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宣传周]走进社区,育见美好

翱翔天空

<p class="ql-block">五月二十日由家委会带队,第一季走进社区活动拉开帷幕。社区生活也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在社区中,有各种各样的设施设备,有各种生活着、工作着的人群。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元素和契机,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家委会决定先带学生探访社区,进一步熟悉和认识学校周围的环境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社区里的温情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王书记在电话中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家庭教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些家长养而不教;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些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总之,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颇为常见,家长的家庭教育不科学,不规范,起不到积极的护航作用。王书记表示,将和学校共同努力,设置更多亲子活动,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参与体验式活动,学会沟通合作。</p> <p class="ql-block">为让学生对社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进入社区,孩子们手拉着手,带着兴奋和好奇便开始对着社区宣传栏的垃圾分类、水深危险、禁止燃放烟花等标识开始提问。于是我们组织大孩子们对小朋友们进行了认识图示等讲解,通过学习知道小小的图示有大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们的到来,社区专门组织人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徐会沣故居,讲解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的方式,了解了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诸城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筑-“小翰林院”</p><p class="ql-block">徐会沣故居坐落在诸城南湖区孔戈庄二村,是诸城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朝建筑。院落宽阔舒朗,有堂屋、东西厢房,呈四合院格局。屋檐突出并伴有游廊,游廊亭柱结实挺拔,下有石座支撑,上有精美雕刻装饰,风格简洁明快。</p><p class="ql-block">徐会沣是清末大臣,1868年考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他为官办事谨慎,当年是慈禧面前的大红人,在他故居住宅大门楼上,曾悬挂着“养兵蓄锐”金字大匾,是慈禧亲手所书,上有慈禧皇太后大印。此外,徐会沣还擅长书法,至今在北京故宫大殿还存有他书写的对联。</p><p class="ql-block">当年完整的徐家大院至少有三进院落,狮子把门,西面是花园,大小四合院环环相套,既封闭又独立,占地面积庞大。当地村民都称其为“小翰林院”。</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轻轻的抚摸着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聆听古老的故事,看着院落里古老的白果树,他们都想试试这棵树经过那么久的风雨后到底有多壮。</p> <p class="ql-block">从学校到社区,我们的生活从未离开生活,从生活中出发,又回到生活,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积极的探索者与发现者,他们倾听、思考、记录在社区中发现的一草一木。</p> <p class="ql-block">在探访社区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的熟悉和认识学校及周边的环境,真正实现在生活中产生活动,在活动中丰富经验,让孩子们的课程生活化、丰富化!</p> <p class="ql-block">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程。孩子们作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在社区大探访之旅中发现自己不曾注意到的人、事、物,对社区有了更多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社区里久久回荡,踢毽子,打羽毛球,诗歌朗诵,老鹰抓小鸡一个个游戏让社区工作人员仿佛也回到了童年。</p> <p class="ql-block">“关爱未成年人的成长,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诸城市南湖学校王清强校长表示“相信家校社共同携手,齐心协力,定能为我校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根基。”</p>

社区

孩子

徐会沣

生活

学校

家庭教育

家长

探访

故居

院落