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六中地处闹市区,环境有限,虽然没有一块绿茵足球场,但是却拥有一个柳树成荫、鱼跃水清的公园——“五一公园”。<br> 这个公园就在火车南站旁边(今天的“铁路三中”与“昆铁家园”的位置),法式建筑的火车站房与碧水绿树的五一公园,应该说相映成趣。<br> 当时昆明至河口的米轨小火车还在运营,候车的旅客会来五一公园溜达消磨发车前的空闲时间,从呈贡郊区乘火车来昆明卖菜的农民会来公园水塘给蔬菜淋洒些清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塘子巷火车南站</h3> 我们昆六中的师生对五一公园可是倾注了汗水与热情,植树绿化,种花养鱼,修建亭子,平整道路,有时候体育课就安排在五一公园进行,许多同学周末也会来到这里复习功课。<br> 更多的是,学校安排各个班级轮流来公园值班(防止有人钓鱼、防止有人偷划小船),学校还安排各个班级到五一公园劳动,比如给花草树木浇水,割青草喂鱼。<br> 记忆最深的就是,当我们将一把把青草抛向湖中,那些鱼儿争相抢夺,溅起朵朵浪花的场面。<br> 草鱼长大后,捕鱼场面十分壮观,学生和市民前来围观,当时的肉类供应紧张,水产公司会来收购草鱼,补充调节市场供应,款项作为昆六中勤工俭学的收入,这件事曾经在云南省勤工俭学展览会展出,昆六中还因此成为昆明市中学勤工俭学的先进学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一公园回忆画</h3> 说起“五一公园”,还有一些来历呢。<br> 1910年修建滇越铁路云南府车站(昆明南站)时,法国人在站前挖坑取土,垫高站场地基。<br> 车站建成后,留下了一些大坑和一片废墟,雨水一来,就积成了水塘,天长日久,杂草垃圾共生,苍蝇蚊虫繁衍,浮萍芦苇覆盖在水面上,形成一片荒芜沼泽,满塘的污秽,发出扑鼻恶臭。<div> 昆明人称这里为“洋人塘”。</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洋人塘位置</h3> 我在南站铁路小学读书时,经常在铁路局工会俱乐部“灯光球场”玩,就曾经看见一些顽皮孩子在“洋人塘”浮萍芦苇上捡鸟蛋,在水中摸鱼,在芦苇浮萍上嬉戏玩耍,不时发生陷落在“洋人塘”里被淹死的惨剧。 1958年,昆明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市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张琅基,考察了塘子巷一带后,觉得这片废墟和臭水塘可以加以改造利用,于是市政府决定把这片地划拨给塘子巷附近的昆六中,让师生们以义务劳动的方式改造这片废墟和臭水塘,以利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br><br> 当时昆六中校长王德柱喜形于色,决定带领学生平整土地,填平臭水塘,种些瓜果蔬菜之类,开展勤工俭学活动。<div> 市政府派来指导工作的园林专家肖望夔不同意,认为应该把盘龙江水引进来,建造成鱼塘,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养鱼,走渔业这条勤工俭学的路子。同时,鱼塘还能荡漾游船,鱼塘周边绿化后,可成为一座公园。</div><div> 市教育局也觉得这个方案好。<br> 于是,昆六中的师生闻风而动,日以继夜地挖泥筑坝,修建鱼塘,附近居民也参加到义务劳动中来,在鱼塘周围植树种花,堆砌假山和修建小榭亭台,使这片废墟沼泽焕然一新。</div><div> 王德柱校长还亲自出马,与钟为龙老师一起,到广州采买鱼苗来投放。</div><div> 于是废墟和臭水“洋人塘”最终按照肖望夔的设计,变成了一座漂亮的公园,为了提倡义务劳动精神,表彰昆六中师生及周边市民的忘我劳动,命名为“五一公园”。<br></div> 五一公园在昆六中的管理下,花红柳绿水清,成为勤工俭学的基地,也成为火车站前面的一个美丽景观。<br> 昆六中因“五一公园”及开展的勤工俭学,还受到教育局表彰。<br><div> “五一公园”成为昆明闹市中心不可多得的一块绿地,受到广大市民的喜欢。</div> 五一公园修建好时,我还在铁路南站小学读书,因此,上学放学经过,进去玩耍,观看昆六中师生喂鱼捕鱼,成为家常便饭,甚至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还“偷划小船”被昆六中值班的同学逮个正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漫画家王正乾作画回忆五一公园</h3> 后来昆明铁路局向昆六中索要这片土地,两家就五一公园的归属对簿公堂。<div> 昆六中只接到过市政府的指示通知,拿不出书面文书作为依据,而昆明铁路局却拿了出清朝光绪年间的地契来说明此地是他们的。</div><div> 无奈,昆六中只能忍痛割爱,交出了五一公园。 </div> 昆明铁路局接管了五一公园后,将它彻底废除,用火车拉来渣土填平鱼塘,拆除亭子,铲平假山,砍掉树木,在公园原址上建盖了铁路三中及铁路住宅小区。<br> 因此,五一公园在昆明市的地图上就永远地消逝了,只在昆明人心中留下了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