖</p><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傅代提梁对壶》获“天工艺苑-百花奖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p><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铁骨张姿茶具》获“天工艺苑-百花奖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p><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如意汉扁壶》获中韩陶瓷名人百人展金奖</p><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祥瑞茶具》获省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p><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秋艳》获省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p><p class="ql-block">2009年11月,《石趣》获“天工艺苑-百花奖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六方井》获迎世博紫砂艺术大展金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结义壶》获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天娇苍龙》获印象紫砂精品大奖赛金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梅椿》获印象紫砂精品大奖赛银奖。</p> <p class="ql-block">(图一)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婉芬做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建军陶刻。</p> <p class="ql-block">)图二)作者和范建军你的父亲范岳林先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建军制壶并陶刻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范建华,女,宜兴人,1964年生,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著名紫砂壶大师吕尧臣高徒,擅长制作花货及筋纹器的制作,作品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富精巧而秀美,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第二届),2017年度无锡市优秀乡土人才。范建华擅长制作花货及筋纹器的制作,作品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富精巧而秀美。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使设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作品一揽各大奖项,深受壶友喜爱与推崇。</p><p class="ql-block">《硕梅茶文具》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优秀奖</p><p class="ql-block">《梅花三弄》获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p><p class="ql-block">《喜鹊登梅》获江苏省首届新人新作二等奖</p><p class="ql-block">《梅椿茶文具》获江苏省首届新人新作三等奖</p><p class="ql-block">《龙出升天》获江苏省首届新人新作优秀奖</p><p class="ql-block">《鸣啸茶具》获中国传统工艺精品奖</p><p class="ql-block">《鱼跃茶文具》获中国陶瓷艺术展览、中国名窑名瓷名人名作展铜奖</p><p class="ql-block"> 陆君,1967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第二届)、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1983年考入紫砂工艺厂,师从泰斗顾景舟得意弟子、省大师吴群祥,学习传统手工制壶技法。名师悉心传授,经勤学苦练练就了扎实的手工制壶技法,为今后的紫砂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1985年进紫砂厂研究所,跟随岳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进一步学习紫砂陶的制作技法与创新设计,深得技艺真传,特别是对全手工成型的技法得心应手,后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对壶艺的领悟与创造又有了更新的理解与认识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对紫砂陶的创作有了独特的理解和表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创作中得到了融会贯通,提高了艺术修养水平,对创作有了大胆的构思和设想,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个人风格的新作品。1990年从事紫砂艺徒的培训,带徒三十余名,提高了个人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2010年与范建华一起创办了苑林阁紫砂艺术培训中心,以传承与发扬紫砂艺术为己任,培育下一代紫砂新秀。三十多年来,通过对紫砂的深入研究,对紫砂造型、光素器、方器、筋纹器、什锦小壶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表达,博览群艺,集各家所长之能,立承前启后之本,数以百件设计的创作作品,以线条明快、追求典雅、意趣之感,艺术素养日臻成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受到社会的肯定。</p><p class="ql-block">《五头鸣啸茶具》获中国传统工艺精品奖</p><p class="ql-block">《什锦小品组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三等奖</p><p class="ql-block">《梅椿茶文具》获江苏省首届新人新作三等奖</p><p class="ql-block">《硕梅茶文具》获三十七届大连旅游品、工艺品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吟啸茶具》获江苏省工艺美术三等奖</p><p class="ql-block">《梅花三弄》获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p><p class="ql-block">《喜鹊登梅》获江苏省首届新人新作二等奖</p><p class="ql-block">《鱼跃茶文具》获中国陶瓷艺术展览,中国名窑、名瓷、名人、名作展铜奖</p> <p class="ql-block"> 黄自英,1956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职改办评定),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艺术创作。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鲍志强学习紫砂陶刻艺术,1993年又随曹婉芬学习成型工艺。2016年12月30日授予第六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1994年作品《长竹壶》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三等奖;1996年作品《百寿挂盘》获江苏省陶瓷艺术新品展评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顾绍培,字陶园顾,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1958年,顾绍培进入宜兴紫砂厂,师从陈福渊,后得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长期指导。</p><p class="ql-block">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p><p class="ql-block">1958年,顾绍培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徒,师从陈福渊,主攻方向是做茶壶。</p><p class="ql-block">1965年至1975年重点是花盆的设计创作。</p><p class="ql-block">从1975年开始,他的主攻方向改为做紫砂花瓶。</p><p class="ql-block">1976年,顾绍培有八件新型高档中小型花盆入选全国工艺美展参展。</p><p class="ql-block">1979年,顾绍培制作“特大扁方凤耳瓶”,创当时紫砂瓶类历史新高(高为108cm),后被澳大利亚收藏家收藏。同年,他创作的特大紫砂“百寿瓶”,以其“均称贴切、端庄凝重、静中有动”等特点,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作为珍品永久性收藏。</p><p class="ql-block">1984年,“百寿瓶”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p><p class="ql-block">1985年,顾绍培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1987年,为配合香港紫砂艺术展,顾绍培制作了第一件特大高风亮节壶。</p><p class="ql-block">1989年,先后担任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研究所副所长,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p><p class="ql-block">2001年,在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顾绍培制作的“顾氏八式小品圆壶”获得金奖。</p><p class="ql-block">2004年5月20日,顾绍培在北京举办个人紫砂艺术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06年,顾绍培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p><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7日,“顾绍培紫砂艺术馆”开馆,馆内陈列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紫砂作品。纵观顾绍培先生的紫砂陶艺作品,无论是陈设类的花瓶,还是“赏”、“用”皆宜的茶具、花盆,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尤其是他独创的造型、端庄的风貌、稳重飘逸的线条所构成的意韵,总在散发着优雅的文人气息,激发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众多的创作新品,以雅俗共赏的高格调品位,构成了顾绍培的个性化艺术风格,成为紫砂陶艺领域里新一代流派。</p> <p class="ql-block"> 由储峰制作的紫砂花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储立之合作陶刻。 </p> <p class="ql-block">陈菊芳制壶顾绍培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华建制壶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 胡洪明老师,男,1959年10月生于江苏省陶都宜兴市丁蜀镇,郑州大学毕业。1978年开始涉足陶瓷专业创作与设计。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宜兴职业高级中学客座教授 。</p><p class="ql-block">1978年开始涉足陶瓷专业创作与设计,1983年进清华大学(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进修学习,得到杨永善、张守智和王建中等诸多名师指导。师从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沈遽华老师,受聘于宜兴紫砂工艺厂。</p><p class="ql-block">他热爱紫砂艺术,刻苦攻读和研习陶艺设计理论,勇于创作实践,在紫砂艺术的殿堂里默默耕耘了30个寒暑,收获了30个春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品位紫砂艺术形象。</p><p class="ql-block">他超凡的创作设计能力,将他独特的材质、独特的成型工艺和独特的文化 内涵融于一体,使他的紫砂壶充满艺术的魅力,民族的风韵。不论圆、腰圆、四方、六方、侧角、海棠诸式;不论高、矮、曲、直;均严密工整,韵味十足。素质、素形、素色、素饰的紫砂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都融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对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也颇有研究,他用金银丝装饰的紫砂壶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壶艺爱好者和藏家的青睐。被誉为当代的“镶金装饰巨匠”。</p><p class="ql-block">他的许多作品已载入了《中国紫砂图典》等多部专业书刊,作品也深受紫砂爱好者与收藏家喜爱,更有部分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以及众多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其紫砂艺术创作的业绩颇丰,已被收录《当代中国陶艺名家集》和《中外名人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等多部大型典籍。1988年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多次参加国外陶艺交流(中韩艺术交流展等系列展会)。作品多次荣获得国家大奖,多篇论文被省级以上刊物收录,为古老的紫砂艺术文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紫砂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83年 微型茶具五件套(仿泉、佛竹、纲纹、瓜型、石竹)在全省轻工业科技成果和四新产品评比中,荣获四新产品三等奖;1986年 《开片古币》获江苏省旅游纪念品评比优秀奖;1987年 《古尊戟瓶》由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并陈设;1989年 《十六开片竹编瓶》获江苏省第二届轻工美术设计展二等奖;1990年 《嵌银丝百寿挂盘》荣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2000年 《锦玉壶》于中国紫砂艺术名人及优秀陶艺家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奖;2000年 《竹梅壶》在中国宜兴国际陶瓷展评比中获优秀奖;2000年 《舞狮壶》于中国宜兴紫砂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银奖;2002年 《神鸟壶》于7月登录《韩国现代陶艺家会》中韩陶瓷交流展;2002年 《神鸟壶》入编《当代中国紫砂圆典》;2003年 《金猪兆丰》获评中国十大名壶;2004年 《金猪兆丰》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收藏证书2004年 《祝福壶》获2004年中国十大茗壶银奖;2005年 《祝福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2005年 《紫光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收藏证书;2006年 《母子情》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2006年 《奇竹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铜奖;2007年 《紫光壶》年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07年 《神鸟壶》获中国工艺美术 “中艺杯”金奖;2007年 《燕归来》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08年 《三友壶》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09年 《祝福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08年 《金猪兆丰壶》荣获“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09年 《桃韵壶》荣获“第三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09年 《环龙三足》荣获2009年度中国十大茗壶金奖;2010 年 《万象更新》获“第八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10年 《抽方壶》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11年 《螭龙壶》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p> <p class="ql-block">壶型非常搭配的福、禄、寿百字壶。</p> <p class="ql-block">百福、百禄、百寿壶。</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洪明制作的嵌金丝“百福、百禄”壶。</p> <p class="ql-block">王超鹏,出生于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协会员,宜兴市书协会员。</p><p class="ql-block">长期从事书法篆刻与紫砂陶刻的实践,书法线条力追浑厚又不乏飘逸,端庄稳重,宽博且而灵动,把书法理念溶进陶刻,运用各种刀法充分表现书法的韵味,努力追求书画与紫砂的有机结合,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毛国强大师入室弟子,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初学柳、颜,继学明清诸家,后深造于王羲之、钟繇,旁涉汉魏,力图溶入碑意,尤善正书小楷。</p><p class="ql-block">长期从事书法篆刻与紫砂陶刻的实践,书法线条力追浑厚又不乏飘逸,端庄稳重,宽博且而灵动,把书法理念溶进陶刻,运用各种刀法充分表现书法的韵味,努力追求书画与紫砂的有机结合,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书法入选江苏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展,掌上书法 首届国展精英 · 小楷名家邀请展入选,“聚君堂杯”全国书画精品展入展。入选习近平用典——“守正”第二届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参与首届“传承经典"全国小楷名家临帖网络展。入选全国王氏书法名家四十人提名展。</p><p class="ql-block">心经小楷陶刻作品在首届市总工会举办的行业陶刻比赛中获一等奖,并获市技术能手称号。首届书协举办的《宜兴市陶刻艺术展》获最高奖。宜兴市首届曼生杯陶刻赛一等奖。征明的小楷是我国书法长河中的一支奇葩,之前传留下来的,非碑即仿帖,真迹寥寥,偶有“精品”因数量少,真假难辨,未成气候。有明一代,出了不少书家,真正坐下来,心平气静地写小楷的,有突出建树的只文征明一人。其后延至今日,因小楷而为人称道者,亦寥若晨星。</p><p class="ql-block">获奖经历</p><p class="ql-block">书法入选江苏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入选西部中国书法家作品邀请赛铜奖,宜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画展二等奖,入选《拥抱太湖》书法展等各种省市级书法展。陶刻作品在首届市总工会举办的行业陶刻赛中获一等奖,并获市技术能手称号,首届书协举办的《宜兴市陶刻艺术展》获最高奖。</p> <p class="ql-block">陆顺荣制壶王超鹏陶刻的朱泥紫砂大品壶</p><p class="ql-block"> 陆顺荣,号云绿,当代宜兴陶艺名家,原紫砂工艺二厂工艺师,现今紫砂界为数不多的实力派老艺人之一;中国宜兴陶艺名家,1954年6月生, 自幼对书法和国画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以正楷入手,下苦工长期临摹名碑帖,到如今,使正、草、隶、行、篆、魏等体能运用自如,颇见功力。其中又以其“新魏体”的书法特为众人所称道。</p><p class="ql-block">1984年,陆顺荣先生进紫砂二厂随工艺师张锁坤学习紫砂陶刻装饰艺术,逐渐掌握三维线条泥绘的独特工艺,并多次与名师合作,绘有《金陵十二钗》、《百福百寿》、《心经》等作品。</p><p class="ql-block">1994年受厂方委任,为厂培训泥绘专业人员。</p><p class="ql-block">1997年被宜兴科委、宜兴科协和宜兴陶都经济联合会评为“中国宜兴陶艺名家”</p> <p class="ql-block">何娅萍制壶毛瑞存陶刻的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  蒋岳良(阿良),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紫砂壶艺术家,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出生于1971年,自幼爱绘画、雕刻,曾随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范保文老师学画,88年开始学习紫砂雕刻,拜苏州吴门雕刻家赵凤云先生为师,93年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伟群、李玮学习制壶陶刻技艺,其间又受季益顺指教,技艺得到提升。后与夫人王利英(范大生第五代传人)共同研究创作,并结合诗、书、画、装饰砂壶,使作品锦上添花。所制作品参加各种精品陶艺展并屡次获奖,享有多项国家外观专利,作品被各省博物馆永久馆藏。</p> <p class="ql-block">(上图)蒋岳良陶刻的紫砂作品“寿山星君</p><p class="ql-block">(下图左)范月红制壶蒋岳良(老良)陶刻的紫砂作品</p><p class="ql-block">(下图右)蒋岳良制壶并陶刻的早期紫砂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荣金制壶并陶刻的紫砂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