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游:之二

老李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海路中段的闹市区,是合肥现存最好的名人故居。整个建筑布局规整,结构严谨,具有典型的江淮风格。故居座南朝北,共有五进,依次有门厅、前厅,中厅、小姐楼和回字形的四合院。占地2000平方米。另外还有1500平方米的东院。有3500平方米。李氏家族六人聚族而居,时称:李府半边淮海街之说。</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故居门廊面阔三间,两暗一明。大门两旁分别挂有两个“李府”的大红灯笼。上方挂有黑底金字“李府”的匾牌。大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和棱形的砖砌贴面。台阶下便是一对怒目圆睁、造型奇特的石狮子,忠实的日夜守护着李府大门。门廊内玄关上贴了一个硕大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  走过玄关,院内正中有块玲珑剔透,形似怪兽的太湖石。关于它的来历,上网查询,但无疾而终。我想此物置于此处,必有来历。</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就是前厅,又称轿厅,是供客人稍事休息的地方。现为《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平生事迹展厅。内有李鸿章平身的介绍,展示了李鸿章平生的事迹。李鸿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勤奋好学,二十四岁科举考试就中进士。壮年时组建淮军,引进西方的武器,促进了淮军的近代化的升级。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中年他力致推广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海军、铁路、纺织、海运、教育及医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晚年在洋务外交方面,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有李氏家族的系表,及和家族成员的照片,物件等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还有大量的展品,有从德国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定远”号军舰模型,和“马拉火车”等展品已极他“一生功过在和戎”的解说,造成了毁誉掺半的的人生。可惜我大意了,没有留下图片,只是上网得到这些资料,稍显遗憾。</p><p class="ql-block"> 但在我翻阅手机图片时,不经意的发现了一张照片。当时我拍摄此照片时,只是想反应“李府”建筑的深邃度,却没有注意到这颇有意思的半幅对联。</p> <p class="ql-block">  后经上网查找 ,找到了它的下联,但对此没有评价。心想,此联是否反应了李鸿章内心的一种自谴和无奈。后经请教老师方知:说是李鸿章曾经在签押房看到过这样一副楹帖: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此联突出一个“忍”字。是劝慰自己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夹在低不成高不就的职位,自然会有各种来气。但又怎样呢?不如保持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点乐,那怕是苦中作乐,来更好的生活下去,体现这样一种高尚的心境。这样的结果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现在此(轿厅)挂上此联,可能是用来告皆来客和自己,凡事要自己想开,不要太往心里去。</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为中厅“福寿堂”。是举行家族重要仪式和接待客人的一个场所。明三暗五的建筑形式,中堂的摆放形式和大户人家大同小异。长桌上方高悬着黑底金字的匾牌上有“福寿堂”三个字。两旁柱子挂有“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的对联。灯笼高悬,二边墙上分别挂有两幅集扇形、方形、圆十字形和圆形木框镶嵌的瓷片画挂屏。上画花鸟山水,画面细腻精湛。两屋角分别放置形状相同,落地雕花木框的镜子和瓷画屏,寓意“东平西静”。摆放位置规整,错落有致。显得雍容华贵,典雅端庄,与李鸿章的地位、身份,匹配的恰如其分,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一株藤蔓翻墙而过,毫无忌惮的翻越墙外,将反面的整个院墙包裹的严严实实,让外面的“世界”变得一片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雕工精湛的落地长窗,和绿荫满布的墙面,构成了一道自然而精致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从“福寿堂”出来,就是第四进“走马楼”,它是一座回字形的二层木雕楼,回廊与第五进互通。面阔七间。这种开间通常比较少见。上层为家眷居住,也称之为“小姐楼”,现对外不开放。一楼现为李鸿章的手迹,来往的信扎、对联、墨宝,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右边是“李鸿章墨宝展”。</p> <p class="ql-block">  左边展示的是一些是,由李鸿章所提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  庭院内绿植满布,给整个庭院充满了生机,富有活力,同时也给棕红色的建筑增色添彩。</p> <p class="ql-block">  第五进就是李鸿章海军洋务与招商局展厅,踏入其中,迎面就是一座李鸿章的半身铜像。铜像后面是一朔大的镜框,右边有坚写的“李鸿章与招商局”的二行大字。左边有一红色、长方形、放大的印鉴。展厅有李鸿章开办招商局的文件和文字介绍及展品。有“伊顿”号油轮、马拉火车、蒸汽机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在李府左侧则是东院,占地1500平方,共有二进。第二进,现为“淮军与近代国防展”的巨幅介绍。还有当时德国引进最先进的“伊顿”号战舰模型和马克沁机关枪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  李府东院二进和临街出口相通的边廊。</p> <p class="ql-block">  东院一进以前是李家的当铺,现为出口。面阔三间,花窗雕梁,完全是一副大户人家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包河畔,一狭长的小岛。三面临水,绿树掩映,花木茂盛,是包公河公园的主体建筑群。明弘治元年,泸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书院,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肯定了包公的忠孝一生,故为称为“包孝肃公词”。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李鸿章筹白银两千百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匾额。在包公祠门口有一对巨大的抱鼓石。门框上有“包孝肃公祠”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  入得其内,踏着一条石板路直通前面的三合古院。在两扇敝开黑漆山门上有,“忠贤良将,道德名家”八个隶书大字,这对包公一生的作为,和品格作出了真实、相应的评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为白墙青瓦,封闭三合院建筑。主建筑是包公享堂。</p> <p class="ql-block">  步入包公享堂正殿,迎面就是一座高三米多,重达两点五吨的包公金身塑像。包公蟒袍冠带,正襟危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形象体现了集思想、艺术于一体包公的写照。塑像上面有“色正芒寒”四字牌匾,意为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左右两边分别是“节亮风清”和“庐阳正气”分别是乾隆年间泸州知府肖登山,和光绪年间左锡旋所提。塑像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姿塑像。</p> <p class="ql-block">  享堂西面有一曲谢长廊,廊内有名人碑刻,长廊魏延转辗,是游人品词纳凉赏景的绝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在享堂的东面,是一六角龙井亭。亭前有石狮一对,上得五级台阶,内有一古井,号“廉井”。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无亭,只为生活所用的一口普通水井。由于包公清正廉明,后人为之敬仰,在井上加盖了亭子,并称井为"廉泉",亭为廉井亭。从此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角龙井亭旁,包公享堂外的走廊。名为“廉頑”。</p> <p class="ql-block">  包公孝肃公祠变迁碑刻</p> <p class="ql-block">  院内的景色清幽淡雅,安然闲适。</p> <p class="ql-block">  享堂西面有座临河而建的亭子,名为"流芳亭”,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儿时读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静谧清幽的环境,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对“李府”和“包孝肃公祠”的游览已接近尾声。通过对两处匆匆的走访,对两位历史伟人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和认识,增长了知识,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